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反馈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2015-02-12王婧婧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原则教学

王婧婧

【摘 要】课堂反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馈,应遵循及时性、经常性、真实性、明确性、针对性原则,并恰当地运用,才能让学生乐学并且爱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反馈;原则;教学

反馈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和展示,而是为了帮助和改进。以分数来反馈课堂的优劣是不妥当的。通常情况下,课堂反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及时性

首先,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能明显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对于自己直接的学习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改进学习策略,同时学习者会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而增强学习动力,用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样,在布克(W.F.Book)和诺维尔(L.Norvell)的一项研究中:“把学习者平均分成甲组和乙组,让他们又准又快地练习减法,每次30秒,一共75次;前50次,甲组每次结束之后会及时地告知结果,并对他们进行不断的督促和鼓励,并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而乙组不进行反馈,结果甲组学习者的成绩优于乙组;而后25次,乙组结束之后,及时告知结果,进行充分的反馈信息而甲组不反馈,结果是乙组成绩比甲组优秀”。这一实验可以说明,及时的反馈对于学习有调节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馈是否及时,是反馈信息能否起到作用的关键。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给予反馈滞后的时间越久,则学习改进得也就越慢。当然,在一个测验题目出示之后立即给予反馈,学习者没有进行思考,因而只有很小的效应值(0.19),然而在测验结束后立即给予反馈却有最大的效应值(0.72)。因此,只有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及时地给予反馈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综上,教师需要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尤其是在新授课,学生对于知识点较为陌生,正处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作技能的时候,在教师讲授完并且学生思考之后立即给予反馈是必要的。如此一来,学生恰当的学习行为和正确的学习反应会因为强化而建立起来,而那些不良的学习行为和错误的学习技能因为得到及时纠正的反馈而逐渐改进,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二、经常性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这就说明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地反馈,不断地矫正。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反馈是矫正的前提,矫正是反馈的目的和归宿。矫正的作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缺乏,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反馈,再进行矫正。对一个问题矫正之后,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还要再进行反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抱怨学生,“这题目我都已经讲了那么多遍了,怎么还做错?”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在当时教师根本没有进行反馈,学生当然不知道错在哪里,也无从矫正。其次,当时的反馈不彻底,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就在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再进行反馈,使之前的反馈打了折扣。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反馈。

有学者对29项的经常性评价研究的元分析中证明了这结论,评价的经常性与学生学业成就有紧密的联系:

假设我们正在考核一个学习10周课程的学生,这个表描述了教师运用形成性评价次数的不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会提高;如果教师进行了5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20个百分点;如果教师评价了15次,成绩提高24.5个百分点;如果进行25次评价,成绩提高28.5百分点;进行30次评价,提高29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发现,从0次到10次成绩提高有大幅地跳跃,而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我们并不是推崇要进行30次评价,而是想说明教师要利用课堂评价的反馈来增强学习的效果。这也再次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经常进行,反复矫正学生行为,矫正以后还要对矫正实行再反馈,直到真正解决问题为止。

三、真实性

先出示一个在实习中的案例:在一堂公开课中,教师出了一道很简单的作为导入部分的题目让学生做,并且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结果,不出所料,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做对了,而这位同学因为一点小错误做错了;然而多媒体的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你很棒!”三个大字,同时教师神采奕奕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还是蛮了不起的,不错,要是那个小错误能够不出现,那我们班就可以出个华罗庚了!”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只见那位去黑板上做题目的同学涨红了脸。

案例中的这一道题目,首先它十分简单,多数同学都做对了,其次是一道作为导入环节中作铺垫的过渡题。教师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新授课中,做出了这样夸张的反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真实性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大概是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表扬学生就是明智之举,他们认为既然《小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倡导“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就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不管是做对还是做错,都要表扬。确实,要想一个人改正错误,表扬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的作用。激励性的反馈能够激起学生的信心,带来动力。但是批评也并非是禁区,对于一些学生的错误,鼓励和表扬会无济于事,批评当然不是打击的代名词。如果教师的批评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能够发自内心的且真实的没有夸大,这种效果会比夸张的表扬好。

那么,如果教师认真检查了这位同学的解题及全班同学的解题之后,做出“你是完全可以做对的,但是你粗心了”的反馈,同时补充“下面我们要加大难度了,看你们还能不能攻克它,不过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能积极开动脑筋,不要粗心,也一定可以战胜它的。”那么,这样既给了学生恰当的反馈,也给了学生接下去学习的动力,一举两得。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给学生的反馈要发自内心的,要真实。

四、明确性

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听到老师评价学生“你真聪明”“你要是再努把力就更好了”“做得好”……殊不知,“并不是所有形式的反馈都是同样有效的,事实上,有些形式的反馈可能会妨碍学习。”endprint

课堂反馈应该为学生提供描述性的学习目标及提高方法。为了能有效地改进学生学习,需要用具体、描述性反馈取代判断性反馈。当反馈的目的是提高学习动机时,有效的反馈应该告诉他们到底好在哪里,明确他们的长处,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又需告知具体错在哪里,并应该如何去努力。有学者做过类似的实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是仅仅告知学生的对与错,那么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扣去3个百分点;但如果学生的答案被肯定是,那么这种效应是正面的,例如,第二种反馈就是向学习者提供正确的答案,学生的成绩提高8.5百分点;第三种反馈是学生能够理解判断其答案的标准,准确地表达评分标准,能使学生的成绩提高16个百分点;第四种反馈是能够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答案是对或错,能使学生的成绩增加20个百分点;第五种反馈是让学生反复地回应评价,直到他们能够正确回答问题,那么也就可以提高20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见,反馈越具体、详细,对改进学生学习、提高成绩的效果就越明显。如果反馈是仅仅告诉学生答案的对与错,学生的学习非但不会提高,反而还会受到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馈如果不能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提供正确的样例、改进的方法,就不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也就无法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针对性

针对性的本质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状况,清楚自己与标准间的差距,为他们的未来行为指明方向,同时,也为评价者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依据。

俗话说得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里是“具体问题具体反馈”,具体的反馈过程有着不同的目的,这恰恰与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反馈前,首先要弄清评价的直接目的,不能盲目地将全部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且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的建议及多一些鼓励,这样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学习基础扎实而且充满信心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一些更能激起学习潜力及更加奋力拼搏的反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和不断地奋力进取;对于成绩不理想且欠缺学习方法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给予一些学习策略上的反馈;对于那些逆反的学生,教师在反馈的时候就应该稍微委婉些;而对于原先就很听话的学生,那反馈就要简明扼要;针对个别情境反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反馈就应该是非常个性化的且具体可行的;针对班级的情境反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反馈就需要具有普遍意义,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中收益。

教师同样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之前,应该适当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准备内容的反馈;在教学之中,应该不断向学生提供学习状况的反馈;在教学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总之,以上几个原则紧密相连,不可相互替代。只有教师在进行反馈时充分把握这几个原则,并恰当地运用,才能使学生乐学并且爱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斯克利文.评价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美)玛扎诺,(美)皮克林,(美)波洛克编,张新立译.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使用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Robert Marzano.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刘云峰.对数学课堂评价误区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6(23).

[6]Hattie.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schooling[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2(36).

[7]黄文博.促进学生学习:开发有效的课堂反馈技术[J].济南:当代教育科学,2011(10).

[8]Paul Black,Dylan William. 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EB/OL].2006-01-25[2014-10-26].http://edures.lyvec.net/lsf/ReadNews.asp?NewsID=3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则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