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12杨永梅
杨永梅
1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温州,32503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5
咸阳市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永梅1,2
1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温州,32503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5
摘要目的:研究咸阳市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陕西省咸阳市二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量。结果: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较早受到慢性病的影响,农村老年慢病患者EQ-5D指数和EQ VAS值较低;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疼痛/不舒服及焦虑/沮丧的影响大于其他维度;家庭支持程度高和支付能力较好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高。结论:应在农村积极组织慢性病知识宣教,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和管理水平,鼓励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增强农村老年慢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建立农村老年慢性病医疗保障制度,以提高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生命质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25.54%生活在城市,17.33%生活在镇,而农村老年人口为1亿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7.13%[1]。医学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患病率的大量统计中,老年组患病率大大高于中青年组,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不断提高。慢性病属于病程长且通常情况下发展缓慢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而且会使家庭因灾难性医疗支出和高额的自付费用陷入贫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也因此背上沉重负担[2]。在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实下,由于慢性病的侵扰,加之医疗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扩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的健康风险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易陷入“相对贫困化”或“边缘化”境地。本文以陕西省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研究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建立我国农村老年医疗保障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调查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武功二县的8个村开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每个县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样本村,每个村抽取50个老年慢性病样本户。总样本量为2个县、8个乡镇、400户。调查对象为被抽中家庭中常住人口,且年龄≥60岁及以上的慢性病患者。乾县、武功位于陕西西北部,经济发展较缓慢。
1.2 研究方法
采用欧洲五维度生命质量量表(EQ-5D)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当日健康状况进行测量。欧洲五维度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测量慢性病患者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以及焦虑/抑郁5个维度的情况,每个维度分没有、中度和严重3个等级。第二部分以直观式健康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EQ VAS)测量受访者当日的身体健康状况,EQ VAS评分取值为0-100分度量(EQ VAS),100代表“你能想象到的最好健康状况”,0代表“你能想象到的最差健康状况”,由老年慢性病患者本人根据当日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来回答[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53份,采用Access数据录入工具软件,由项目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录入和核对,并采用Stata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慢性病状况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8.12岁,其中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60岁,女性占46.2%,男性占53.8%。在婚老人比例为80.2%,丧偶老人为19.8% ,无未婚及离婚老人。2个县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7.7%,初中文化程度占22.7%,高中文化程度占9.6%。新农合参合人数占97.5%,城镇医疗保险人数占1.8%,无任何医疗保险人数占0.7%。86%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没有和儿女一起居住,其中38%的农村慢性病患者为隔代户,承担着照顾孙子(女)日常生活的任务。
按照《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对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统计,选取高血压、关节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等9类具有代表性的慢性病作为“您是否患有以下慢性病”的调查。2个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64%老人患有1种慢性病,26%的老人有2种慢性病,10%的老人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农村老人所患慢性病病种数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女性慢性病患者多于老年男性。9类慢性病中,风湿及退行性关节炎和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分别占40.5%和36.3%;其次是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率最低为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患病率约为4%。
2.2 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中,7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及疼痛方面,相比其他年龄组慢性病患者问题较多,分别占到35%、35%、35%和38%。由于60-65岁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隔代户较多,老年慢性病患者不仅缺少家庭支持,而且还担负着照顾孙子(女)的任务,故这部分人群较其他年龄组表现出较多的焦虑或沮丧。
两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EQ VAS最高为90分,最低为20分。除60-65岁外,各年龄组农村老年女性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略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
3 讨论
尽管老年人不是受慢性病困扰的唯一人群,但2个县调研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调研结果看,农村60-65岁居民患有慢性病的概率为49%。随着年龄增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EQ VAS值呈下降趋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EQ VAS值分别为:60-65岁为67.6,65-70岁为67.5,70-75岁为66.6,75岁以上EQ VAS值仅为63.4。
不同慢性病和所患慢性病病种数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程度不同。从调查看,EQ-5D各维度中,糖尿病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疼痛/不适影响较大,心脏病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影响较大,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行动及焦虑/抑郁影响最大的疾病是恶性肿瘤。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EQ VAS值为68,患有二种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为EQ VAS值为67,患有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农村老年EQ VAS值为62。在农村,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维度的影响。
根据目前农村家庭情况,以农村老年人不同“居住方式”代表农村家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研究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调研数据显示,仅14%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常与子女居住,86%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没有和子女居住,其中有38%为隔代户老人。不同居住方式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差异显著,有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得分为70分,自评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和配偶同住的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好,为68分;独居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为63分;无子女在身边,仅同孙子(女)同住的隔代户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得分为60分。
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农业收益的限制,农村居民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农村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面临着“看病难”问题。从我们调研来看,二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新农合参合率为97.5%,新农合人均缴费100元。尽管两县新农合参合率较高,但由于筹资力度小,大多数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不得不自付医疗费用,且有10%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我们根据日本EQ-5D指数计算方法,得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不同就诊机构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数。结果发现,虽然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有75%选择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但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数较低,分别为0.784和0.799。去县级及以上大医院就诊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健康相关生命指数较高,为0.8367,各组指数均值差异显著。
4 建议
应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慢病服务与管理能力,加强农村慢病知识宣传,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力度等,提高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
4.1 扩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慢性病最后的结果多呈现在老年,真正的形成却是从青少年开始,所以呼吁世界各国要尽早行动以预防慢性病。调研发现,陕西省咸阳市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正是这种较低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导致2县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评健康EQ VAS均值仅为68分,低于吉珂等人2011年在我国8省40县调查中所得的老年自评健康得分[4]。建议扩大农村慢性病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可借鉴国家卫生部实施启动的“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借助陕西省现存的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以县级公立医院负责制,建立并管理以医疗服务工作者和医学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将志愿者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县级计划开展的健康促进活动中,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知识传播活动,包括慢性病日主题活动等。针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指导其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进行慢病知识宣教。同时,将农村慢病知识宣传活动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中,让更多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早知晓、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个人和社会的负担,提高农村老年慢性病生命质量。
4.2 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服务与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医院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这也是新医改“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题中之义。从调研看,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两周患病就诊率为90%,其中40%的农村老年慢性病病患者选择村卫生室就诊,35%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去乡镇卫生院就诊,仅15%的农村老年慢性病选择省市级医院就诊。尽管,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慢性病服务与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选择去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数值只有0.792,低于选择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因此,中央财政、省市级三甲医院应继续扩大对陕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继续教育的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诊疗服务与管理能力,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继续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实现2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服务和管理水平。
4.3 提高农村老年慢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研究证明,慢性病的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从家庭、社会获得的支持和照顾越多,其发生脑卒中等意外风险和行动障碍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张文娟、刘国恩等人研究表明,农村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调节作用[5-6]。老年人从家庭获得的经济支持能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庭支持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成正相关。然而调研显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家里多剩下老人,独居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或者占所有老年慢性病患者总数的86%,自评健康得分为63分,其中隔代户老年慢性病患者占到38%,自评健康得分仅为60分。可见,在当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现实下,家庭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因此,应鼓励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或就近就业,同时完善进城务工者的住房、养老、医疗及子女教育等保障体制,加快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制统筹,增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力度,让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老有所依,提高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4.4 尽快建立农村老年慢性病医疗保障制度
调研两县老人普遍反映,新农合一年的筹资往往不到半年就已全部支出,家庭自付能力较低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10%应就诊而未就诊。作为农村人口较多的陕西省,应尽快建立农村老年慢性病医疗保障制度,确定合理的老年慢性病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拓宽医疗费用的筹资渠道,使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借助当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提高陕西省农村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经济,从而产生大量的财富,使各级政府有能力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全面的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4-28].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2]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慢性病[EB/OL].(2013-05-15).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zh/chronic diseases.
[3]Agpta Szende, Bas Janssen, Juan Cabases. Self-Reported Population Health: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ased on EQ-5D[C].Public University of Navarra,2014.
[4]吉珂,周王艳,陈家应.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5(5):47-53.
[5]张文娟,孟琴琴,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9,29(5):73-80.
[6]高月霞,徐程,刘国恩.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3,14(4):73-81.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Rural,Xianyang
Yang Yongmei
SchoolofHumanitiesandManagement,WenzhouMedicalUniversity,Wenzhou, 325035
AbstractObjective: We analyzed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rural areas.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rural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ased on five-dimensional European Health Questionnaire (EQ-5D and VAS) in Qian County and Wugong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Results: Many rural residents over 60 years old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ronic diseases, increasing with age, rural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ave poor health; chronic bronchiti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rural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have greate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s on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s much larger than its action, self-care and other dimensions; high degree of family support and better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rural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ill increas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sec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services. Then, strengthen rural chronic propaganda. Finally, we should raise family support and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Key Words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Quality of Healthy
(收稿日期2014-12-29;编辑柴慎华)
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编号为2014M562517XB;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编号为2013JK01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教研究项目,编号为DG08001。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