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校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模式*——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

2015-02-12林佩玲

图书馆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馆校宁波大学协同

林佩玲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100)

课外阅读,有利于中小学生开阔视野、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发展智力、陶冶性情,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于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引导下,未成年人阅读促进工作才会更加有成效[1]。探索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协同开展面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模式,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创新性工作。笔者所在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市一所小学近几年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对馆校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就馆校协同的必要性、合作基本模式、推进策略等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1 馆校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从组织主体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孩子入学后,父母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孩子学业,或受经济条件限制无力为孩子源源不断提供读物,或因自身阅读技能匮乏无法担任阅读引领者,因此,就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而言,家庭难以成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小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理应是课外阅读最重要的组织主体,但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应试教育现象严重,课外阅读不受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二是课外阅读功利性强,考什么看什么,读故事梗概,背文学常识,不求甚解,学生兴趣索然;三是普通中小学图书馆受学校规模限制、人员和经费的制约,面积较小,图书资源数量少、更新慢,图书管理员专业素质低,管理服务制度缺失,不能满足一部分真正喜爱阅读学生的需求。因此,单纯依靠单个学校的图书馆,难以承担起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

在社会多个阅读推广组织中,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主要责任。近几年来,随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为青少年服务的条件已大为改观。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就有100多万册,其中少儿分馆的藏书量超过25万册;拥有专业的阅读推广和活动策划团队,年组织开展读书活动200多场次,参与活动的读者超过3万人。但实际运行中,笔者发现公共图书馆难以吸引中小学生来馆阅读和活动,除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公共图书馆等原因外,公共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制度组织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公共图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与中小学校协同起来。

协同,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词语,它与合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协同是合作的一种高级形态,指两个及以上的不同主体,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携手开展合作,建立合作体制和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模式。馆校协同,就是馆校双方围绕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这一共同的目标,强调资源共享,学校发挥组织学生的最大优势,公共图书馆发挥馆藏资源和专业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某一公共图书馆与某一学校协同模式的积极探索,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至其他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

2 馆校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模式

2.1 签订合作协议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所以馆校协同推广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避免因各种原因而终止合作,需要双方签订协议加以约束。协议通过书面形式明确双方合作的宗旨、内容、形式、要求以及评价、考核方法,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保障合作的成功。

2.2 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馆校合作计划按年度制订,内容包括阅读促进工作年度目标、推进策略、进度安排、实施步骤、保障条件等。计划由图书馆和学校分头制订,再以小型座谈会的形式交流研讨,结合专家的意见进行完善和整合。计划成文后图书馆和学校各执一份,指导阅读推广工作实践。

2.3 协同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能力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教育的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使命。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馆校协同,首先必须抓住中小学图书馆这一关键环节,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对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完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做法是将中小学图书馆建成自己的分馆,分两步展开分馆建设工作:第一步,对学校图书馆进行技术改造,让它无偿使用自己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两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规则,管理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第二步,建立文献共享机制,丰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每年,在开始文献采购之前,对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需求调查,使少儿读物的采购更具有针对性。完成采购之后,将图书调拨到学校图书馆,一次调拨文献数千册,并通过不定期轮换,及时更新读物。调拨文献所有权归公共图书馆,使用权很长时间内属于学校。

2.4 协同在校园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根据学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一是协同学校教研组开展 “课内阅读延伸”[2]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生学完课文,向其推荐阅读同主题、同体裁、与文本人物相关联的作品;学生学完名家作品,向其推荐阅读名家其他著作;学生学完文本节选,向其推荐阅读整部作品等。学期初,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把课内阅读延伸的学期计划交给学校图书馆管理者,由他们配合公共图书馆做好相关文献的采购工作。公共图书馆及时把图书调拨到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管理者对文献进行整理、登记、分类,分发到对应班级,由班级书柜保存,随时支持阅读延伸活动。

二是协同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各类学生社团开展阅读活动。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各种兴趣爱好,成立了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直接指导,也依赖图书资料的间接引导。公共图书馆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根据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学期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所需文献的采购、配送、分类推荐工作,并在学校图书馆设专架陈列,方便学生借阅。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根据合作小学兴趣小组的学期计划,先对有关馆藏图书进行筛选,再按需进行采购,然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定期定量推送文献,为兴趣小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协同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首先,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与省市级阅读学会、青少年宫、书店、出版社等社会阅读推广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整合活动资源,从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与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协商,精心挑选活动项目向学校推送书籍。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少儿分馆把学生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邀请到小学做讲座,宣讲阅读意义,指导阅读方法,推荐优秀作品,与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在世界读书日等重大节日,公共图书馆专业团队为学校精心策划系列读书活动,活动前,公共图书馆负责方案设计和经费筹措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负责活动宣传和学生组织工作;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方配合,按照既定方案稳步实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爱上阅读;活动之后,还要做好反馈工作,从学生、教师、家长那里收集意见和建议,为下次更好地策划活动提供依据[3]132-133。

2.5 协同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公共图书馆活动

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就有 “甬城名家讲坛”“明州大讲堂”“阅读沙龙”“春天妈妈故事会”“李老师绘本园”等多个阅读品牌活动项目,每期活动都能吸引一批读者参与,在宁波地区全民阅读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把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小学生吸引到公共图书馆参与读书活动呢?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做法是:一重宣传。把品牌阅读活动项目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片送到学校,由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午间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馆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二重激励。推出“阅读存折”,为参与活动的学生盖章,每月末小结,对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的学生进行奖励,送一本热点图书,送一张小额购书券,送一些学习必需品等。公共图书馆各尽所能,把中小学生引进图书馆,让学生在分享阅读中受益。

2.6 协同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读书阅报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书中的亮点、新东西和有疑之处,多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以释疑或达成共识,这样,书中的精华会如琼浆般滋润你[4]。馆校协同搭建的课外阅读交流平台主要有在校园网和公共图书馆网站联合设立栏目,如 “共话读书”,把有个性、有见地的读后感、读书征文、读书小报等阅读成果放在该栏目中,同学、老师、家长可分享内容;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志趣相投的学生组建QQ群或微信群,学生在余暇时间,通过即时互动,畅谈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公共图书馆还成立读书会组织,利用双休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需求,再结合时下社会阅读热点问题来精心确定每期主题,通过网站、媒体及时发布信息,邀请中小学生和家长参加,并请专家指点迷津。通过课外阅读交流,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理获得满足,从而长久保持阅读的热情,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2.7 协同建立课外阅读奖励机制

阅读奖励建立在阅读评价的基础上,阅读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由馆校协商而定。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与图书馆管理员评价相结合。每个月阶段性评价和每学期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合作小学在协同推广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依据 “学生课外阅读记录本”(学期初,由馆校联合推出的一种记录学生日常课外阅读情况的小本子,学生自己记录,家长签名监督),每月对学生阅读总量做出评价,推出班级和校级阅读排行榜;根据每月馆校联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出各种奖项,授予荣誉称号,如对在小学低段绘本故事比赛中胜出的学生称为“小小故事大王”,对在小学高段共读一本书之后写书评比赛中胜出的学生称为“最佳书评手”;上阅读排行榜或在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就有资格参加每学期“阅读之星”评比,校级“阅读之星”为最高荣誉,班级“阅读之星”次之。馆校依据阅读奖励方式意向调查表,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在阅读评价中有良好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经费协商解决。建立课外阅读奖励机制就是要在学生中营造一种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课外阅读氛围。

3 馆校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模式的推进策略

3.1 建立合作样板

建立合作样板首先要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对象,公共图书馆要主动出击,借公开信投石问路,然后深入学校与有前瞻眼光的校方领导面对面沟通,达成共识;接着签署合作协议,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最后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要不断探索与总结,逐步提炼出可以借鉴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3.2 多渠道宣传推广

有了馆校合作的成功案例、比较成熟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后,要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宣传推广,邀请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参加阅读推广经验介绍会,在报纸上做详细的报道,把精心编制的宣传小册子寄到学校。宣传推广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一个成功的“点”带动整个“面”,吸引更多的学校投身到与公共图书馆协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来。

3.3 寻求政府的支持

图书界有识之士提出:儿童阅读应作为政府工程加以推进,并作为全民阅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5]。如日本的“儿童读书活动推进计划”、香港“儿童与青少年阅读计划”等,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展的[3]144。公共图书馆和学校要群策群力,积极寻求政府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广工程就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4 结束语

馆校协同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推广,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阅读促进工作的效益,意义深远。目前,此项工程的推进还面临诸多困难,如:学校认识不到位,配合不够积极主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形成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图书馆和学校都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积极探索馆校合作的机制和做法,努力推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1]康媛媛,胡曦玮.馆校合作:共建中小学校园阅读推广机制——以香港“悦读学校”项目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3(9):77.

[2]周仁娟.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的有效途径——课内阅读延伸[J].中国农村教育,2012(12):60.

[3]金梅芳.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途径——以闵行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1).

[4]李睿.提升中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都市家教,2014(3):161.

[5]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6.

猜你喜欢

馆校宁波大学协同
馆校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稿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