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低年级小学生新体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2015-02-13陈红梅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小学生

陈红梅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191)

简谈低年级小学生新体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陈红梅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191)

体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被足够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推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也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 “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通过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促进学生在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使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提出了以下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怎样结合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来改善当今社会小学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小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原因

2006年12月23日,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列举的一组数据触目惊心: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指标20多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等,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学校、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没有重视和执行体育锻炼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饮食习惯不科学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饮食的不注意和纵容养成了学生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并且肉食性偏多,造成小孩营养的摄取不全面,影响了形态指标及对部分体育运动项目的不适应性。

1.2 家长及学校存在主抓知识学习、忽略体育运动的观念

终身体育的基础就是学校体育,小学生正处于进入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导致很多学校和家长还普遍存在着主抓知识学习而忽略体育运动的倾向。体育课随意被挤占,到毕业班时甚至减免体育课,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妨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建立和体育参与积极性。

1.3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有限,体育设施、设备匮乏

目前,不少学校人均活动面积只有1平方米左右,与国家规定的2.7平方米相比,场地显得严重不足,有些学校甚至仅有人均0.2平方米的活动面积。而且,可使用的体育健身器材种类和数量少之又少,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课余锻炼更是无从谈起,从而也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1.4 部分体育教师“放羊式”教学,难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绝大多数教师工作勤勤恳恳,不断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也有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及学校家长的体育观念的冲击,自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缺少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加上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体育教学成为了“放羊式”教学,课上不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无实质性内容,不注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1.5 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结合自己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重点地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少学校由于体育师资薄弱,大纲规定的学习项目以及有运动专长的学生因缺乏教师的技术指导,影响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成绩提高幅度不大,运动兴趣、运动热情逐渐消失。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学校,体育课就由班主任兼上,没有专业体育教师或专业体育教师改任其他课程,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

以上因素导致了不少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易生病、不爱上体育课、肥胖率升高、体育成绩差反而给考试拉分、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等。我们应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成长现状以及新体育课程的特点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2 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

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不断改进,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

2.1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1 体育教师培训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地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尝试新的体育项目,指导他们自编徒手操、小游戏等,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唤起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2.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

从表1可看出,创新能力已经占据当今教育的顶峰,体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对成功的经验发扬,对失败的教训总结,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2.3 优化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良好的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教学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2.4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已明确指出: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保证这一内容不走过场,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各方面的体育能力也会有一个大的促进。

3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3.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将学生都知道或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导入课堂中,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新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采用情境教学法,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1 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材,恰当运用形象的语言低年级的小学生欠缺形象思维,注重直观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情境,既考虑到教材本身的特点,又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把儿童非常熟识、喜爱的小动物创编成故事进行教学,通过讲故事、提问诱导等方法把学生引入情境,如在练习“障碍接力”这个内容时,将其改为小故事“我给红军送情报”,教学中,“我”要穿过层层障碍物,绕过“敌人的封锁”、爬过“山坡”、跳过“小河”、最后顺利把情报送到“红军叔叔”手里,使学生在练习中如身临其境,兴致高涨,既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3.1.2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通过对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师生情感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也利于集体主义教育;还可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把非智力因素融入情节之中,使学生在乐学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入情、入理、入脑,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发展个性、智力,培养技能。

3.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了体育学科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这点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适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暂停”功能就能很好地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它可以将图像、声音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给学生准确、清晰的直观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动作的学习。

3.3 分组教学法

小学生由于性别、年龄、体型、兴趣爱好的不同,个体差异比较明显,通过“一锅端”的教学不能覆盖到所有学生,不利于新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采用分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其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选择地去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4 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

注重对体育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战略性的着眼点,只有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其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给体育教学带来无穷的生机。“创新”是新体育课程教育实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抓住教师岗前和职中的两个培训机会,重点为教师们培训加强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在教师任职期间,多通过外出学习,到其他示范学校考察,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通过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汲取优秀教师身上的特点,这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对体育教师而言,要不断提高认识,主动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打破思维定势,着力做好小学生新体育课程的创新教学。

总之,体育教学的创新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多渠道入手,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事业。

[1] 季浏.体育与健康[J].体育教育,2008(7):1-2.

[2]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7(2):26-29.

[3] 康延虎.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7(2):34-37.

[4] 杨学功.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因素[J].体育与健康,2008(3):13-14.

G807.2

A

1674-151X(2015)05-062-03

2015-03-16

陈红梅(1970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小学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我是小学生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