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护理质量及管理工作要点

2015-02-12崔凤芹

医疗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病情

崔凤芹

(吉林省九台市其塔木镇中心卫生院,吉林九台130500)

心血管护理质量及管理工作要点

崔凤芹

(吉林省九台市其塔木镇中心卫生院,吉林九台130500)

心血管疾病日益普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发病往往比较急,甚至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病人的病情就突然恶化。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及管理工作的质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病人尽快转好出院。

心血管;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循环系统的疾病,是关乎到整个身体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承载着血液向身体里的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器官的运输功能。心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患病的原因也各不一样,在众多疾病里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心血管疾病大都一患定终身,有的比较重、比较急,常常威胁生命,对有效医治要求很高。如何适应新形势特点,改进护理工作、提高质量,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实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到具有规律性的经验,为提高心血管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2014年的护理工作实践全部资料,逐一分析梳理。从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到护士长由下而上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着重分析特点、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召开患者座谈会,听取对本科护理工作的基本看法、期望要求和意见建议。对获得的所有第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特点、探索规律,形成书面文件,供指导工作实践时参考。

2 心血管内科护理面临的主要特点分析

2.1 护理形势更加严峻:一是患者多,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病房常常暴满,有时走道都加满病床,不少患者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才能入院。二是病情重,心梗患者多、并发症多,一入院就得动手术、搭桥放支架,就得抢救、输氧上呼吸机。三是病程长,一病定终身,有的患者长年住院,有的病情稳定出院不长时间又出现反复再入院。四是治疗难度大,因心血管疾病成因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根治手段,只能控制病情,这些都对心血管内科医护工作提出不小挑战。

2.2 护理任务更加繁重:入院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基本生理指标,每日观察病情:详细察看患者用药进食、大小便及其他生命体征特别是病情发展情并一一登记,日常护理:为患者取药配药、打针输液、送验取单,经常性的基础护理:为患者清洁身体更换衣被保持病房整洁搞好病区管理等,对危重患者的特殊护理:为其佩戴各种仪器、插拔各种管以及术后护理等。

2.3 护理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患者需求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规范更加严格,每一项细小的工作都要反复核对、详细登记,每一个异常情况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处理,每一条医嘱和护理计划都要过细理解、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快严细实是护理工作典型作风。

2.4 护理技术更加复杂:无论是消毒灭菌、护理操作还是佩戴操作各种仪器设备,都需要过硬的技术作支撑,尤其是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新型器械不断引进,护理人员都要一一学会、学精。

3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及管理质量的要点

3.1 做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应的皮肤护理工作,以免再次造成压疮的发生;同时也需要保持房内的温度、湿度的适应,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接受治疗。同时也需要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病人服药用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一些观察,以免发生药物过敏的发生;在夜间值班巡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病人呼吸困难,应该立刻通知医生,让医生为病人做进一步的诊断,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3.2 全面实行床边责任护理模式:床边责任制护理是近年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探索实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就是在临床原有责任制护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将病床由具体护士进行分管,实践证明,这种护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利于医患沟通,及时化解误解和矛盾,有利于疾病医治和护理计划有效落实,提高患者康复效率,鉴于心血管内科工作的特殊性,更应当大力推广、全面实行。

3.3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人在紧张的时候血压就会上升,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病人心理问题最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对心理造成的影响会更加严重,有的患者甚至会感到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应该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来让病人放松精神状态,避免情绪有太大的波动和刺激,是心脏的跳动加快、血流速度过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医护人员应该通过热情的安慰、耐心的讲解,以适当的方式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对躯体状态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使患者心情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3.4 加强饮食方面的指导: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类和粗粮,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也应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3.5 对患者进行运动护理:适量的运动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降低血压。医护人员应该告知心血管病人定时定量的做一些适当的室外运动,多到室外去走动。对于中老年来说,最好的运动就是步行和太极拳。

3.6 加强护士个人素质教育与管理:医护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医院、护理部、科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护士的指责、护理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临床护理等预防措施管理等,提高护士热爱现在的职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护患沟通,化解护理风险能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3.7 提高专科知识培训和管理水平:定期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及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知识,如心电监护技术、心电图分析判断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护理。同时也需要理解一些边缘学科如精神科、心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知识的学习,并组织经常性的考核和巩固,从而提高护士对观察病情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给病人及时治疗。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要把护理服务质量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系统地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这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护理管理水平是衡量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提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护理技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强化人文关怀,不断推进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

[1]罗永彬.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3):193-194.

[2]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J].中国医药导刊,2012,16(1):138-139.

[3]吴晨玲.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临床医学工程,2013,21(6):721-722.

[4]李昕,裴大军,欧阳艳琼.基于Delphi法构建心血管专科护士准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4,26(7):868 -871.

R473.5

B

1002-2376(2015)08-0163-02

2015-05-20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病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