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系统检养修生产组织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2-12贾跃军
贾跃军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上海 200071)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Check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 Railway Engineering System
JIA Yuejun
铁路工务系统检养修生产组织改革探索与实践
贾跃军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上海200071)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Check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 Railway Engineering System
JIA Yuejun
摘要通过工务检养修生产组织改革,科学合理界定车间班组职责,确定生产流程,从工务生产的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几个关键环节的规范及相互制约入手,确保工务现场养修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
关键词铁路工务系统生产组织探索实践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工务系统在装备和修理手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管理模式仍维持以线路工区作为生产主体单元,线路工区负责管辖设备的检查、设备质量分析、生产计划编制、养修作业、验收等生产环节管理,工区每天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结果怎么样,基本上由工长主导。由于工长掌握资源有限,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的各个环节又缺少制约,导致现场生产安全和效率得不到保证,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部署,上海铁路局工务处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以车间为生产组织管理主体,通过安排计划达到指挥生产目的的基本思路,对维修机构设置、优化维修组织管理、加强作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意见。上海铁路局工务处立即着手在原有标准化车间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研究落实总公司方案,以阜阳工务段颖上车间为试点,以职责清晰为前提,确定车间主导计划,成立专业检查工区、维修工队,规范段、车间、工区纵横向五大环节运作;以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为平台,实现维修闭环管理自动化并积极推进。
1重新界定车间班组职责
1.1 车间职责
作为组织维修生产的基本单位,负责维护所辖设备质量状态,组织落实设备检查巡视验收制度,定期分析评价设备质量,组织制定车间年、月生产计划和周天窗维修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跟踪考核维修、保养质量等。负责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抢修工作。
1.2 工区职责
检查工区是线路设备检查的主体,主要负责车间管辖内所有正线、站专线、道岔的周期性静态检查;负责无缝线路位移、曲线钢轨侧磨、钢轨焊缝的观测测量与信息反馈;负责维修工作量调查;负责车间管内成段不良处所等重点病害的调查、复核工作。对各类动静态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梳理、汇总。静态检查Ⅱ、Ⅲ级偏差处所并结合动态资料和结构状态进行分析,评估线路质量状态,并形成评估报告,为车间制订修理计划提供依据。每月定期形成工区、车间质量分析报告。对本工区检查过程的安全控制、设备检查质量、设备状态分析报告的质量负责。
线路工区是所辖线路的设备管理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线路设备周期性、季节性巡查,封闭栅栏的巡视、保养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负责本工区驻地车站的应急值守和责任区段应急抢修;监督检查工区检查质量和维修工区作业质量,以及外单位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对本工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作业质量、设备状态负责。
维修工区是责任区内线路设备修理主体,主要负责周期性线路设备维修,线路、道岔综合保养;负责根据设备状态及时进行轨道伤损部件更换、道床翻浆清挖、线路和道岔钢轨打磨、重点病害整治、道口翻修、侧沟清理、线路外观整治、安全防护设施修理、线路标志标记刷新等修理工作;负责车间指定工区驻地所在车站的应急值守以及责任区段的应急抢修和季节性重点工作。对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维修保养质保期内的设备质量负责。
2规范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五个环节的运作
2.1 检查环节
突出专业检查,形成检查工区“五固化、三统一”工作法,即“固化检查分工、固化检查周期、固化检查交路、固化工作流程、固化干部跟班”以及“统一检查、统一记录、统一录入系统”。
(1)固化检查分工
明确职责:将综合检查、焊缝平顺度检查、无缝线路爬行观测及曲线侧磨观测全部纳入到检查工区的检查范围;线路工区主要负责本工区周巡查、设备重点检查、季节性工作检查、外部环境巡查等。周巡查主要是对管内道岔、薄弱地段及封闭设施进行巡查;设备重点检查安排在检查工区检查后的第三周,按照“全面看、重点量”的原则组织检查;季节性工作检查纳入到日常的周巡查及重点检查中。
明确分工:从各工区抽调骨干成立检查工区,初期由于传统检查习惯,易造成检查数据不准、检查漏项、划撬不细等不足,各车间干部在跟班过程中及时对检查工区的每个人进行摸底,根据人员素质、特长等情况,对各检查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固化。做到现场划撬定人、临时补修复核定人、班后统计定人、系统录入定人、报告分析定人、仪器保养定人,使得一个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熟练程度及精度不断提高。
(2)固化检查周期
将各车间管辖设备按站场划分四个检查区域,每周检查一个区域,每月检查所有线路设备,形成28天循环滚动的检查周期。
通过固化检查周期,做到了设备检查全覆盖(如对无缝线路钢轨焊缝平顺度的检查按照检查周期半年1次检查一遍,如果当月全部检查,检查任务将无法完成,可根据工区的管辖设备数量情况,将检查任务均衡分解到6个月内完成),确保检查符合规定。
(3)固化检查交路
以天窗时段及作业通道设置为主要依据,不断调整检查交路,优化点内外作业计划,明确正线天窗检查、站线点外检查的原则,形成适应完全天窗的检查方法,提高检查效率。
在计划安排上,重点考虑天窗及作业通道两大要素。天窗方面,仪器正线检查必须安排在天窗点内进行,点外组织手工检查。作业通道方面,要注重考虑道路交通条件及作业上下道便利。
(4)固化工作流程
制定检查工区一日作业标准化,固化检查工区检查工作流程。
检查前:一是做好资料准备,按要求统计整理动态数据、线路和维修工区作业地点、季节性工作等资料;二是检查工具准备,对轨道检查仪进行校正,准备防爬观测仪、直钢尺等工具;三是人员准备,根据当日检查项目、检查设备及检查工作量等组织作业人员;四是防护配合准备,与受检工区负责人联系驻站防护及配合检查事宜。
检查中:一是要按标准设置防护,确保防护体系健全、有效;二是根据检查分工,利用轨道检查仪对正线设备轨道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检查;三是组织人员对道岔、股道进行手工检查;四是同步对动态资料进行复核,对季节性等工作进行调查,对上周期线路及维修工区作业质量进行验收。
检查后:一是资料整理,对当日检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将临时补修及严重的结构病害问题班后汇总;二是录入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并向受检工区说明,使得严重设备问题及时公开,督促设备病害整治;三是仪器保养、入库等。
(5)固化干部跟班
各车间安排一名副主任主抓检查工区工作,全过程跟班检查工区作业,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检查工作遵循“五固化、三统一”,以专业检查为核心,依托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明确检查职责,均衡检查工作量,保证了检查周期,提高了检查效率和质量。
2.2 分析环节
按照单元管理、综合分析、分色显示、等级修理思路,形成“四模块”质量分析法。
单元管理: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将1 km正线、整条曲线或股道、整组道岔及前后50~100 m线路划分为一个设备单元,实现单元录入、自动统计分析。
综合分析:从任务完成、作业标准化、设备质量、养修重点四大模块进行综合分析。
任务完成模块主要通过对上周期维修、双优、重整等工作完成及劳力投入情况的分析,验证车间编制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作业标准化模块主要分析作业达标及效率情况。
作业达标率分析:车间、检查工区对维修及线路工区周期“销红、控黄、保绿”的养修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维修和线路工区作业质量及达标情况。
作业有效率分析:对上周期线路、维修工区养修任务有效率的情况进行检查,车间干部利用每周下现场检查的时机,对车间安排的重点设备整治情况进行抽查(每周车间干部抽查处数不少于25处,每月不少于100处),抽查情况录入系统评价,分工区对作业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验证工区综合作业执行情况。
设备质量模块主要采取动静态相结合方法,对设备单元进行分析评价。
动态方面:结合静态复核、分析,重点是对晃车仪大Ⅱ级以及双Ⅱ级数据、添乘仪Ⅲ级报警重复4次及大值报警数据、轨检车Ⅱ级分及合格公里数据等动态资料周期进行对比分析,为整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静态方面:一是根据铁路局普速铁路线路养修管理办法,制定线路设备评价标准。二是分正线、道岔、站线、曲线规范问题录入格式,分几何尺寸、结构、轨检车、添乘仪、晃车仪5大类22小项录入问题,由系统自动扣分评价。三是突出单元管理的理念,对设备单元进行对比分析,将上月的“红色、黄色、绿色”单元的数量与本月的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重点将红色单元的出分项目(分为轨道几何尺寸:高低、水平、三角坑;结构病害),按照占有百分比对每公里、每组道岔、每条股道、每条曲线进行单独分析,对重复发生的病害,要剖析产生的原因、设备变化的走势、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等。
养修重点模块主要根据质量分析的结果,概述设备状态,分析设备走势,按峰值和均值管理的理念,主要分析红色单元设备所占的比重大小及造成设备红色级别的原因,峰值原因安排线路工区进行处理,均值原因(综合不良)安排维修工区进行整治。
最后按一工区一报告模式,周六前出台受检工区月度设备质量分析报告。
分色显示:引入风险管理方法,根据单元扣分评价结果,系统自动按红色、黄色、绿色分色显示单元状态,形成设备单元质量纵横向对比。得分60分以下单元为红色单元,60~84分为黄色单元,85分及以上为绿色单元。
等级修理:按“销红、控黄、保绿”的思路实施单元等级修理。因临修值等造成的红色单元由线路工区优先进行修理;因综合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红色单元由维修工区修理。红色单元处置后,根据劳力情况对黄色单元进行修理,绿色单元不安排修理。
2.3 计划环节
突出车间编制主体,推行计划“三平衡”,建立“工区建议、车间编制、科室审批、调度盯控、现场督查”的计划管理体系。
(1)计划编制
检查工区在检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受检工区月(周)养修建议及本工区下周检查计划。
线路工区依托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问题统计,根据“控临修、留储备、保应急”原则,综合检查工区分析报告,提出本工区月(周)养修建议。
维修工区根据车间周计划编制日计划。
车间每周五召开由检查工区、维修工区、线路工区参加的月(周)计划平衡会,在系统中编制生产车间干部月(周)工作计划及工区月(周)生产计划。
任务平衡方面,车间分析上周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在月计划的基础上,按照季度设备检查全覆盖的原则,平衡车间干部下周现场检查、动态添乘、跟班作业、施工把关、外部环境、班组检查的计划,结合段、车间月度重点工作,侧重车间干部的分管工作,将工作量分配到每一名车间干部,明确检查的重点、检查要求,形成干部周工作计划。
工区月(周)生产计划主要根据工区提供的养修建议,结合天窗计划,突出 “红线”设备的销号、综合不良地段的设备整治,同时兼顾新生设备病害的计划调整。
劳力平衡方面,按照维修工区负责固定站区的模式,做好维修工区内部平衡及维修工区、线路工区联合作业平衡。
资源平衡方面,重点突出交通工具、材料、机具、天窗的调配,突出机械修、专业修、集中修的作业优势,确保设备均衡受控。
(2)计划审批
车间计划编制完毕后报系统计划管理平台,由线路科审批、调度盯控。
一是规范线路科月(周)计划的审批。线路科根据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制定计划审批流程,分车间开辟计划审批窗口,从设备状态、编制原则、项目、工作量、天窗、责任人等六个方面指定专人审批车间计划,科长全面负责。对编制不合理的计划进行批注,反馈车间重新编制,对出现的重复问题纳入奖惩体系,审批后的计划反馈给车间执行。
二是规范调度科日计划的审批。根据铁路局478、482号文及工务段要求,调度科对车间上报次日作业计划进行审批,重点审批防护、点内外项目、作业范围、带班人资格、上下道时段、计划变更等情况,且每天分车间对点外作业情况进行统计,突出对正线点外作业的控制。
(3)计划盯控
强化干部跟班:首先在跟班次数上量化。要求线路科周一至周四对京九、阜淮、青阜各线现场作业全过程跟班不少于1个工区,每周跟班工区不少于12个;车间干部跟班次数每人每周不少于1个工区。其次在跟班计划上统一。段专业科室综合检查跟班计划周一由科长结合岗位分工、重点工作、施工计划等统一安排。车间综合检查跟班计划周五由车间主任利用周平衡会结合施工把关、现场检查等工作统一安排,并纳入周工作计划管理及系统评价。再次在跟班项目上明确,从安全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组织、作业标准、设备质量等五方面进行跟班写实,最后在跟班结果上反馈。车间周五前跟班写实表报段计划系统管理平台,段专业科室周六前汇总后统一报安全科。
强化调度盯控:调度对日作业计划进行全面盯控,突出防护制度执行、点内外项目实施、作业地点变更、进出栅栏网时间、干部跟班情况、天窗修时段变化等,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督促现场日计划的执行。
强化动态抽查:线路科,安全科,调度科添乘天窗点前末次、点后首次货车或客车,查看各工区计划执行情况,确保现场执行到位。
2.4 作业环节
(1)作业计划闭环
车间每日核对各工区的作业计划与车间安排的计划是否相符,不相符的不予批准,特殊原因须得到车间(副)主任的同意后方可调整;为了验证工区的作业兑现情况,检查工区每周五前根据车间安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形成计划兑现率报告。
(2)作业验收闭环
周期验:检查工区根据检查计划,每周对一个工区作业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线路工区、维修工区现场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对作业后的设备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工区现场作业质量,生成单元整治有效率分析报表。
确认验:首先执行当日确认验收制度,维修工区进行破坏道床稳定的作业时,比照外单位营业线施工监控办理,由线路工区指派专人进行作业质量签认,执行当日确认验收制度。
抽查验:车间执行抽检验收制度,根据周工作计划,确定下周抽查重点,对车间干部的抽查数量进行量化(每周抽查不少于25处,每月不少于100处),车间干部下现场检查的同时,对检查工区的检查质量进行复核,对红色单元安排的红线设备销号、综合整治的作业地段进行抽查,利用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评价,自动生成作业有效率抽查分析。
2.5 验收考核
段制定车间月度安全质量考核办法,分车间、工区制定质量考核表,结合月度安全质量考评和专项检查,同步对月度生产任务进行验收。
车间考核重点体现在分工区的考核执行上(检查工区、线路工区、维修工区各有一表),根据各工区安全稳定、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班组管理的不同权重,核定合理的考核比例(检查工区注重检查及分析质量,线路工区注重设备管理与监控,维修工区注重安全控制及作业质量),分别在一张表上综合评价考核,作为车间二次分配的依据。
3取得成效
在未增加定员及劳力投入基础上,依托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围绕检养修分开改革,通过动态优化生产组织各环节管理闭环自动化,取得了“风险减少、管理强化、效率提高、质量均衡”的效果。
风险减少:减少了分散作业、无序作业。各车间作业点从改革前的每日240处左右减少到目前140处左右,劳动安全风险点减少42%。
管理强化:通过明确职责,强化了段、车间、工区专业管理能力;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丰富了管理手段,实现了维修闭环管理自动化,提高了段、车间、工区生产组织水平。
效率提高:一是检查工区专业检查较以前各工区分散检查每月节约1 100人工左右,提高了检查效率;二是利用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实行设备评定,提高了质量评定效率;三是发挥车间生产主导作用,计划统一由车间系统编制,提高了计划编制质量、效率及透明度;四是推进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提高了作业效率。
质量均衡:实施专业检、等级修、集中修,利用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平台,段、车间、工区全面掌握设备状态及变化趋势,计划安排针对性更强,对结构病害整治投入力度更大,均衡了正线与站线设备质量,结构整治用工比例由改革前的20%提高到改革后40%。
4结束语
从粗放的生产组织向精细化发展,建立职责清晰,布局合理,装备精良,技术水平高,作业能力强的各级设备检查、保养、修理组织,完善作业质量验收、评价和考核制度,提高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挥车间组织管理作用。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线路检养修分开的生产组织还将赋予新的内涵和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运[2006]146号铁路线路修理规则[S].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3]60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R].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
[3]程彬.坦赞铁路工务维修模式的方案研究[J].铁道勘察,2014(1)
[4]文朝晖.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J].铁道勘察,2011(6)
中图分类号:U2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79(2015)04-0082-04
作者简介:贾跃军(1970—),男,1992年毕业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