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015-02-12肖希明完颜邓邓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图书馆 2015年11期

肖希明 完颜邓邓(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新理念、新思潮、新视野论坛·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肖希明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认为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而政策、管理、资金、人才是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1],这是党中央对我国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2013年文化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加强对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

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受资源数量、场地设施、人力财力以及服务的方法手段等因素的影响,是很难实现均等化的。而在当今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常态,因此用数字化的理念、方法、技术,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必然的选择。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和手段来弥补传统公共文化资源的不足与传统服务方式的局限,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则更是要通过资源的融汇、类聚和重组,实现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互联,并为公众提供统一的资源获取平台,更好地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本文将分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论述这一发展战略的目标、路径及保障条件。

1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1.1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展及成绩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趋于完善。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其中县图书馆1632个;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4343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建筑面积、资源总量、人均资源量均比上年增长,2013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780个,占上报博物馆数量的80.0%。[3]其次,启动国家级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目标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4],目前国家级、省级中心和基层网点的建设数量已经达到了该目标。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作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支撑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通过资源镜像、虚拟网等手段,分批遴选了约165TB的资源面向全国共享,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共享资源总量达到2385TB[5]。《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已建设乡镇、街道、社区等各级站点28612个,重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服务。[6]

1.2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有了新增长,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了新变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我国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投入、馆藏资源的数量从总体来看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对特殊群体的需求不够重视,导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不均等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经费投入远远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乡镇文化站的房屋建筑面积、财政拨款、业务活动专项经费、固定资产原值等均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平均每站面积为1146.30平方米,西部仅为263.04平方米;东部地区平均每年每站的业务活动专项经费为6.61万元,中部仅为0.40万元。[7]

1.2.2 公共文化资源数量不均等

以2009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东部地区平均每馆藏量为75.3万件,西部仅为25.4万件。[8]以2007年各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册数为例,北京市的人均藏书册数为0.80,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人均藏书册数均仅为0.16。[9]

1.2.3 特殊群体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

以少儿群体为例,2008年全国少儿图书馆机构数量仅88个,2011年94个,到2013年也只有105个[10],从业人数和馆藏的数量,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班的次数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少年儿童的需要。

2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2.1 数字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2013年,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换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供给。[11]实践证明,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以传统的服务资源与服务方式,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很困难的。而在当今泛在信息环境下,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依托的资源更加丰富,使社会公众获取服务更加便捷,获取成本更加低廉,将会有力地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将各自的馆藏转化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然而,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单独提供的资源与服务都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公众更希望能够一站式地检索分布在不同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这一需求的满足必须借助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即对各公共文化机构不同来源、分散无序、相对独立的数字对象进行类聚、融合和重组,形成一个服务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整合的资源包括来自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档案馆的数字档案、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美术馆的数字化艺术作品、文化馆的数字化群众文化资源,以及各种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通过整合,将这些数字文化资源集成到同一平台上,为公众获取这些资源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2.2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助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2.2.1 弥补现实文化资源数量的匮乏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现实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是传统载体形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主要通过复制原件,既开发了一种新形式资源,又不影响原件的利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将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经数字化的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集成到一起,必将实现资源数量的极大增长,弥补文化资源数量的匮乏。

2.2.2 解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地区和系统分布的不均衡

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和系统的分布很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富集,而欠发达地区则资源贫乏;国家级、省级实力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资源丰裕,而基层文化机构则资源稀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将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网络向全体公众提供资源获取服务,只要有互联网接入的地方均可以平等获取资源,弥合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鸿沟。

2.2.3 实现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资源的优势互补

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的数字资源类型不同,各有特色,各具优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将各机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各公共文化机构馆藏资源的统一虚拟存储和网络传输,弥补了单个机构馆藏资源的数量、类型和范围的局限,每个机构都可以利用整合后的资源为本机构读者提供服务,实现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资源的优势互补。

2.2.4 便利公众一站式获取基本公共文化资源与服务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最终要通过整合平台建设来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可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组织,屏蔽不同资源之间的异构性,最终实现在一个整合平台上的“一站式检索”,统一提供资源与服务。用户只需通过这一平台即统一的检索界面与入口,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源与服务,免去了在多个检索界面来回切换的麻烦,便于公众获取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特别对于信息素养与检索技能不高的公众群体,“一站式”检索将有力地促进其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3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的路径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整合数字化的公共文化资源,构建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向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均等化”是指:第一,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即不仅覆盖城市居民、城市流动人口,还要覆盖到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以及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第二,保障人人都能平等、自由、便捷、无障碍获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3.1 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丰富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是实施资源整合的基础,也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公共文化机构要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将各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馆藏文献、文物、艺术作品等文化资源转换成为数字形态的资源,建设分布式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3.2 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合作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要求多个公共文化机构之间密切合作,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利用各个机构不同的资源与服务特色,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方面,普遍存在机构合作意愿不强,参与不积极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政府要加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机构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各公共文化机构则要建立协调合作组织,形成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强化机构的合作关系,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平等参与,合理分配任务,平衡利益关系,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3.3 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建设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往往通过项目建设实现。我国已经开展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建设,地区级项目有深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北京记忆、天下湖南等[12],这些项目促进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数量还较少。在开展国家级项目建设,依托国家项目建立各省市共享分站的同时,应积极推动地区级项目、省市级项目建设,促进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开展横向合作建设。为避免重复,使各个地方项目之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加强对地方项目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各地特色资源为地方项目的建设重点。

3.4 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是资源整合项目建设的最终实践成果[13],是解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问题的主要途径。资源整合平台具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加工、管理、服务功能,可以屏蔽不同资源之间的异构性,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一站式” 查询。2008年,国际图联发布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 合作趋势》报告,推荐出7个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的最佳实践范例,其依据是支持终身学习、优化服务、使全民能够获取社区资源、拓宽相关参与机构的用户群和满足遗产资料保存需要五个方面。[14]因此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搭建应首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资源,完善用户界面,考虑到广大公众信息查询技能不高的特点,平台应友好、易操作,提供必要的查询提示与帮助;其次,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面,扩充平台的资源保存与服务功能,注重提供资源推送、资源定制等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利用平台更好地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3.5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标准化

不同的公共文化机构采用了不同的数字资源建设标准,造成机构间的资源难以共享,因此,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前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化涉及资源存储、加工、组织、传递等方面,需要围绕资源整合与服务全过程建立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已有的标准主要是资源组织方面的标准,如元数据标准,对于其他标准鲜有涉及。因此亟需推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中各项活动的标准化,加快整个标准化体系建设,解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组织与整合中的元数据标准、对象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内容标准等问题;解决服务中信息检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问题。此外,制定标准规范体系和选择标准时必须坚持开放性、国际化原则,遵循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使标准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还应充分考虑标准的可实施性和具体的推广工作,使标准具备权威性。

3.6 拓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

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终极目标。均等化服务的实现要求拓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渠道,针对公众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首先,公共文化机构之间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应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资源、人才、设施等优势,通过合作增强服务能力,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其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要不断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媒体,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

4 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条件

4.1 政策与法律保障

政策的引导与法律的规范是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目前,国家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有顶层设计,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对如何通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还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国外,除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外,专业学会是推进整合的重要力量,通过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为整合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学会(IMLS)通过“政策和国家领导补助”(NLG)资金促进图书馆和博物馆合作,加快合作的步伐;2003年,美国图书馆界积极推动对1996年制定的《博物馆图书馆服务法》修改,巩固了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合作关系;2004年,加拿大颁布《加拿大图书档案法》,实现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15]。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注重发挥专业学会的作用,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制定具体的政策;在国家层面,则要加紧制订《公共图书馆法》与《博物馆法》,推动已制订的地方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纳入法治轨道。

4.2 管理与合作机制保障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阶段需要多个公共文化机构、文化机构管理部门的合作;在服务阶段,为拓展服务途径还需要与企业、公益机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通讯运营商等单位合作。长期以来,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缺乏合作,难以形成一种长久、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要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促使合作机制的建立。随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深入开展,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地方、机构各自层面的管理协调机构。重视各专业学会的作用,可建立国家与地方不同层面的图书馆学会、博物馆学会、档案馆学会等之间的联合委员会,增强各专业学会的管理协调作用。 建立合作与协调机制的关键是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在合作过程中各机构之间难免存在利益冲突,影响了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的意愿。因此需要在资源整合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各有关机构的责任分工,以平等参与为原则进行合作,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利益平衡机制。

4.3 资金投入保障

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划拨,缺乏来自社会的多元投资主体,因此必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首先,完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专项投入力度,保障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除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外,还可以以政府资金为基础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基金”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金,以“基金”的方式聚集社会资本。其次,制订政策,发展现有基金组织、公益机构、企业、个人等多元投资主体,对有贡献的组织、个人实行税收优惠、享有冠名权或给予荣誉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4.4 人才保障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有特殊要求,要注重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的知识、技能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相适应。为培养一批懂技术懂服务、具备参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制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计划,开办人才研修班,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加强对数字文化资源的组织与整合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服务创新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及培训内容要与资源整合和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和调整。为满足资源整合与服务工作对人才数量的要求,应拓宽人才培养的范围。除加强机构内人才的培养外,还可以将志愿者等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重点进行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培养。

(来稿时间:2015年4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04-08]. 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 8166672.htm

2.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2015-01-27].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301/t2013 012 1_2951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2015-01-28].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t20140516_ 30294.html

4.文化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2015-01-28].http://www.ndcnc.gov.cn/fagui/fagui/201303/t20 130311_591253_3.htm

5. 2013年第一季度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情况报告. [2015-01-28].http://www.ndlib.cn/cswjxz/201307/P02013 0701 576146020502.pdf

6.我国已建成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站点近3万个.[2015-01-29].http://www.ndcnc.gov.cn/yuelanshi/baodao/201305/ t20130514_642769.htm

7.“十五”以来全国群众文化业发展情况分析.[2015-01-29].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108/t20110823_20109.html

8.“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2015-01-29].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101/t20110105_20114.html

9.按年份各地区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2015-03-27].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0809/t20080901_20215.html

10.国家统计局儿童图书馆年度数据统计指标.[2015-03-27].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14B5DF0F8 1007EED34C770F3E56D3A0C?m=hgnd

11.蔡武:正在起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方案. [2015-04-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4/c_1 19471363.htm

12.郑燃,李晶.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情报资料工作, 2012(3):69-71

13.肖希明,田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5):48-56

14.Yarrow A, Clubb Band, Draper J L. Public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Trends in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2015-03-20].http://www.intelyway.com/administrator/arhivi/Vid_ Gajsek-MUZEJI/Profrep108.pdf

15.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199):26-39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肖希明, 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完颜邓邓,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4级图书馆学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3ATQ001)成果之一。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y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Xiao Ximing Wanyan Dengdeng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s and problems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equalization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uthors consider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vance the digit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institutions,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project, construct the platform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aggregation,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novate the path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The policy, management, capital, talent is the security conditions to promot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equalization by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bstract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