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衰竭6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12陈涛
陈涛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尿毒清颗粒剂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和Sc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剂;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6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39-01
近年来尿毒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6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剂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血清肌酐(Scr)为133~884umol/L,日尿量在800m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6岁;病程3个月~36年,平均病程14年;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慢性肾盂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性肾小球动脉硬化症8例,多囊肾7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4个月至38年,平均病程16年;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慢性肾盂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性肾小球动脉硬化症8例,多囊肾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延缓肾衰进展的药物,并对症支持治疗[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剂(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73256,5g/包,无糖型)治疗,每日4次,5g/次,每周查BUN和Scr,并每日测血压2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好转,治疗后BUN和Scr均轻度下降;有效:临床症状略好转或无改变,治疗后BUN和Scr均轻度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死亡,治疗后BUN和Scr均明显增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进一步恶化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或尿毒症,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费用昂贵,加重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2]。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BUN和Scr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显著降低ESRD的发生率,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避免病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或尿毒症,而且尿毒症患者在尿毒清颗粒剂与透析联合治疗下可减少透析剂量或次数[3]。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多以本虚、标实为主,常辩证于脾肾两虚,以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夜尿清长、腰酸腿软等临床表现。尿毒清颗粒剂主以活血化瘀、通腑降浊、健脾利湿为法,主要药物:大黄、川芎、丹参、甘草、黄芪、茯苓、白术,其中黄芪补中益气,大黄通腑泻浊,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解毒和中,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利水消肿[4]。尿毒清颗粒剂作为复方制剂,主要作用:保护细胞膜,清除自由基;改善肾脏病理变化,稳定残存肾功能;吸附胃肠道内的氮质废物,减少和阻止其吸收,加速其排泄。
综上所述,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发奋,林栩,王小超,等.科素亚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4(3):231.
[2]杨剑华.尿毒清颗粒冲剂治疗46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评价[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53.
[3]王永钧.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602-603.
[4]林宏初,吴恒莲,阮雪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J].广东医学,2009,21(7):613-614.
(收稿日期: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