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研究

2015-02-12李伟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档案馆博物馆数字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7-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0&ZD134)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计信息公开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JY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政府公开信息的质量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BTQ05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高校机构存储库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GGJS-143)的研究成果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数字资源(又称“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主要保存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以下简称LMA)等文化机构。LMA作为社会性公共文化设施,共同承担着保存文化、分享知识、教育公众等社会职能,为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机构基础。近几年,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情报、博物馆及档案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国外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

1.1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理论

在理论研究方面,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研究在国内外开展20余年,已经从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的宏观层面研究向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对象的扩展、保存与服务环节中各项专门技术的深入开发、保存与服务效用的评估与优化选择、保存与服务成本核算等较为微观的方面转变。 [1]20世纪90年代中期,《RLG数字新闻》(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DigiNews)发表了第一篇专论数字资源保存的文章,引发学界对数字资源保存的重视。2007年,国外学者McGovern N.以《数字十年:数字保存的现状及其未来趋势》为题,从机构、技术与资源三个角度全面评述数字资源保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Gorman G. E.等学者在《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保存管理》一书中,将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保存方案的构成归结为:保存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规划与优先权确定、风险评估、成本预算、内容与载体保存问题、资源使用者的责任确定以及检索系统的设计等。 [3]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者的努力下,专门讨论数字资源保存问题的《国际数字保存杂志》(The In-lernalional Journal of Diglal Guralion)得以发行。召开一系列有关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的国际性会议。2006年1月,第一届国际开放存储会议(Open Repositories)在澳洲悉尼召开,随后第二届至第九届分别在美国德克萨斯州(2007.1)、英国南安普顿市(2008.4)、美国亚特兰大(2009.5)、西班牙马德里(2010.7)、美国德克萨斯州(2011.6)、苏格兰爱丁堡(2012.7)、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2013.7)、芬兰赫尔辛基(2014.6)召开,而第十届拟在美印第安纳州(2015.6)召开。这一系列的会议主旨内容涉及数字资源保存的可持续性、数字资源交流、仓储服务及相关法律问题等。 [4]

2007年10月,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办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iPRES2007)第二次(第一次为2004年)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进展和最佳实践”(Digital Preservation: Sustainable Programs and Best Practices),反映当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领域的进展,推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实践。 [5]2009年10月,由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主办第六届iPRES2009会议,主题为“融入主流,保障数字未来”,会议对保存基础设施、研究数据和工作流、可持续和成本模型、元数据和重要属性、格式、保存实践以及研究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6]随后iPRES2010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2010.9)、iPRES2011在新加坡(2011.11)、iPRES2012在加拿大多伦多(2012.11)、iPRES2013在葡萄牙里斯本(2013.9)、iPRES2014在澳大利亚墨尔本(2014.10)召开,iPRES2015拟在北卡罗莱纳州教堂山(2015.11)召开。

1.2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项目

2000年12月,美国国会授权国会图书馆联合一系列公共和私立组织、研究机构等着手研究国家数字信息体系结构及数字信息的保存,并将此项目命名为“国家数字信息基础结构及保存项目(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 NDIIPP)”,提出了美国国家数字信息保存的技术框架。NDIIPP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现存的和即将出现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流,主要集中于数字保存模式、保存工具技术与流程以及组织经济及策略议题等研究。 [7]

佛罗里达数字档案馆是由佛罗里达图书馆自动化中心(Florida Center for Library Automation,FCLA)管理并且基于DAITSS(Dark Archive in the Sunshine State)资源档案库,服务于佛罗里达州各公立大学图书馆(http://www.fcla.edu/digitalArchive),DAITSS实现了数字资源保存策略的标准化,遵循OAIS参考模型的要求,并且可以作为其他系统(如数字图书馆、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备份。 [8]

Nestor(the Network of Expertise in Long-term Storage of Digital Resources)是一项由德国教育和研究委员会资助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它由德国国家图书馆于2003年6月启动,旨在促进全国各科学与文化机构参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计划,构造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在保存与服务机构(如LMA)、企业、研究机构几者之间建立本国和国际战略联盟,共同解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与服务问题。

DRIVER(Digital Repository Infrastructure Vision for European Research)项目由欧盟资助,英、德、法等10个国家开展国际协作,目的是创建一个联网全欧洲科研的知识库,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科研资源,包括科技报告、论文、试验或观察数据以及丰富的数字资源等,能够使欧洲科研人员以一种标准、开放的方式获取科研内容资源。 [9]

HathiTrust是由美国机构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CIC)的12所大学联盟及U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等大学机构共同发起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对成员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后集中保存,构建一个全体成员共享的数字资源数据库。UC的参与者也将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保存和在线信息服务的经验应用于HathiTrust项目。 [10]

1.3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技术

在数字资源保存技术方面,大多依据OAIS参考模型,开发一些数字保存软件与工具,比如DSpace、Fedora(the Flexible Extensible Digital Objectand Repository Architecture)、Green-stone、Digital Library Software、BEP(The 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DAITSS(The Dark Archive inthe Sunshine State)等,都结合自身的保存需要与保存对象的特点,为各个数字资源保存机构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 [11]

美国塔夫茨大学有关部门联合开发了一个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长期储存和整合现有的数字集合,如Perseus, TUSK, Bolles and Artifact,并构建了TDL (Tufts Digital Library)架构,是一个可扩展、模块化、灵活且可升级的架构,使用的是Fedora核心,也可以应用于个人数字图书馆。 [12]

DigiTool是一个专门的数字图书馆软件,具备全面的功能可以建立一个开放存取数字保存系统,在文献[13]中描述如何利用DigiTool软件评估和建立学术的数字图书馆的可能性,指出软件在英国刚开始出现,给出英国第一数字资源保存机构建立使用此软件的报告,为对此感兴趣的项目负责人参与评价和选择数字图书馆软件提供帮助。

NDIIPP ECHO DEPository项目、北亚利桑那大学数据可视化中心利用增强版的审计清单草案的方法,利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字资源评价,这种方法结合审计检查表可以作为一种工具用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其他数字资源保存机构并能够提供数字资源保存管理服务。 [14]

2 国内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

2.1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理论

国内近几年不少文献立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参考模型,在其成为国际标准以来被广泛借鉴和应用。如文献[15][16]介绍OAIS参考模型产生的背景,相关理论知识,其信息模型、功能模型以及数字迁移方式等内容,并对OAIS在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界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文献[17]系统地研究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管理机制的内容,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权益转移的对象、范围和限制进行管理。文献[18]试图构建我国完整的数字资源保存框架体系,并为我国数字资源保存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数字资源保存的实践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国内LMA领域已经开始重视这一课题。如文献[19]主要从数字长期保存的标准、技术、管理及相关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数字信息长期保存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数字长期保存方面的实践进行了介绍。文献[20]分析了LMA在数字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中的特点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LMA合作模式的演化路径。

对LMA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是近年来国内LMA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构建”(批准号:201110401020003),根据我国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LMA三馆馆际合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三馆馆际合作的发展策略。 [21]

2010年3月,我国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举办了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整合与分享研讨会,从技术整合与分享、服务整合与分享、资源整合与分享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22]

2.2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项目

目前,国内一些LMA服务机构已经开展了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实践活动。

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03年启动了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试验项目(Web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该项目基于网络资源,采用网络机器人对中文网站资源自动进行抓取、采集、保存并提供信息服务。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研究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开源系统Fedora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平台,以解决数字资源统一存储管理问题。中央电视台拥有大量的音像节目资料(媒体资产),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远大于承载它的介质和设备,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音像素材都急需加以保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编目、检索、交换和服务。

国内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开通了多家大学数字博物馆,比较有特色的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数字博物馆、四川大学人文数字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北京大学地质数字博物馆、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恐龙数字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数字博物馆、南开大学古代社会生活数字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博物馆等,涉及了地球科学、生物、人文和科学技术不同领域。 [23]

2.3 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技术

LMA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活动,如:基于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库)质量管理系统的数字LMA信息服务;基于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数字LMA信息服务;基于STOF框架的移动LMA服务模式等。如基于手机的移动LMA服务方式,依托STOF分析框架,从组织框架、服务框架、技术框架和财务框架四个方面阐述了手机移动服务机构的业务架构。 [24]基于3G技术,移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服务项目显示出优越性,更加关注用户参与和第三方合作,显示出移动手机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领域的强大发展潜力。 [25]

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的联合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模式,基于用户信息服务,借助Web Service、XML等信息技术,对分布于不同软件平台上的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进行资源整合,构建联合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26]

此外,目前还有逐渐广泛应用于LMA领域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 [27]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云服务平台的研究,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其在LMA领域的应用将改善用户体验,能够更好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8]

3 国内外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合作研究

国外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研究以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技术、保存与服务策略及实践项目的研究为主,注重实践和对具体问题、具体技术的研究,其研究实践成果已开始逐渐渗透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实践中取得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成果研究和推介,还是只有当数字保存与信息服务真正融合,两者成为LMA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开展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都对我国LMA机构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9]

在当今形势下,协作共建、资源共享才是LMA未来正确的发展道路,“三馆”馆际合作研究与实践是信息时代LMA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国际“三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潮流之一。只有通过LMA领域通力合作,才能改善目前社会文化信息资源产、需脱节的矛盾,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LMA三馆合作共建,是指LMA采用任何方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各种公共设施、设备等方面,是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0]

如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机构合作,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通过数字化方式为公众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利用新媒体技术、新途径(视频会议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转变信息服务模式,加强以网络方式帮助用户获取馆藏数字资源的服务,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一站式”获取政府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的目标。 [31]

猜你喜欢

档案馆博物馆数字
博物馆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答数字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数字看G20
露天博物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