巴以停火:看不清的输赢得失
2015-02-13雷希颖
雷希颖
2014年8月26日,在以埃及为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方面再度达成停火协议,宣布自当地时间26日晚7时开启“不限时停火”,同时双方将于一个月后再度赴开罗举行“非直接”会谈。这是巴以在短短50天内达成的第12个停火协定,它虽然无法最终化解巴以困局,但也总算让这场持续了50天的战火暂告一段落。尽管哈马斯和以色列都表示自己在这场冲突中取得了“胜利”,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看不懂的输与赢
从胜与败来说,这场冲突本该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因为从数据层面来看,自7月8日发起“护刃行动”以来,以色列方面成功地对加沙地带的5263处目标实施了打击,共造成214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而位于加沙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虽向以色列发射了4564枚火箭弹,但只造成了包括64名军人在内的69名以色列人身亡。因而,如果仅从伤亡情况来看,巴勒斯坦毫无疑问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不过,从现实角度出发,在长期的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和以色列人的“生命”似乎从来就不是等价的——2011年10月18日,以色列曾以释放1027名在押巴勒斯坦囚犯的代价,换回了一名被哈马斯关押了五年多的士兵。有媒体曾测算过,仅在过去的30年里,为了换回16名被俘以色列人,以色列方面释放了近7000名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俘虏,平均“价码”约为437比1。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以色列在本次冲突中付出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是自2006年黎以冲突以来以色列死亡人数最高的一次冲突。
不仅如此,从签订停火协议后的双方反应来看,巴勒斯坦更像是一名胜利者。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加沙及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纷纷涌上街头,欢庆胜利,哈马斯发言人祖赫里大声地宣布:“真主保佑,我们依靠人民的奋战,取得了反抗以色列强权的胜利!我们取得了阿拉伯军队未曾取得的成就!”哈马斯领导人、巴勒斯坦前总理哈尼亚在庆祝集会上也兴奋地表示:“此次胜利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斗!”相较之下,虽然在面对记者关于“输赢”的提问时,内塔尼亚胡的代表也毫不犹豫地表示“以色列赢了”,但无论是以色列内阁还是以色列社会,都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妥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理不清的得与失
从本次行动及达成的停火协议来看,以色列方面不仅让巴勒斯坦武装为杀害三名犹太少年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还借机摧毁了加沙地带至少32条地道,削弱了哈马斯的地下走私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内塔尼亚胡已经成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即“等待哈马斯的弹药耗尽,打击哈马斯,同时避免将以色列拖入代价高昂却结果未知的战争泥潭里”。但是,以色列付出的代价恐怕远远高于这些成果。
首先,以色列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除了“护刃行动”的开支已经超过25亿美元外,以色列制造商协会受影响的经济额度也高达3.36亿美元,再加上旅游业因为军事行动而损失的5.66亿美元,以色列必须承受超过30亿美元的经济负担。此外,巴勒斯坦出现的新一轮抵制以色列商品的活动,也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价值40亿~45亿美元的市场产生了不小影响,仅约旦河西岸一处,以色列商品的销售量就锐减了50%。
其次,以色列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价。在国际上,以色列不仅受到了来自联合国、欧盟、法国、英国、伊朗等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强烈谴责,甚至连它的亲密盟友美国也通过“延迟向以色列出售‘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及批评内塔尼亚胡及其团队“不顾后果,且不可信任”等方式表达了对以色列的不满。
从巴勒斯坦方面来看,似乎从这场伤亡惨重的冲突中收获了不少“胜利果实”。 但是,除了前面提到的惨重人员伤亡外,加沙地带包括电厂、海水淡化装置在内的许多基础设施被严重摧毁,民众的日常生活难以维系,人道主义灾难难以避免。据联合国估计,若需重建这些设施,至少将耗费数十亿欧元——这对巴勒斯坦来说将是一个无力承受的负担。此外,在庞大的废墟中,可能还隐藏着数千枚未爆炸的炸弹,将严重威胁巴勒斯坦民众的安全。更让人恐惧的是,“护刃行动”造成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及1万多人受伤,将滋生出更多的仇恨。一名年仅八岁的巴勒斯坦人就这样说道:“我们会继续抵抗,要从占领者的手中夺回属于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导致的是复仇与反复仇的恶性循环。
输与赢,得与失,在巴以冲突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评定标准。自2008年以来,巴以爆发了几次大规模冲突,每次都是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才实现停火。当下的这份“不限时停火”协议能否令巴以真正实现停火,还难以下结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即使这份停火协议能真正得以实施,但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归属、水资源分配、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巴以之间的根本问题仍旧悬而未决。2014年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对巴以停火表示欢迎的同时说到:“如果不解决巴以危机的根源问题,任何和平努力不过是为下一轮暴力搭台。”
(摘自《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