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与对策
2015-02-12陈文静林树文
陈文静,林树文,周 琼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与对策
陈文静,林树文,周 琼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成果产出率不断攀升。该文总结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论述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科技工作者成长的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思考。
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
随着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局面不断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不断优化、科技成果产出率不断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科技成果数量为184581项,比“十五”(149710项)增长了23.29%[1]。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贯穿于科技项目申报、研发、宣传、应用与反馈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本研究总结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考。
1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于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项目的立项、研发、推广应用等具体执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1 项目决策
科技工作者的项目决策作用,主要体现在立项阶段,即在项目评审环节中,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权威专家组对项目是否解决了行业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是否对实际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成果是否具创新性和先进性、成果转化过程将存在什么方面的实际困难及其所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成果转化后的实际价值和能够取得的预期效益等进行审核论证,并决定是否给予立项资助。
1.2 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是项目立项后的攻坚过程,是科技成果形成的重要阶段。科技工作者是技术研发的重要主体,其对技术、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使用效果进行革新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推动某一生产领域技术进步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1.3 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科技成果有效示范和传播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的运用主体一般是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然而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如农业生产的农民往往由于惯性思维,无法主动运用新成果、新技术,因此技术培训成为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一步。而技术培训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引导、刺激和训练,从而达到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示范。
1.4 技术推广
技术推广是科技成果在示范期取得成效后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这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目标。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将科技成果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服务纵深拓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
1.5 监督反馈
由科技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团队在项目中期与后期,进行考核评审,以确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否符合立项任务书要求,预期研究目标是否实现、研究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成果达到什么水平等[3]。
2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
2.1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者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成果与资本、劳动者是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实施者,其担负着决策、研发、中介、推广、监督反馈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科学决策等技能、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创造出受到社会认可的知识形态的成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科技研发,创造出生产设施、作业器具、优良品种、材料组件等有型、具体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在生产与创新过程中,通过科技入股、出售科研成果等方式服务企业,通过科普推广、宣传引导连接需求主体,从而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2.2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的促使者
近代西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数次产业革命的发生,都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而科技的进步是与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不断创新密不可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工作者促使的科技进步已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先进技术的扩散速度,提升了区域科技的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可见,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变革。
2.3 科技工作者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国内经济转型压力巨大,产能过剩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策略正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型。科技工作者持续性的科技创新与持续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4]。只有充分推动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创新使经济曲线始终保持持续向上的大趋势,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经济发展核心力量作用,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3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资金问题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研发成果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且从实验中的成果到中试成果再到产业化,资金投入比约为1∶10∶100的关系[1],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往往是科研院所、高校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大大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有实力或资金实现科研结果到产业化生产的科研机构,其主要业务就是产业化生产,但对于没有能力进行产业化生产的科研机构就只能依靠依靠国家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同时,金融界对投资新技术的研发表现得比较谨慎。虽然目前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关注新兴科技的研发,但是从整体上也需要进行技术论证、市场前景论证,并不会轻易投资于某一项新兴科技的研发,而且在资金管理方面,更多的以科技担保、管委会贴息、银行抵押贷款等方式共同承担风险[5]。
3.2 机制问题
当前,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往往与科技工作者的职称、福利等各种制度脱节,因此提高产学研的连接度是有效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积极作用的重点。目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研发,形成各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但这种方式往往是企业成为研发项目的提出者,高校、科研院所仅仅是一个共同研发伙伴。一方面对革命性科研创新缺乏规划,另一方面未能解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除大型国有企业、一小部分依靠科技发展的民营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多数企业受制于研发经费、研发团队、研发设备、开拓市场等原因的限制,难以形成长效有规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
3.3 政策支持问题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政府出台了包括制度建设、政策扶持、融资支持、优化环境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科研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如何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和发挥各科技转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仍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4 对策思考
4.1 加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培养力度
4.1.1 应科学设置基层科技工作者培训内容 科技工作者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所以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培训,应切实针对基层工作的重点,就可能产生的问题,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以达到有效传播和推广科技新成果的目的,确实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1.2 应加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培养规模和数量 以“产学研”科教模式,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实施等,加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储备,持续开展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尽可能的推动更多数量、更高学历、更强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基层科技服务的队伍中去[6]。
4.2 加大财政投入并完善投入机制
基层科技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的最后一环,政府应加大基层科技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政府应综合利用财政、税收、贴息等政策杠杆,通过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企业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培养工作,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结合职业资格培训和高新技术培训,鼓励企业培养社会急需的科技人才;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企业加强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市场调查力度,适度调整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拨款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与科学研究方向,并以专项资金的方式,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机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此外,完善相应的基层科技工作者人才培养政策,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当然,仅依靠财政扶持不足以长期、稳定地推进基层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探索长效化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培养给予适当资助,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
4.3 加强科技工作者成长环境建设
4.3.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紧密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前,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仍处于边缘地位,但企业是科技成果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驱动力[7]。应当强化多种措施,加强企业科技工作者研发力量建设,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核心,让企业在创新链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体系能转变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发表学术成果为主的评价体系,强化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对接。企业也更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寻找具有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的合作伙伴。
4.3.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与科技工作者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①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保障机制,重点做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政府应当尽量完备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以政府为主体,企业与个人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各类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政府要积极推动和引导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专利保护不及时、不充分而造成高新技术的流失,推进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与舆论氛围。②依法推进科技人才培养规范化,建立科技人才队伍的利益保障机制、科技人才约束机制,保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合法地位,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③健全科技工作者工作环境保障机制,完善科技工作者劳动合同、劳动保障、劳动仲裁等方面的相关劳动权益,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4.3.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良好的服务环境能够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从事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推进并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知识平台与资金平台的搭建能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及时发布科技信息与科研成果等科技信息,促进科技与经济信息的充分对接,推进科技成果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高效对接,有效地为科技工作者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平台,能借科技成果转化的契机,吸引专业能力强的科技工作者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还能促进科技工作者在不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的流动,突出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地位和作用;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平台,能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左右,促进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切实有效解决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短缺问题。
4.4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4.4.1 有针对性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域、行业、研究主题、研究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能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省份,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注重对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优化科技资源的投入结构能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优化区域经济环境,加强区域间科研合作,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工作者与经济落后地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项目、研发合作与交流,形成各区域经济体间的科研能力齐头并进的态势。
4.4.2 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家或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不同主体间整体或局部的结合,将“学”,即基础研究或理论研究、“研”,即应用于开发研究、“产”,即生产利润有机结合,是教育系统、科研系统和产业系统的有机结合。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着眼于科技工作者的教育合作,将产学研合作视为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着力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科技工作者;着眼于创新体系联盟的形成,将产学研合作视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联盟,提升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形式,企业利用创新的科技成果获得更多利润,科研单位获得更多的发展经费,有力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水平。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条例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三方共同利益的强化。确立产学研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地位,明确并规范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行为规范,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公平的合作环境,减少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利益博弈。
4.4.3 促进技术市场发展 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技术市场主要包括技术交易会、技术开发招标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等表现形式。但由于技术市场不健全和管理力度不够,致使不成熟、虚假的科学技术,甚至是伪科学进入了技术市场。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健全技术市场管理,建立统一、完备、开放、有序的技术市场市场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1] 黄伟.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李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作用分析[D]. 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3] 赵景辉. 略析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的几个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84.
[4] 朱玉泉.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J]. 学习月刊,2004(4):48-49.
[5] 张淑辉,郝玉宾. 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J]. 理论探索,2014(1):99-102.
[6] 吴剑.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改进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7] 李琳. 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3.
Rol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 Wen-jing, LIN Shu-wen, ZHOU Qiong
(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ScientificInformation,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03,China)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China’s abil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s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a major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key areas and core technologies, and the output ratio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s been rising, too.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roles play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and then discussed their status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constructing their growth environment and so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transformation of sci-tech achievem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2015-03-23
陈文静(1986-),女,编辑,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E-mail:athrunmaxwell@foxmail.com
周琼(1969-),女,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台湾农业与闽台农业合作研究. E-mail:zq5969@163.com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思想库研究项目(A1412)
10.16006/j.cnki.twnt.2015.04.016
F204
A
1637-5617(2015)04-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