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与调适:抗战时期自贡久大盐厂的建立与发展

2015-02-12

盐业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设厂川盐制盐

谭 刚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与调适:抗战时期自贡久大盐厂的建立与发展

谭 刚

抗战爆发以后,久大盐业公司内迁四川自贡,创建了久大自贡制盐厂。战时久大自贡盐厂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战前久大天津公司相比截然不同:在社会环境方面,政府从战前的川盐节制生产政策转为战时“川盐增产”政策,盐业政策的改变为久大内迁设厂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与自贡盐商的陌生,又给久大的设厂和生产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自然环境方面,久大被迫从战前生产海盐转为战时生产井盐,生产工艺发生巨大变化,生产成本也急剧提高;在市场环境方面,战前久大由于生产海盐,不存在原料短缺的问题,战时由于富荣盐场卤水和煤炭供给不足,加之部分盐商的抵制,久大卤水和煤炭供给不足的问题则十分突出,造成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为适应新的企业外部环境,久大盐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实行技术公开、推行技术革新、发展盐化工业、谋求原燃料自给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使得企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的外部环境,从而能够顺利设厂并投入生产,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战时自贡盐业的近代化进程。

久大盐厂;抗战时期;企业外部环境;变迁;调适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组织决策、经营行为和经营绩效的企业外部现实各因素的集合,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1)宏观环境子系统(或称之为社会环境子系统)。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2)市场环境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规则、竞争对手、供应商、购买者等;(3)自然环境子系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①。企业环境与企业之间是互动关系:一方面,企业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并不只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的特性及动态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管理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改善和控制环境,以保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对环境的这种改善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改造企业内部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2)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的改造,影响或改变外部环境②。就久大盐业公司来讲,它作为著名实业家范旭东于1914年7月15日在天津塘沽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制盐公司,也是战前中国最重要的盐业企业。但随着1937年7月抗战的全面爆发,久大公司被迫西迁四川自流井,在自流井重建了久大自贡盐厂。战时久大盐厂面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与战前相比截然不同,截然不同的环境给久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企业史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环境的问题,即企业的资本、设施、人事制度、市场营销、利益所得与分配等问题,而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则很少关注①。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对内迁自贡的久大盐厂而言,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外部环境的巨变是如何影响企业内迁和生产经营的,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适应发生了巨变的环境?目前学界还未见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②。有鉴于此,笔者借鉴企业环境理论对抗战时期自贡久大盐厂面临的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期望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以深化抗战时期中国盐业史研究,同时丰富中国企业史的研究内容。

一、内迁设厂与技术公开:社会环境变迁下的调适

久大精盐公司于1914年7月15日成立于天津塘沽,由于产品质优价良,供不应求,公司先后六次增资扩股,资本从5万元增至210万元。1936年久大第二工厂在江苏大浦成立,到1937年,久大总部迁往上海,并更名为久大盐业公司,产量由最初的每年3万担(合1500吨)增至100多万担,一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盐业企业。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为了保存公司实力,公司携少数机械、器材和全部技术与管理干部,约300人内迁四川③。因此,由于抗战的全面爆发,久大盐业公司面对的盐业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变,尤其是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就政治环境来讲,由于全民抗战成为了历史的主题,范旭东积极筹备工厂内迁以支持中国抗战,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爱国行为。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自贡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表现在富荣盐场由抗战爆发以前的川盐节制生产政策转变为战时的川盐增产政策。在抗战以前,由于富荣盐场所产川盐供过于求,造成川盐滞销,大量井灶倒闭。为解决川盐供过于求的问题,1920年四川盐务局实行节制生产的政策,限制卤水产量和锅口数量,以求供销平衡。1935年四川政治和税收统一以后,财政部颁布了富荣引盐运销暂行办法大纲,实行统制自由政策。关于场产方面,由井灶各商合组场商联合办事处,负责统办配卤售卤、制盐销盐事宜;关于运销方面,由运销商组织运销商联合办事处,负责统办购买、运输、销售事宜。通过这一措施以求盐产供求平衡。总之,“川盐在战前系节制生产,以求供求相应,无论其政策与办法,均以此为依归”①。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沿海区域相继沦陷,原来靠海盐供给的湘、鄂地区食盐供应短缺,不得不依靠川盐供给。因此,国民政府的盐产政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38年后,增产的原则被列为国民政府战时盐政的一部分。是年8月,国民政府要求“增加川粤两区产量,以备鲁淮潞等区失陷后接济湘鄂豫皖陕等之食用。湘鄂赣豫陕及皖省之大部分食盐向赖两淮、山东、河东等产区供给。……现定就情形较为可靠之川粤两区,优先分别增产计,本年川区增产四百万担,粤区增产二百万担,合计六百万担,均已积极进行。”②由于国民政府实施了“川盐增产”的政策,这为久大盐厂内迁自贡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为顺应当时全民抗战和“川盐增产”的社会环境,范旭东遂决定将久大盐厂内迁四川自流井。范旭东谈及久大内迁设厂的原因时就言:“窃公司鉴于沿海被侵,际此抗战时期,内地食盐增产,为后方急务,乃不顾购料运输等种种困难,于本年四月遵命在四川自流井创办模范制盐厂。”③自流井人王余杞也言:“范氏来到自流井,正值四川盐务管理局奉命增产的时候,局长缪秋杰氏鉴于本地制盐旧法,每成盐一锅,分量不多,费时则久,恐成供不应求之势,乃与范氏相商,约定久大来井设厂,……。议定后,久大人员乃相率入川。”④由于范旭东的内迁设厂符合了国民政府“川盐增产”的政策需要,因此得到了川康盐务局和财政部盐务总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当久大因设厂问题遭到自贡部分盐商的抵制和反对时,盐政部门更是鼎力支持。1938年6月8日,针对部分盐商反对久大接办张家坝模范制盐厂,财政部盐务总局总办朱庭祺在上呈蒋介石的呈文中就说:“该厂(指张家坝模范制盐厂——作者注)建设,行将完成,以自贡制盐之应积极改进,与夫目前增产需要之急切而论,此项盐厂之应由久大承办,已属势在必行,殊不宜任场商方面藉词阻挠,致碍进行。”⑤1938年7月6日,针对部分盐商认为久大来自流井设厂会加剧富荣盐场卤水和煤炭供应困难的指责,川康盐务局局长缪秋杰则明确说:在卤水问题上,“久大盐厂每日仅需卤二千七百担,为数固甚微也”。至于燃料问题,“久大盐厂每日需煤七十吨,每月折合约需煤八千包,如整个煤炭增产计划得有解决时,此区区之数,固不足影响全局。否则即无久大之盐厂,此问题仍不能失其严重性也”⑥。盐政部门不仅在舆论上支持久大设厂,而且还采取实际行动保护久大。1938年4月26日久大制盐厂正式破土动工,但不久发生了聚众焚烧捣毁久大器材、工棚的事件。为保护久大设厂的顺利进行,川康盐务局局长缪秋杰甚至派出税警保护工厂。久大盐厂厂长唐汉三事后回忆道:设厂期间“倘无缪剑霜(缪秋杰)先生之苦心维护,盖亦难矣。曾记有税警十数人,于夜冒雨荷枪赶到,余梦中惊起询问,则云系奉命保护而来,得以弭乱于未萌,其盛意可感也”①。范旭东也十分感激川康盐务局的支持,他说:设厂期间“公司备受同业排挤,通电诬控,声势汹汹,曾为稍加介意,诚以公道主持在上,安用计较于一时?”②由于久大战时得到了盐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与其战前面临的环境有所不同。战前久大所处的环境为相对和平时期,得到的政府支持较为有限,因此久大在创办初期不得不通过私人关系来筹集资金以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③。而战时久大内迁自贡后,面对的是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原来搭建的人际网络关系大多也因战争阻隔而中断。因此,久大要生存下来反靠私人关系已经难以为继,久大只能顺应抗战历史环境才能求得生存。

不过,久大内迁自贡后也面临诸多不利的社会环境,如前所述,主要是部分自贡盐商的抵制与反对④。久大是响应政府号召来川设厂,按常理,自贡盐商应该欢迎久大来自贡设厂,但事实并非如此。部分盐商纠集起来反对久大设厂,酿成了久大设厂风波。自贡盐商抵制久大设厂的缘由,除了自贡盐商对久大的不够了解外,更多的是担心久大侵夺其利益。对此,缪秋杰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场商固步自封,恃抵税及专岸为护,符昧于时。及见他人以新法制盐,不知急起直追,取法乎上,反而疑虑,横生百般阻挠。此次久大来川设厂,根本上认为外来势力之侵入,疑忌尤深。”⑤自贡盐商的阻挠的确给久大设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范旭东就道出了久大设厂的艰难:“惟内地风气未开,举办大规模工业至难,交通阻滞,材料取携不便,已足困人,而人事纠纷,尤堪扼腕。公司虽遇事公开,凡可忍耐,然犹未能尽免,实始意所万不及料。”⑥针对自贡盐商抵制与反对的不利社会环境,久大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第一,久大盐厂积极与自贡盐商沟通,并实行技术公开的原则,这即是范旭东“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以缓和与自贡盐商的关系。针对盐商担心久大凭借先进技术排挤他们的顾虑,在设厂之初,范旭东主动提出技术公开的原则,即:(1)本厂制造技术,可尽量公开,听凭同业仿效;(2)设同业间有以兴办盐厂之设计工程相委托者,本厂于双方契约之下,允为负责代办⑦。永久黄企业集团内迁总负责人李烛尘还亲自出马,向自贡盐商们道出久大内迁自贡的原委,其中之一就是久大愿意以自己的技术帮助富荣盐场提高产量和质量;所以久大到自流井办厂,对双方都极有利。自贡盐商们的反感,明显减轻⑧。久大盐厂公开技术原则之所以缓解了自贡盐商们的抵触情绪,在于改良盐业技术也是自贡盐商们的愿望。自贡盐商们实际上也意识到了川盐制造技术的落后,并且也有了改良技术的愿望。于是在1938年3月24日,富荣盐场盐商在场商联合办事处成立了富荣盐场生产改进技术委员会,推举李任坚为主席,宋席九为副主席。该会的宗旨是“以改进富荣盐场制盐业务及创办化学工业以增强国力”,主要职务包括“延聘专家依据本会宗旨作各项生产及创办之设计”和“征集资金依据设计之结果积极筹备促其实现”①。1938年4月5日,富荣盐场生产改进技术委员会在上呈四川盐务管理局的呈文中谈及成立富荣盐场生产改进技术委员会的缘由时也言:“窃查富荣盐场,开办井灶,历史悠久,其在前清时代,科学尚未发明,所有取卤制盐之法,大都墨守成规,无法改善。自民国成立以来,机器科学,逐渐发达,场商对于汲卤煎盐之法,始行渐次改良,然皆由于私人团体单独经营,既无充分之资金,又无大规模之计划,以致进行迂缓,收效无多。”②不过,自贡盐场毕竟制盐技术相对落后,短期内想靠自身力量实现制盐技术的突破尚属困难,而久大通过实行技术公开的原则,无疑有利于自贡盐场的盐业技术改良,因此也大大化解了自贡盐商对其的不满情绪。第二,久大缩减盐产量和销区。在久大与自贡盐商的设厂纠纷中,针对自贡盐商担心久大侵夺川盐销区的问题,久大盐厂还作了必要的妥协,接受了盐商的条件,即:(1)久大所制盐,战时行销非川盐销区;(2)久大产盐额,每年至多以六十万担为限③。久大由于限制了盐产量和盐销区,尽量避免了与盐商之间利益冲突,从而消减了盐商们的顾虑。总之,久大内迁自贡后为适应自贡盐商反对的不利社会环境,采取了公开技术原则和必要的妥协措施,不仅减轻了设厂的阻力,帮助久大度过了内迁设厂危机,而且也惠及整个自贡盐场,推动了自贡盐业的发展。

二、技术革新与降低成本:自然环境变迁下的调适

众所周知,盐大致可分为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四类。从地域分布来讲,海盐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井盐主要分布于四川尤其是自贡地区;池盐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岩盐分布于青海、江苏、江西等地。由于这四类盐分布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则有明显区别。自贡盐业属于井盐,通过采卤灶煎的方式制盐,因此井盐的生产成本中以卤水和燃料为大宗。以1939年为例,就富荣东场而言,卤价占火花成本57.95%,占炭花成本52.60%,占炭巴成本41.57%。至于燃料在制盐中的成本仅次于卤水,其中火花与火巴燃料占总成本17.97%,而炭花与炭巴则占31.31%以上④。因此,在自贡盐业的生产成本中,卤水和燃料至少就占了制盐成本的60%左右。相对于井盐,海盐只需开沟引潮,利用自然条件将海水蒸发晾晒而成,所以海盐的制盐成本要低得多。井盐相比海盐不仅原料燃料成本高,而且其生产技术相比海盐也落后得多。四川盐务局局长缪秋杰就直言不讳地讲:“查富荣盐业,自昔称雄全川,惟以制造方法,墨守成规,不知改进,驯致成本日高,难资争竞。”⑤自贡盐业生产技术的落后仅就煎盐而言,就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一)锅床距锅底太远;(二)冷空气太多;(三)余热未能利用;(四)燃烧及加卤工作不合;(五)锅之形状受热面积太小。”①由于原燃料成本高和技术落后等原因,在抗战前后,川盐场价与淮盐场价相比,相差竟达十倍。淮盐场价,每担折合三角多,而川盐则为三元②。

就久大公司而言,在久大生产精盐成本中,以1935年为例,当年原料和燃料费用占总费用的35%。由于久大的原料和燃料费用相比川盐要低得多,尽管战前久大生产的是精盐,但1935年平均每担约银元一元六角六分③,也仅及川盐粗盐价格的一半。但抗战时期久大内迁自贡以后,由于盐业生产自然环境的巨变,久大从生产海盐到转变为生产井盐。以1939年2月为例,久大盐厂的制盐成本中,卤水和煤炭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5.2%④,久大盐厂的制盐成本远远高于战前生产海盐。面对因盐业自然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自贡久大盐厂必须采取措施以适应这一新的盐业自然环境,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久大公司实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以降低制盐成本。范旭东在上呈缪秋杰的呈文中就提到久大战时推行技术改良的原因,即“查自贡各厂,现皆苦成本过高,其故由于拘守陈法,未计效能。目前要务,无若将锅釜炉灶乃至取卤、燃烧诸设备,择其轻而易举者,先行改善,逐渐进展。”⑤久大作为一家现代化精盐厂,技术力量雄厚,也具备了进行技术革新的能力和经验。迁川初期,在久大盐厂的高级技术人员就有二十余人,其中有郭灏清、刘福远、吴炳炎、赵如晏、彭九生、杨子南、刘家树、范乙仙、李佳兴、唐汉三、唐仕坚等人⑥。对此,范旭东也颇为自信,他说:“公司经营盐业历二十余年,于制造技术,略窥门径,受难之余,不甘自馁,猥以改善川盐技术相督责。”⑦为降低制盐成本,久大自贡盐厂主要采取了三项技术革新:

首先,久大推行平锅制盐技术,以扩大受热面积而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抗战爆发以前,自贡传统制盐使用的是土灶。平锅制盐与土法比较则要先进得多,具体表现在:第一,平锅受热面积与炉条面积之比为三十比一,土灶则只六比一,故发热未能充分利用;第二,平锅煎盐是连续性的,不如土法制盐放卤之必须熄火,故较经济;第三,平锅炉条分上下两部,上部倾斜,使煤能完全燃烧,不如土灶之烟尘满室⑧。由于平锅制盐较土灶制盐效率高,因此减少煤耗30%,降低了燃料费用⑨。久大发明平锅制盐技术后,很快将这一技术在自贡盐场加以推广。正如久大制盐厂厂长唐汉三所言:“平锅制盐,渐为本地绅商所重视,除已于两年前设立之试验厂外,现正在建设中者有三家,本厂谨遵守技术公开之诺言,凡以技术问题相咨询,无不竭诚协助。”⑩

其次,久大发明了晒卤台,通过浓缩卤水以节约燃料。晒卤台于1939年5月完成,开创了自贡盐场的新纪元。久大盐厂之所以发明晒卤台制盐在于“川盐煤产不丰,值此增产时期,倘能如海盐之利用日光,不仅为国家节省有用之燃料,且可达生产之目的。惟川省盐区,皆丘陵起伏,且土质肥沃,雨量较多,故不能如芦、淮等处之盐田晒盐,唯有采用立体晒盐法,以节省地面,且减轻雨水之害”①。晒卤台由于利用了自然条件晾晒卤水,大大节省了燃料。据久大估算,在1939年六、七、八三个月期间,久大通过利用晒卤台晒卤水,每日能蒸发水分15吨,以每吨煤蒸发4吨计算,每日可省煤4吨②。从1939年开始至1943年间,久大通过实行晒卤台技术,“已省煤二千余吨,且修理费极少”③。由于晒卤台顺应了自贡的自然环境,不断加以改进,在自贡地区得以推广④。

第三,久大在自贡推行电力推卤技术,以降低汲卤成本。唐汉三也言:“电气推卤为自贡盐场大众注目之问题,亦为本厂在井六年之小贡献,用于黄黑卤之电推机,由本厂在凉高山利成井初次试用,继起者已有数家。”⑤电力推卤较传统的牛力推卤效率高得多。据估算,一台电力推卤机功效相当于60头水牛,用一台电力推卤机每日所需费用按1940年9月的价格计算合计为203.5元,而60头牛每日所需费用则为284元,也就是用一台电力推卤机每日可节省费用80.5元。以产卤水75担计算,每担可减轻成本一元,牛只死亡之损失还不包括在内⑥。

久大盐厂在盐业生产技术上的革新产生了两方面效果:一方面的确降低了久大盐厂的制盐成本,使得久大适应了自贡井盐生产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久大践行了技术公开的原则,这些制盐新技术在自贡盐场得以推广,客观上促进了自贡盐业的近代化⑦。缪秋杰也回忆道:抗战爆发以后,川康盐务局“乃以增产为诱导,采取主动方式,督饬改良生产技术及运输方法,如枝条架、晒卤台、塔炉灶、火管巡回烟道灶、平锅制盐、电力推卤等,为直接改善产制者⑧。在这些技术改良中,久大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发展盐化工业与谋求原燃料自给:市场环境变迁下的调适

久大内迁自贡后,还面临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战前久大生产海盐,不存在原料和燃料缺乏的问题,战时内迁自贡后仰赖盐场供给卤水和煤炭。由于战时整个自贡盐场也面临卤水和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加之盐商们的排挤,久大面临的原料和燃料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川盐增产”的提出,自贡盐场普遍面临卤水和燃料不足的问题。正如1939年11月23日川康盐务局视察员尹任先的报告所言:富荣盐场“增产问题之先决条件,一为增裕卤源,一为增加煤料”⑨。由于原燃料缺乏,久大盐厂开工严重不足,厂中的八口平锅最好的时候只有五口使用,最少的时候仅有一口使用,原定年产盐60万担,因为卤水和煤炭不足,年产不超过20万担①,不到定额的三分之一。为适应卤水和煤炭供应不足的市场环境,久大主要采取了两项应对措施: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盐化工业,既拓宽了产品种类范围,也缓解了原料燃料不足造成的机器设备和厂房闲置的问题;第二,积极谋求原料和燃料自给,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首先,久大公司创造性地从卤水中提取盐业副产品,既拓宽了产品种类范围,也缓解了原料燃料不足造成的机器设备和厂房闲置的问题。实际上,早在1933年,久大公司副产物的生产独立,订立办事细则,另设副产部,专门负责利用精盐生产的废弃物生产各种产品,副产物的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②。战时自贡久大盐厂由于受原料不足的限制,不得不利用多余厂房和设备,成立副产部,用制盐留下的母液,试制出化工产品硼酸、硼砂、氯化钾、溴素、碘素等③。久大食盐副产品厂成立于1942年,在1943年久大制盐厂副产品产量中,氯化钾12吨,硼酸24吨,硼砂24吨,硫酸镁20吨,溴液2吨,碳酸镁20吨,碳酸钙20吨。久大所属的三一化学品厂盐副产品产量中,氯化钾20吨,硼酸10吨,硼砂20吨,溴4吨,碘0.5吨④。由于久大率先在自贡生产盐化学产品,这引起自贡盐场震动,自贡盐商争相建厂,生产化工产品。从1941年起,自贡先后建起的食盐副产品厂中,除久大盐业公司自流井盐厂副产品厂和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盐碱实验工厂外,还有恒丰公司盐业部副产品厂、三一化学制品厂、建新盐碱厂、建成制钾厂、广大副产品厂、绍利酒精提炼厂、华胜副产品厂、试验盐业副产品厂。除久大盐业公司自流井盐厂副产品厂、恒丰公司盐业部副产品厂与三一化学制品厂属于永久黄企业团体外,其余均由自贡盐商投资而成⑤。久大战时发展盐化工业是因时因地制宜的结果,既解决了战时久大盐厂因原料不足而造成的设备厂房闲置的问题,又带动了自贡盐化工业的兴起。战前富荣盐场制盐剩余的母液多被废弃。战时久大则加以提炼利用,变废为宝⑥,开创了自贡盐化工业的新纪元。自贡战时盐化工业也成为了抗战时期后方新兴工业之一,从而推动了后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久大积极谋求卤水和煤炭自给,藉此降低原料成本,并希望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久大盐厂内迁自流井以后,为解决煤炭供给不足的问题,积极组织购运外煤。1939年上半年,久大分四路进行:石燕桥、威远、泸县、犍为,各处派人购煤;为谋煎煤自给,久大还与金城银行合办恒丰煤矿⑦。为解决卤水供应不足的问题,久大曾以租佃方式与当地盐商合办卤井,但仍要通过卤水公司分配,供卤改善不大⑧。由于卤水不足,久大的生产经营大受影响。1943年3月26日,久大制盐厂厂长杨子南电呈川康盐务局,请求增加卤水供给,电文称:“本厂近半个月来近蒙派得之卤水平均每日不过一二○担,开锅一口平均只能煎一天,停两天,所受赔累已非理所能胜。……最近虽将员工大肆裁减,然长此以往,势将被迫完全停工。”①卤水供给的不足造成久大盐厂经营困难。按照久大平锅制盐花盐砖盐成本与自井场炭花炭巴成本的比较,如果久大每日供给2100大担以上,其成本已较本厂炭花减轻20%以上,但如果每日仅供卤600大担,久大制盐成本下降到与自井盐场炭花炭巴同价,如不足600大担,则久大制盐成本反较自井场炭花炭巴高②。因此,卤水供给量的多少也事关久大的制盐成本高低。

为了增加卤水供给,久大不得不自力更生增辟卤源。久大聘请了熟悉盐场业务、了解井矿情形的范裕民、吕柄奎等人作顾问,租佃了部分有发展前途的废井起复加深,采取电车作动力,1941年先后在大安区起办了泗发、河海,凉高山区起办了利成等井③。1942年又租佃大坟堡盐岩达江井推汲,虽然产量很丰,但咸量甚轻,经过采用枝条架晒卤,可以浓缩卤咸。1944年复在大坟堡租佃盐岩河海井淘推(此井停搁已久,必须淘浚后才能推水)④。久大盐厂厂长唐汉三也回忆道:到1943年1月,由于卤水缺乏,久大亏累甚巨,“不得已于亏累之中,毅然图卤水自给,于是顶办达江井”,使得久大“平均月产能维持一万担以上,厂房工作亦较为平稳。自给自足之效,于斯益见”。于是再承办河海井,希望“达江、河海两井并推,当可维持月产二万担以上”⑤。久大耗巨资图卤水自给,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严酷的市场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既反映久大的勇气和魄力,也使得久大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结 论

抗战时期久大内迁自贡以后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久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适应所处环境,企业在艰难中生存下来。从1938年9月18日开工至1941年9月底止的三年间,工厂共制盐451314.39担,盐价总值11259308.75元⑥,虽远少于战前久大精盐公司产量,但的确起到了支持川盐增产的积极作用。战时久大所处的外部环境既有有利的社会环境,但更多的是对久大不利的外部环境。久大能够最终适应这些不利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久大管理层坚定的办厂信心。尤其是久大公司总经理范旭东,在久大因设厂问题与自贡盐商发生纠纷的时候,他毫不动摇。当时连久大盐厂厂长唐汉三、久大办事处主任钟履坚因设厂纠纷萌生退意的时候,范旭东给他们回信谈久大就是在和旧盐商博击中生存下来的,“如在川稍遇困难即弃甲而走又将何以在后方立之耶?愿沉着冷静,坚持下去以抵于成”⑦。1939年7月20日,范旭东在庆祝久大盐业公司成立二十五周年的讲话中向久大自贡盐厂员工进一步强调了确立信心的重要性,他讲道:“吾们承认久大处境的困难,但并不相信久大的前途会全变暗。唯一的信念,就是时代不同了,旧的一切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但吾人相信,时代的齿轮绝不会倒转,原始的工业绝不能将近代的工业打倒。……吾们须有了这种最后成功的信心,才有忍受当前束缚的勇气。”①可以说,范旭东通过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使得抗战前的天津久大精盐公司不断成长壮大,也使得战时久大公司能够度过重重困难,这也是他伟大之处的重要表现。第二,久大重视科学技术。早在抗战前,范旭东为“永久黄”团体订立了四大信条: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②。这四条成为了“永久黄”企业集团的企业精神。尤其是久大相信并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使其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自流井人王余杞也赞赏道:“久大并无秘密,只信仰科学,他们日夜钻研,以求技术之改进,委实有服务社会不计待遇和享乐的精神。”③由于久大重视科学技术,使得战时久大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成本过高问题,而且也惠及了自贡盐场,推动了整个自贡盐业的发展。第三,范旭东国家利益至上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久大克服重重困难内迁自贡,与范旭东“实业救国”的思想密不可分。范旭东作为实业巨子,其迁厂动机并不图谋私利,而是服从于抗战需要,这也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④。范旭东具有的报效国家的远大胸怀使久大内迁设厂符合抗战大业的需要,顺应了时代需要和历史的洪流,赢得了政府支持和盐商们的谅解,最终能在危难时刻度过重重危机,能在自贡立足并且获得一定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 聪)

The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of An Enterprise’s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Zigong Chiuta Salt Pla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an Gang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Chiuta Salt Company moved to Zigong, Sichuan province and Zigong Chiuta Salt Making Plant was officially set up.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Zigong Chiuta salt plant faced in the war was of big difference from that before the war.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re-war policy of “moderation production of Sichuan salt” was switched to “increasing salt production” in the wartime by KMT government. The change provided advantag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oduction of Zigong Chiuta Salt Plant. However, the boycott and opposition of some Zigong salt merchants left Chiuta negative influence. In the asp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Chiuta was engaged to replace producing sea salt before the war by well salt production in the war. Accordingly, the producing process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the cost was raised sharply. In the aspect of market, Chiuta had not faced raw material shortage problem before the war while in the wartime, the brine and coal from Fuyong saltern were limited along with the boycott of some salt merchants, Chiuta got cruel shortage problems of brine and coal, causing serious underutilized production difficul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external environment, Chiuta launched a series of posi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including technology transparency, technical improvement,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elf-sufficient raw material, etc.. Owning to these measures, the plant adapted to the new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a certain degree thus build a new plant and started production, which facilitated Zigong salt industry in the war to speed up its modernization.

Chiuta salt plant; the perio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an enterprise; transition; adaption

A

1003—9864(2015)03—0034—10

F279.29

谭刚(1971-),男,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① 赵锡斌.企业环境分析与调适: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9;75.

② 赵锡斌.企业环境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6.

① 关于中国企业史的研究参见李玉.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J].史学月刊,2004(4):117;皇甫秋实.“网络”视野中的中国企业史研究述评[J].史林,2010(1).李玉认为,中国企业史研究普遍着力于企业的经营史分析,主要考察企业的资本、设施、人事制度、市场营销、利益所得与分配等,而对企业制度建设关注不够,亦即企业制度史研究在企业史学术领域尚很薄弱。皇甫秋实认为,90年代至今,采用“网络”视角考察中国商业组织、同乡团体、跨国贸易和企业经营的论著大量涌现,亦有学者将商业网络、同乡网络、跨国贸易网络、家族网络、个人网络等置于中国企业史的框架中加以综合考察。

② 目前学界有关久大盐业公司的研究,主要论文有:关文斌.网络、层级与市场:久大精盐有限公司(1914~1919)[C]//张忠民,陆兴龙,李一翔.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94-205;李志英.民国时期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环境意识与实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谭刚.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J].盐业史研究,2001(3);刘胜.久大精盐公司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0等.上述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在时间段上,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战前,对抗战时期久大公司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第二,在研究内容上,研究集中在的“人际网络”构建、企业与盐商和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管理特色等企业内部环境问题,而对久大内迁自贡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如何适应巨变的外部环境问题研究不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志英的《民国时期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环境意识与实践》首次从环境影响、环境意识和环境实践的角度对抗战前范旭东企业集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范旭东企业的环境意识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对效益的追求和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关怀;二是注重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三是注重工厂的生产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开始关注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环境意识具有显著的古今中西环境观交汇的特征。李志英的研究给笔者一定的启示。

③ 李鹤兴.抗战时期的久大公司[C]//抗战时期西南的科技.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4.

① 抗战前后川盐产运销情形及增产之展望[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1-776:21.

② 刘冰.抗战建国纲领实施方案(1938年8月)[J].民国档案,1987(1):34.

③ 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上呈四川盐务局呈文(1938年9月9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2:208.

④ 王余杞.我的故乡:久大问题[N].新运日报,1938-9-20(2).

⑤ 财政部盐务总局朱庭祺呈委员长蒋介石(1938年6月8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3:145.

⑥ 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上呈财政部盐务总局总办朱庭祺(1938年7月6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2:12-13.

① 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1.

② 范旭东上呈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呈文(1938年11月18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89:159.

③ 关文斌.网络、层级与市场:久大精盐有限公司(1914~1919)[C]//张忠民,陆兴龙,李一翔.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94-205.

④ 也不是所有自贡人反对久大来井设厂,如自流井人王余杞就讲:“久大制盐方法本属科学,利用机器,技术既精,成本又贱,……久大来井,无论如何对盐业本身都是有利的,这并非个人利害,地域观念,派别感情所得而埋没者。”(王余杞.我的故乡:久大问题[N].新运日报,1938-9-20(4).)

⑤ 久大盐业公司在自贡设厂及井灶商人反对有关行营、盐场总商来往文件(二)[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局全宗,3-5-892:14.

⑥ 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上呈四川盐务局呈文(1938年9月9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2: 208-209.

⑦ 为遵命创办模范食盐厂恳予转呈核准批示遵行由[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891:57.

⑧薛献之.久大迁川经过[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李烛尘资料专辑,1992(25/26): 54.

① 富荣盐场生产改进委员会简章[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722:31-32.

② 富荣盐场生产改进委员会呈四川盐务管理局(1938年4月5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722:28.

③ 解决久大盐厂与自贡鹾商纠纷办法[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893:53.

④ 钟崇敏,等.自贡之盐业[M].中国农民银行经济研究处,1942:55-58.

⑤ 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呈财政部盐务总局(1938年7月6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892:10.

① 川盐增产加运工作报告(1939年6月)[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24:36.

② 王余杞.我的故乡:久大问题[N].新运日报,1938-9-20(4).

③ 直接费用就是生产成本,包括原料、燃料、包装、工资和其他费用;间接费用包括修理费、折旧费、职员薪金、附属机关和其他费用(参见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72.)。

④ 久大盐业公司自贡模范盐厂制盐成本表(1939年2月)[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局档案,3-5-555:22-23.

⑤ 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上呈四川盐务局局长缪秋杰呈文(1938年4月4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1:56-57.

⑥ 张毅甫.久大盐业公司自贡制盐厂始末记[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2(1/2/3/4/5):162.

⑦ 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上呈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呈文(1938年4月4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891:56.

⑧ 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2.

⑨ 张毅甫.久大盐业公司自贡制盐厂始末记[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2(1/2/3/4/5):161.

⑩ 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4.

①久大制盐厂.晒卤台概述(1940年)[B].自贡市档案馆藏久大盐业公司全宗,全宗号37-1-5:52.

②久大制盐厂.晒卤台概述(1940年)[B].自贡市档案馆藏久大盐业公司全宗,全宗号37-1-5:54.

③⑤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3.

④唐士坚.唐汉三生平事略[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6(16):117.

⑥推卤机说明(1940年9月)[B].自贡市档案馆藏久大盐业公司全宗,全宗号37-1-5:10-11.

⑦张毅甫.久大盐业公司自贡制盐厂始末记[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2(1/2/3/4/5):161.

⑧缪秋杰.十年来之盐政[J].中央信托局印制处,1943:21.

⑨ 视察自流井及五通桥盐场报告(1939年11月23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全宗号3-5-31:57.

① 于善扬.久大自贡制盐厂巡礼[J].中国工业,1944(27):24.

② 李志英.民国时期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环境意识与实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4.

③ 刘廷干.自贡久大盐厂的前前后后[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4(14):49.

④ 王成敬.扶持川盐副产品工业之必要[J].四川经济季刊,1945,2(2):224-225.

⑤ 孟宪烈.自流井食盐副产品工业[J].西南实业通讯,1948,17(秋季号):18.

⑥ 于善扬.久大自贡制盐厂巡礼[J].中国工业,1944(27):22.

⑦ 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3.

⑧ 薛献之.久大迁川经过[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李烛尘资料专辑,1992(25/26): 54.

① 久大盐业公司自贡制盐厂请鉴核加派卤水由(1943年3月16日)[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9: 96-97.

② 平锅制盐花盐砖盐成本与自井场炭花炭巴成本比数表(1943年3月)[B].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全宗,3-5-899:95 .

③吕石泉.久大盐业公司在自贡设厂的片断[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4(14):46.

④张毅甫.久大盐业公司自贡制盐厂略忆[G]//政协四川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文史资料选辑,1979(11):206.

⑤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2.

⑥自贡自流井盐厂开工三年来之情况(1944年9月21日)[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59.

⑦薛献之.久大盐业公司始末[G]//塘沽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塘沽文史资料辑,1992(3):72.

① 范旭东在久大自贡制盐厂庆祝久大盐业公司成立二十五周年的讲话(1939年7月20日)[G]//政协四川省自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985(15):126.

② 本团体信条[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上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214.

③ 唐汉三.在井六年[A]//赵津.“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久大精盐公司专辑: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62.

④ 谭刚.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J].盐业史研究,2001(3).

猜你喜欢

设厂川盐制盐
真空制盐两碱净化过程成垢离子的脱除及控制
松蕈菜谱
滑菇菜谱
中盐舞阳: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盐标杆企业
论清代川盐入黔优势及其主要地位演变路径
栗蘑菜谱
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十二):经验集成,全面创新:外资轮胎企业来华设厂发展引发的思考
V效真空制盐节能装备通过验收
榆林华龙盐化制盐项目获批陕西制盐工业取得突破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