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汉人世候行唐邸氏家族探究
2015-02-12安敏
安 敏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元代汉人世候行唐邸氏家族探究
安 敏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行唐邸氏是元代重要的汉人世候之一。学界对其虽有一些研究,然并无专文对其进行全面探讨。该家族从第三代邸显常、邸顺、邸常、邸琮归顺蒙古开始显世,在蒙古对金、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因此受到封赏。从此便以邸顺支受封并承袭归德万户传其世系。研究表明:行唐邸氏在战功、文治上的作为,受蒙古统治者重视的程度及其在元代的显赫地位,都足以将其归入“大藩”之列。
元代;行唐邸氏;归德万户;颍州万户
行唐邸氏是元代重要的汉人世候之一,虽然相较于真定史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济南张氏等声名显赫的大世候,其名望有所不及。但从大蒙古国时期他们就跟随蒙古军队四处征战,战功卓著,为元朝实现大一统立下汗马功劳,并以战功跻身于元代汉人世候行列。然囿于史料,迄今尚无专文对其进行整体研究。目前最为详细涉及邸氏家族事迹的文章为刘晓《元镇守杭州“四万户”新考》[1],该文对邸氏颍州万户邸泽及其家世作了简要论述。其余相关文章都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偶有提及,或一笔代过。①基于此,本文拟结合相关史料及前人研究对元代行唐邸氏家族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
一、邸氏家族的兴起
关于邸氏家族的史料主要有《元史》卷151《邸顺传》,其后附有《邸浃传》、《邸琮传》、《邸泽传》;魏初《青崖集》收录《重修北岳露台记》、《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姚燧撰有《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魏初(1232-1292)、姚燧(1238-1313)均为元代著名文人,魏初称自己“与泽辱葭莩之戚”[2](P484)因为他与邸泽同为张柔谋僚王汝明的女婿,王汝明有女六人,“次适万户邸泽。次适初。”[3](P487)姚燧的得意门生刘致(字时中)与邸氏家族成员邸元谦觞咏从游,往来甚笃,因此邸元谦托刘致请姚燧为其父邸泽撰写神道碑。
从这些史料来看,行唐邸氏祖上并非显赫世家。已知的邸氏之“祖讳亨,世业农,行唐甘泉乡圣明谷人。”邸亨在家乡具有较高威信,“金贞祐间,河朔兵起,豪强以乡曲自保者,人或赖之。”[4](P484)亨之四子邸僧、邸节、邸信、邸义也没有显赫的事迹彪炳史册。至第三代邸显常(邸节之子)、邸顺(1183—1256)②(字从政,邸信之子)、邸常(邸信之子)、邸琮(字叔玉,1206—1240)(邸义之子)时,遭遇乱世,邸氏家族始崭露头角。
1211年后,蒙古军队屡次南下攻金,金朝在山西、河北一代的统治逐渐瓦解,是时河北盗起,“夺掠斩艾,所在荡尽”,“弱之肉,强之食,乡人惴惴焉”,元元之民多聚族结寨以自保。邸氏家族成员邸顺“平素悍勇,有大志”。值此乱世,乡民“独倚公以为重,公亦以此自任”,“众推公主石城寨”[5](P467-468),邸顺与其胞弟邸常聚集数百族人,分别在石城、玄保筑寨以躲避兵燹。1214年夏,随着蒙古大军压境,金主难以招架,遂迁汴。这一年,邸顺与邸常率乡民归降蒙古,邸顺被任命为行唐令。
当时的真定饱受战火摧残,耕稼无存,1216年又蒙受严重饥荒。然而,盗贼趁势蜂起,当地百姓迫于无奈,白天只好躲在事先挖好的地穴里保全性命,夜晚才敢出来采集一些鱼藕草粮充饥。盗贼石海、何运等派兵五千驻扎曲河村,得一穴即食之,“析骸爨骨,腥闻于天”。邸顺招募健勇者数百人与之鏖战,生擒何运等人以慰乡曲,从而获得乡里人称赞。1218年前后,蒙古升曲阳为恒州,“顺天都元帅府升公(邸顺)为恒州安抚使”。顺天都元帅即指张柔,邸顺为张柔节制。是年十一月,邸顺与金武仙骑将葛铁枪展开一场恶战并立有战功,“帅府承制,迁公为骠骑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金虎符,恒州安抚使如故。”[6](P468)
1220年,邸顺因擒杀金将郝道章有功,而得赐蒙古名“察纳合儿”,后来,武仙复陷真定,邸顺、邸常率兵欲谋抵抗,途中,闻“治中李全叛中山应之”[7](P3491),邸顺即趋往曲阳,“申儆守备,俟衅将动”[8](P468)。时董俊屯兵曲阳,武仙来攻,董俊与邸顺联合败其于黄、尧二山下。董俊原于1219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因此战有功,“(1220年)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9](P3491)而以邸顺接替董俊,以功知中山府事。
邸顺任恒州安抚使期间,颇受百姓爱戴。当武仙遣人将精兵屯于黄、尧,与真定形成犄角之势,将欲逼恒,“时麦方熟,恒人持此以为食,武兵日芟荑之”,邸顺遂召集部将道:“今恒邑乏食,军不满一千。与其坐视民死,当与此寇一决战。大丈夫成则为候,不则为禽,亦何恨也!”于是士气大振亦踊跃。开始,武仙畏于邸顺威名,不敢近,“及奄至营中,不知所为,自相蹂践”。待次日清晨,只见“沟壑填溢,腥血蔽野”,于是“得畜牧、甲仗、粮糗不可胜数”。邸顺将所得分给百姓,恒民因此得救。1225年,改邸顺行恒州元帅府事,“国朝以马上有天下,故元帅为贵阶”。[10](P468)
与邸顺归降同步,其家族成员邸显常、邸常、邸琮也同时投靠蒙古。邸常作为邸顺的同胞兄弟,早年一直追随邸顺,曾得赐蒙古名“金那合儿”。他曾在行唐置元帅府,1231年,与族弟邸琮随窝阔台南下,取河中之地,之后,事迹不详。
邸显常,投靠蒙古后官至知中山府事。
邸琮,若论战功和所得封赏是可与邸顺相比肩的邸氏家族成员。作为邸顺的族兄,归降蒙古后,他追随行唐元帅邸常多次对外征战。早期与邸常戍守行唐时,遭遇武仙强势来攻,在请战不被允许的情况下,琮“窃出,隐以射执旗者,中之,跃以斩首”,邸常见势积极配合“以兵乘之”,“仙即败走”[11](P484),时年仅二十一岁。后又与武仙战于黄台并大获全胜,由此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用。邸琮作战戮力用命,所向披靡,困扰蒙军多时“四郊皆垒,屹如面志”[12](P483)的信安水寨,被邸琮一度攻占。1231年,邸琮与族兄邸常随窝阔台大军进取河中。1232年,随军攻取双门、倚尖二寨。蒙金又激战于三峰山,“金之精锐尽于此矣”[13](P2887),蒙军乘胜追击进围汴京,金哀宗于次年奔逃蔡州,邸琮随塔察儿(一名倴盏)围攻,明年金亡。战毕,邸琮返回家乡,“众推以为行唐长官”。邸琮在任行唐长官期间“平狱讼、均赋役,人颇畏爱”。魏初评价其“以战则勇,以牧则惠”。[14](P485-486)邸琮也因此声名远播,受到“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15](P3658)史天泽的赏识,任命为总管府推官。
不久邸琮被朝廷授予金符,为管军总押,命其统领七路兵马。至于邸琮统领的七路兵马具体为哪七路?现有四种说法:《元史·邸琮传》记“管领七路兵马,镇徐州”[16](P3571);《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则记为“俾总押真定、大名、河间、西京、洺磁、怀孟、滨棣七路兵马,路置千长一人,守隋州”[17](P485);《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铭》亦载“总押真定、大名、河间、西京、保定、洺磁、滨棣七州之兵,戍睢州以卒”[18](P911);而屠寄则认为是“真定、大名、南京(即汴梁)、保定、洺、磁、滨七路兵马,镇睢州”[19](P405)。刘晓考订认为,所谓“七路兵马”抑或“七州之兵”的说法,应该是以后才形成的,当时可能并无此说。③
至于邸琮所统领的七路兵马驻扎何地,亦有争论,《元史·抄思传》、《答禄乃蛮氏先茔碑》与《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均记为南宋境内的随州,《元史·邸琮传》记为徐州。《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铭》记为睢州。刘晓认为这支部队先驻扎在随州,自随州北撤后,曾驻郏县、鹿邑等地。[20]但有一点,邸琮曾带领这支部队在前线与宋军作战,直至去世。《元史·邸琮传》称“己亥(1239),(邸琮)从大将察罕攻滁州,力战,流矢中脐,明年卒。”[21](P3571)照此,邸琮在攻滁州途中因流矢中脐未愈而于1240年去世,去世地点尚不明确;《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则记“戊戌(1238),察罕拔滁州。爱赏公勇健,俾赴阙奏凯。过家,以疾卒,实庚子(1240)八月二十八日也,年三十有五。”[22](P485)若据此,邸琮因疾卒于家中,至于何疾不得而知,不排除是流矢中脐未愈;《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铭》亦载“总押真定、大名、河间、西京、保定、洺磁、滨棣七州之兵,戍睢州以卒。”[23](P911)据此邸琮逝世于睢州。由于诸说纷纭,邸琮具体去世地点目前无法确定,但其去世于1240年,似无争议。
邸琮娶刘氏,灵寿大族,晚于邸琮二十二年去世。“资性庄丽聪慧,闺门修整。门下吏严惮,如公在日”。染疾,其子邸泽奉药,她竟道“天将生我,勿药亦可;将死,药复何为?”[24](P485)其淡然生死至于此。
邸氏第三代邸显常、邸顺、邸常、邸琮的归降,是邸氏家族发迹的缘起。“遭时草昧,昆季能自树拔,以爱护乡曲,为国家效死力,立战功,垂不朽”。[25](P486)此后,邸顺及其后人受封并世袭为归德万户(期间曾一度改封金州万户、襄阳万户,后又改为归德万户)。邸琮的子孙受封并世袭颍州万户,邸氏家族世系至此以后也主要以此两支为显。
二、邸顺支与归德万户
《元史》卷151《邸顺传》载“己亥(1239),佩金符,为行军万户,管领诸路元差军五千人。从大军破归德府,留顺戍之。”[26](P3570)这便是归德万户之由来。邸顺在镇守归德期间,对宋作战,战功显著,1247年,邸顺驻师五河口,夜袭,生获宋兵十五人。1253年,带兵攻涟水。
邸顺安辑百姓,注重文治事业。“时国朝肇一区宇,礼文故事,日不遑给,故岳祠为尔寂寂几十余年”,邸顺由是倡议重修北岳露台,“四方始有瞻拜之所”,“经营规度,凡五易寒暑,计费钱二千余缗”[27](P467)。其故人关子玉评价邸顺“逢时草昧,与群雄角逐,视杀戮攻掠若袵席然。而能敬恭神明,不靳己财,若殿、若台,咸出雅志。即今瞻望庙貌,使人有焄蒿凄怆之心者,皆公之所自出也”。又说“庙多古铭刻,非公持护,则破裂若井樁者有之矣”。[28](P468)关子玉,邸顺故人,曾历任曲阳、高阳、藁城三县令,所在有能名。当初邸顺曾将其荐于张柔,命其典属县,然他辞不就,“即杜门却扫,弹琴学《易》,澹然与世味相忘,若将终身焉者”。[29](P451)能够得到这样一位高洁自守、雅重知学的文人儒士的称赞并相称故人,可见二人情趣相投,邸顺很可能同其他大藩一样兴学养士,并且对当地的礼文兴治建树颇多。关子玉更是请魏初撰文《重修北岳露台记》以张其功德,魏初道“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者,邸候有焉”,进而说道“当河朔溃裂,纲倾维崩,人心之存,唯有畏神祸、邀福幸而已。然扩是心以往,则犹可以扑虐焰而戢毒螫,是以君子尚有取于斯焉”。[30](P468-469)
直至去世,邸泽一直驻守归德,“丙辰(1256)春,顺卒,年七十四。”[31](P3570)其子邸浃(1223-1299),以虎符袭职为归德万户。1259年,邸浃随元世祖忽必烈渡江围鄂。次年,忽必烈即位,邸浃率其部将张宣等奏闻于朝,受赐金银符。1262年,益都李璮叛乱,忽必烈“命水军万户解成、张荣实、大名万户王文幹及万户严忠范会东平,济南万户张宏、归德万户邸浃、武卫军炮手元帅薛军胜等会滨棣”[32](P82)围剿李璮。受李璮叛乱事件的影响,忽必烈对汉人世候开始产生怀疑,世候集团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显露无遗。忽必烈于是采取迁转世候的办法,剥夺汉人世候兵权,邸浃可能因此而离开归德,移镇息州。《元史》卷151《邸浃传》谓:“三年(1262),围李璮,还守息州。”[33](P3571)魏初撰《重修北岳露台记》称:“子浃,以虎符嗣职,今(1267)移镇息州”。[34](P468)翻检史料,并无邸顺或邸浃之前镇守息州的记载,故“还守息州”一说不确。而魏初的记载只能说明至少在1267年之前,邸浃已经移镇息州。那么,邸浃很可能在实行迁转法后移戍息州。
1274年,邸浃受赐虎符,授金州招讨副使,后迁怀远大将军、金州万户。1276年,改为襄阳管军万户。之后,元朝于淮西庐州敕置总管万户府,邸浃迁往庐州与中书右丞、河南等路宣慰使合剌合孙并行府事。次年移隆兴,管领本翼军人。1278年,复为管军万户,攻赣州崖石寨、太平岩贼立有战功。1280年,“升镇国上将军、都元帅,镇隆兴诸路,兼管本万户府事,赐银印。吉、赣盗起,行省迁元帅府以镇之。”[35](P3571)后几经辗转,于1286年再次授予归德万户,佩虎符,镇守吉安,统江西各万户,后领兵七千戍广东约两年之久。1289年前后移镇吉州。1299年卒,享年七十七岁。死后受赠辅国上将军、北庭元帅府都元帅、护军,追封高阳郡公,谥襄敏。
《元史·邸浃传》记载邸浃有子荣仁,袭佩其虎符,为宣武将军、归德万户,镇守广东惠州。则此邸荣仁应为邸浃长子。《青崖集》中收有魏初诗《巡按京兆口占二首》,其序中言“二月五日,巡按京兆,诸君祖道汉中城北,醉中口占二绝,至陈仓书付金州邸万户之第二子持去。”[36](P705-706)据史料考证,魏初于1275-1284年间任事陕西,而邸浃已于1274年迁金州万户,因此金州邸万户当指邸浃毋庸置疑,那么,邸浃至少有二子。
邸荣仁,袭父虎符为宣武将军、归德万户,镇戍广东惠州,因感瘴疾,不任事。邸荣仁有子邸贯,邸贯有子邸士忠、邸士宏,邸士忠有子邸文。邸士忠及其子邸文相继荫袭万户职。《山右石刻丛编》卷三七《灵应记》称:“《元史·邸顺传》顺曾孙名士忠,袭顺爵为归德万户,亦恒阳人,然则士宏或其昆季惜传不及载矣。”[37](P15810)至此,邸顺支不载史册。
三、邸琮支与颍州万户
邸琮有子三人,邸泽、邸浩、邸湜,邸泽为长子,是邸琮职爵承袭者,事迹较详实。而邸浩、邸湜二人,只知其“皆骑射,喜读《春秋左氏传》,尝受学于吴公起”。[38](P485)邸浩有子邸继祖,邸湜有子邸继业,其事迹皆不详。
邸泽(1229-1291),字润之,“平生忠直沈毅,读书专经《左氏春秋》,故能谋成而事立,临财不吝施予。”[39](P913)1240年邸琮去世,十一岁的邸泽袭领邸琮金符,总押七路兵马之职。1245年创修亳之鹿邑,避河流啮,练士厉兵,一境赖之安。丙午年(1246)始移驻颍州,颍州万户府番号即来源于此。
此时的颍州,因历经战火破坏,已荒芜不堪。自邸泽镇戍后,开始经营官舍民庐,百姓生活始有起色。1248年春,宋将夏贵夜至城下攻东南壁,邸泽乃令诸军守三面,自己独当一面。此时矢下如雨,死伤甚重,他急中生智“令急鼓五鼓”,[40](P485)宋人果惊,自相残杀而遁去,自此“始不轻犯戍”。[41](P911)
按照元朝惯例,新汗即位要收回旧汗所授予的符节,并颁赐新的符节予以认定,即所谓“故事”,“祖宗宾天,所授臣下制书符节悉收还之”[42](P99),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邸泽金符“亦入之官”[43](P911)。明年还赐金符。1267年,元帅阿术用兵襄阳,恰逢邸泽入觐世祖,忽必烈赐其锦衣、弓矢等,并命他率七路兵马之半随从阿术攻取襄阳,在攻鸦山、平塞寨等战役中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杀敌,获赐白金,受赏金衣。从此驻戍襄阳达六年之久。1274年,阿术与伯颜、阿里海牙会师于襄阳,分三道并进伐宋。邸泽跟随伯颜与阿术大军,“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44](P3100)。当时宋军沿江的精锐部队集聚郢江东西两城,又锁战舰于江中,以挡元军。于是,伯颜故转而命李庭、刘国杰攻破黄家湾堡,而邸泽则随大军放弃郢州,顺流而下,十月拔沙洋、新城。元军“占据沙洋后,即进入汉水下游”[45](P247),邸泽随军降复州。之后随阿术“从战青山矶”[46](P911)。很快攻据阳逻堡,并直接威胁着鄂州。下鄂州后论功行赏,邸泽获赐白金三百两。之后,伯颜命阿里海牙将兵四万留戍鄂州,规取荆湖,邸泽追随其下荆南,以功进武德将军,就带已降金符,管军总管。
1275年冬十月,邸泽随阿里海牙攻潭州,潭州守臣李芾誓死不降,城内民众也自发组织武装力量与元军作殊死搏斗。在这场战役中,阿里海牙“流矢中胸,疮甚”[47](P3127),邸泽也“流矢贯肘”[48](P911),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艰难获胜。此役后,邸泽进为显武将军。1276年围攻静江时,邸泽又被飞炮所中,“脑血湧仆”[49](P485),“岑岑垂绝,已日乃苏”。[50](P911)宋亡后,邸泽因奉命镇压各地反元势力有功而被授予虎符,加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以及郴州路总管达鲁花赤。
在统领郴州路期间,邸泽首先铲除郡贼萧良弼,并注意安辑流民,“内则基屋火余,外各复产其乡,期年将倍万家”。他还注重文教事业,他修建孔庙,且擢进士左元龙为校官。“佐其工材,俾任兴葺,稍如平时”。[51](P912)邸泽仁爱为民、通晓大义,当时盗起兴宁,宣慰司商议调兵诛讨,邸泽执金帛劝说制止:“今盗始起,而从徒未繁。官军遽入,民惧俘杀,必出逋逃,无所适归,势与盗合,是驱使为逆也。请归,身任致讨”。得到许可后,又召集父老豪杰晓曰:“吾止官军,不使得暴吾境,汝佃民有从乱者,不以相坐,听执送余自赎。”[52](P912)由是仅诛首事二十人,其余人皆纵还南亩。当忽必烈用兵交趾,令郴民运粮入桂解决军粮吃紧问题时,邸泽因担心民众不堪负担,说道:“自是入桂,陆行千里。负担之民,人胜五斗而止,已二千人为担夫,负装粮者半是。行未中道,委负而逃,可前知也”。于是召集丁之家谋划说“吾将出家资,责诸县,即桂如数籴之。上不失军兴,而下可纾民力”。此外,他还“请罢陶坑银,镌户赋酒醋,岁荒发廪而后闻”[53](P912),这些都是深得民心的良政。因此当朝廷要迁邸泽为庐州蒙古汉军万户时,郴民皆哭泣挽留,邸泽因此未能到任。之后朝廷改邸泽为颍州万户,镇戍无为军,至是七路之兵全集其麾下。当盗起江东省,命邸泽以其军讨之饶、信,“先譬以祸福,皆不烦兵而从”。后因安定绩溪,而留戍徽,兼拜都万户之一军,不久还无为。至元二十八年(1291),因“省议余杭胜国故都,非得如公老将一军,遏而闲之、绥而安之不可,故移戍杭”[54](P912-913)移戍杭州的当年夏六月二十三日,邸泽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邸泽娶三夫人:“元配郄氏,严于持家,前卒二十有一年。继配两王氏,姊娣也,前卒十年。姊愿为继,后卒九年。”两王氏,即张柔谋臣王汝明之女。王汝明有女六人:“长适千户宋山甫。次适万户邸泽。次适初。次适总管孚某。次适史某,丞相开府公之孙也。”[55](P487)以上所举仅五人,由此推知王汝明第二女和第六女适邸泽。
邸泽有子三人:邸元谦,邸元泰,邸元恒。魏初撰《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记:“泽之子三,继隆联序最长,继善、继能亦知学。”[56](P485-486)而姚燧撰《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记:“(邸泽)三男:元谦以佳公子……次元泰(原书误为先泰)、元恒……”[57](P913-914)继隆、继善、继能应该是邸泽三子的小名,而元谦、元泰、元恒为其官名,因魏初与邸泽是“葭莩之戚”,为此三人之长辈,故直呼其小名则更显亲切。
邸泽有女四人,分别适郄长官子璧、阎令子龄、郑元帅子端仁及万户贾荣祖。
邸元谦,作为邸泽长子,袭职为颍州万户,镇戍杭州。在杭期间,曾与姚燧门生、散曲家刘致相友善。刘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人。工诗文散曲,至治二年历官太常博士,出为江浙行省都事,终翰林待制。[58](P1786)刘致为邸元谦作有词曲两首。
邸明谷即邸元谦,概其祖籍行唐甘泉乡圣明谷人而有此称谓。姚燧在《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中赞扬邸元谦道:“元谦以佳公子,既世虎节,好学而文”。[59](P913)虽然尚未发现邸元谦有诗文流传于世,但由其与刘致的交往、唱和可推知,元谦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他勤于政事,运筹帷幄,“虽居时平,营栅部署,器械车马,凛如在敌。又识世务,省讼难惑,多资平之”。[60](913-914)邸元谦后官至中奉大夫、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61](598)
邸元谦有子三人,女二人,长子邸禥,袭职为颍州万户,二子幼未名。
邸禥有子邸忠,袭颍州万户职。
四、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行唐邸氏家族的兴起与蒙古军队南下并最终统一中国的进程密切相关。虽然,在元代,行唐邸氏家族的声望不及真定史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济南张氏等汉人世候,但他们在蒙古军队攻金、灭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立下显赫战功。清代学者屠寄在“汉地七万户”中新增四万户,其中就有邸顺④。赵文坦在《汉人世候与蒙元关系的演变——以世候征伐镇戍为中心》一文中曾将行唐邸氏归于“中小世候”行列。⑤但在其《忽必烈罢侯置守新探》一文中又曾指出:“济南张氏、大名王氏、归德邸氏等路级世候的势力比较强大,也可归为大藩之列。”[62]“归德邸氏”即“行唐邸氏”,大概是作者在深入研究之后对行唐邸氏的事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文研究也可以看出,行唐邸氏家族不管是在战功、受蒙古统治者重视的程度及其家族在元代的显赫地位,将其列入“大藩”亦不为过。
[注释]
①唐长孺、李涵.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考[J].文史,1981(11);(日)池内功.忽必烈政权的建立及其麾下的汉军[J].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6(02);那木吉拉.元代汉人蒙古姓名考[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03);赵秉崑.达鲁花赤考述[J].北方文物,1995(04);赵文坦.金元之际汉人世候的兴起与政治动向.南开学报[J].2000(06);朱帮全、赵文坦.蒙古国时汉人世候与蒙廷、燕京行台、达鲁花赤的关系[J].齐鲁学刊,2002(05);赵文坦.大蒙古国时期的顺天张氏[J].元史论丛,2005(10);张建彬.大蒙古国时期的济南张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葛云波.《乐府群玉》所收曲家杭州交游考[J].文艺研究,2005(08);赵文坦.汉人世候与蒙元关系的演变——以世候征伐镇戍为中心[J].文史哲,2010(02);王玉朋.元朝西南军粮的筹措[J].贵州文史丛刊,2010(03);温海清.“万户路”、“千户州”——蒙古千户百户制度与华北路府州郡体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王菱菱、李浩楠.金朝河北地区抗蒙水寨山寨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张哲、张迪、刘力.金末汉人武装首领武仙的历史抉择[J].东北史地,2013(05).等等。兹不一一列举。
②关于邸顺的生卒年时间尚有争议。《元史》卷151《邸顺传》记:“丙辰(1256年)春,顺卒,年七十四。”《元史类编》也记:“卒年七十四”;以此推算,邸顺当生于1183年,卒于1256年。《历代名人生卒录》便从此说。然而,魏初撰《重修北岳露台记》载,庚辰(1220)正月,金将武仙陷真定,邸顺会诸部并抵抗,“……又五年……又十有四年……又十有九年,卒,寿七十三。”若按此推算邸顺当卒于1258年,那么其出生即在1185年。但是原文又记:“候没后十有一年,其故人关尹子玉丐余文,用识不朽”,即关子玉请魏初撰此文是在1269年。而魏初在另一文《藁城尹关君哀挽诗序》中写道:“至元五年(1268)三月朔,藁城尹关君子玉卒”即关子玉在1268年已经离世,自然不可能在1269年请魏初撰文,前后记时间相互抵牾,因此,魏初所记邸顺之生卒年很可能有误,今暂从《元史·邸顺传》之记载,即邸顺生于1183年,卒于1256年,享年七十四岁。
③刘晓.元镇守杭州“四万户”新考[J].浙江学刊,2014(04).
④屠寄.蒙兀儿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86.
⑤赵文坦.汉人世候与蒙元关系的演变——以世候征伐镇戍为中心[J].文史哲,2010(02).
[1][1][20]刘晓.元镇守杭州“四万户”新考[J].浙江学刊,2014,(04).
[2][4][11][14][17][22][24][25][38][40][49][56](元)魏初.青崖集:总押七路兵马邸公神道碑铭[A].全元文(第8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55](元)魏初.青崖集:故总管王公神道碑铭[A].全元文(第8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6][8][10][27][28][30][34](元)魏初.青崖集:重修北岳露台记[A].全元文(第8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7][9][13][15][16][21][26][31][32][33][35][44][47](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2](元)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崔氏世德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18][23][39][41][43][46][48][50][51][52][53][54][57][59][60](元)姚燧.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A].元文类[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58.
[19]屠寄.蒙兀儿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9](元)魏初.青崖集:藁城尹关君哀挽诗序[A].全元文(第8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6](元)魏初.青崖集:巡按京兆口占二首[A].景印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第1198册)[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
[37](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灵应记[A].石刻史料新编(第21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42](元)姚燧.兴元行省夹谷公神道碑[A].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2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45]陈世松,匡裕彻,朱清泽,李鹏贵.宋元战争史[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8]王德毅,李荣村,潘柏澄.元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61](清)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延祐七年祀海记[A].续修四库全书(第913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2]赵文坦.忽必烈罢侯置守新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责任编辑 闵 军)
A Study of ZhiMarquis Fam ily by Generation in Xingtang in Yuan Dynasty
AN Mi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
The Zhi Family in Xingtang is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Marquis Han People by generation in Yuan Dynasty.Although there are some academic researches on this issue,there is no complete written discussion.The Zhi family from the third generation like Zhi Xian-chang,Zhi Shun,ZhiChang,ZhiCong,became glorious after their obedience to Mongol people.They established immortal exploits in thewars to Jin and Song Dynasty and were awarded by the Mongol people.Since then,Zhi Shun branch family were awarded and got the honor of Gui'deWan-Hu which was passed to their offspring.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Zhi Family in Xingta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local governor becaus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in war and administration and their obvious status in Yuan Dynasty.
Yuan Dynasty;Zhi Family in Xingtang;Gui'de Wan-Hu;Yingzhou Wan-Hu
K203
A
1672-2590(2015)02-0092-06
2015-01-26
安 敏(1989-),女,山东淄博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