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从人类文明发展维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02-12苗启明

云南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道路马克思主义文明

苗启明

如果要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成功的开拓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这一道路,不仅有它的指导思想即邓小平理论;也有它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创造;更有它的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它是一种在近30年来创造发展起来的有其思想理论、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地看问题,它在短短30年使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中国,似乎一夜之间重新崛起,令全世界人们刮目相看。这是人类历史的大事,应当提高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看,才能发现它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合理性,并自觉走向新的人类文明未来的应然方向。

中国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创造了东方文明并具有五千年连续发展文明史的大国。它虽然由于厚重的文化包袱而在近代疏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落后于世界,但却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30年奇迹般地重新崛起,并且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实践,使在“苏东”地区遭“灭顶之灾”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中国特有的面貌在当代世界重新发扬光大,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又不同于传统“苏东”社会主义文明的新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对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创造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和理论开拓,无疑具有世界文明自觉自省、自觉发展开拓的意义,这是关乎如何建设和完善作为人类文明当代发展高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问题,因而,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这一主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受到中外理论界、哲学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开拓,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到文化意识形态,都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一般公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东方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了经济发展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等政治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基础;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为其提供了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等等。所有这些理论认识,都把这一问题提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正是在这些理论开拓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7年10月24日。,这是在传统“苏东”社会主义道路受挫、中国面向世界文明改革开放而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重大创造。是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在这个特定历史时代在中国的产物,是根据当代世情和中国国情而产生的最进步的文明制度。是社会主义文明在东方中国这个特殊的文明大国的新的发展形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网,http://www.gmw.cn,2011-07-01。李长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历史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李长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光明网,http://www.gmw.cn,2011-07-06。这些思想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这一问题与世界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才能充分显现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和对人类文明史的开拓意义。然而,如何从人类文明发展视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及未来开拓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能够成为构建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却还需要深入研究。

如果说,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在于研究“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并为构建全人类解放的文明制度而努力的话,那么,如何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当代发展高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可能与如何构建?或者进而言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时代、新形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开创?这应当是我们深入研究的中心任务。如何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开创新的时代精神并引领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应当是我们当前理论研究的主题。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文明发展的多维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以文明审视:

其一,“特色道路”产生的世界文明发展背景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具体历史背景,一是传统的“苏东”社会主义体制受挫,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亟待开辟新道路,新形态;二是苏联解体之前,世界历史已经走出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斗争这种尖锐对立的时代,而解体之后,人类文明已由文明对抗发展为文明合作,和平、发展、协商、合作成了新的时代主题;这种文明发展情势对于在这个时代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三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任何新形态、新道路必须与这一世界文明发展方向和时代精神相适应,才能在当代世界健康发展并影响当代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当根据中国国情和当代世情,进行自觉自为的新的文明构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的世界文明发展背景,它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高台。

其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维度。中国原来走的就是学习苏联的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保守的思想政治体制,其积弊就是在经济和物质生产上形成了巨大危机,在思想政治上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所以还在苏联解体的前十年,在上述新的世界文明发展形势下,中国就出现了改革这种不利于经济发展与政治和谐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新道路,这就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邓小平强调,改革就是一场革命,即革除传统社会主义阻碍发展的、不符合当代文明要求的东西,开放就是把世界文明的当代发展的新东西吸纳进来,形成新的思想理论和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的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仅根据实际需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使全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能量解放出来,迸发出极大的持久的经济建设热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植入当代世界文明的背景下加以发展,一下子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境界跨入到当代世界文明的高地上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当代文明发展之路。正是这些思想理论的创新,打开了实践的道路,突破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优秀文明因素结合成了促进中国高速发展的同一个东西。与此相适应,政治体制也出现了改革和创新,例如取消落后的终身制、无限任期制,吸纳作为人类文明当代发展成果的选举制、有限任期制,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一下子成了不断自我更新的、不断壮大因而能够代表各种新的社会发展要求的生龙活虎的战斗集体。这些适应当代文明要求的从思想理论到经济政治的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为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而努力的方向,又吸收了当代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积极因素,让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规范调控力量和开拓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了当代文明特征和新的时代精神,具有了当代文明的生命力,成了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与当代世界文明齐头并进的新式文明,这应当是我们深入思考的方面。

其三,文明比较中的中国国情维度。中国作为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开拓了东方文明的大国,由于精神自傲、政治保守、封闭锁国,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在近代日趋落后,终至于成了贫困落后任由强国宰割的对象。新中国虽然建立,但由苏联泊来的传统体制发展缓慢,问题层出,它不符合中国人民快速改善生活、快速崛起的要求。中国虽然传统文化深厚,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与世界先进文明相比,面临的是国家大、民族众、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差、科技简、工业弱、贫困深、不平衡、矛盾多因而急于通过发展来摆脱困境的局面。它与西方现代文明300年的发展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工业科技文明形成鲜明对照。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问题丛生、“苏东”社会主义文明政息人散之后。通过不同文明的比较,会发现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发展历程、不同特质和不同问题,这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新的文明发展空间以极大的启示。在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中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西方文明和苏东社会主义文明之处,以及它的东方文明特色(如天人和谐、仁义礼信、修齐治平、太平盛世等等),特别是当代中国国情特色,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制度奠定了事实基础和文化基础。如何创造一种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国情和事实国情之上的、既不同于西方文明也不同于传统苏东社会主义文明而又兼俱两大文明的进步品质的新型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任务。

其四,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运行阶段上的新的开拓,即它是在(封建文明之后的)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文明之上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前期开拓的前提下,根据中国国情而选择的新的第三条文明发展道路。所以,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对东方的、以人为本的文明道路的继承,应当不同于西方;西方文明的科学技术精神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西方民主精神的主权在民性、群众参与性、多数决定性和程序规范性,西方福利制度向普遍化全民化的发展等,这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也有重要启迪与参考作用。但是,这种资本推动的文明不但带来巨大社会代价(如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国际社会的对立和战争),特别还带来生态代价,使文明走向灾难和难以为继。在西方文明300年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以解决这两大问题为目标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文明,无疑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如果说西方文明的核心,在于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创造了权力公有制度而代替了社会权力的帝王私有制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文明就在于创造了代替资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产公有制,从而在根基上革除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所有制基础。这当然都是历史性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但由于内外问题而导致社会主义第一个形态归于失败,这为社会主义文明构建第二个文明形态打开了方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应运而生。它如何在前车之鉴上构建比两大文明体系更高的新型社会主义文明,就成了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当探讨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文明和新开拓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成就、缺陷与不足,既要创造性地吸收这两大文明的积极成果,又要根据当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问题,构建综合性高于西方文明、“苏东”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制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时间内使中国再次跃上世界文明前列这种成就加以审视、梳理和总结,又要对应然的文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从而超越既往文明的缺陷与不足、构建综合性高于这两种文明的更高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在现代世界文明发展基础上的新创造,理应能够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第三种形态。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这种高级阶段的新型文明指明了整体发展方向。

其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文明内部结构维度。如果说,“其四”是一种外在的比较研究的话,那么,这里就是进一步从文明发展的内在结构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已然构建和应然方向加分析,从现代文明的五维结构说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现代文明的内在结构的应然状态。这是对上一视域的深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的深入。这方面传统上有二维结构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三维结构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大文明)*苗启明:《论社会主义文明的三维结构》,《河北学刊》1985年第6 期。,新近我们已根据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文明的复杂发展又提出了五维结构说*苗启明:《双质五层结构:社会文明的完整形态》,《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应当是以下五种文明的分层结构:(1)生态—技术文明,这是构建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的起点;(2)在生态—技术文明基础上构建物质—财富文明,这是合理创造物质财富、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文明;(3)在物质—财富文明基础上构建制度—权力文明,这是建立在新型社会共和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的、使每个人与一切人都能得到合理发展的文明制度;(4)建立在物质—财富文明和制度—权力文明基础上的精神—规范文明,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人的思想觉悟为基础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生态关系的新型道德文明;(5)建立在以上文明环节基础上的人的合理生活与健康发展的生活—行为文明,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的生态性的生活方式文明,它特别要反对在西方出现的高消费、超耗费从而给自然资源带来巨大压力而破坏生态的生活方式。从这种文明的内在结构视域,分析西方文明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和不足,更深入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这些方向上的已然的文明成就和应然的发展方向。

其六,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维度。人类文明史表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种文明陷阱,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代价和生态破坏代价,使文明本身不可持续、没有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要从“现在时”过渡到它的“未来时”,即如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开辟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方向和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方向,研究如何把人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如两极分化)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不平等(如掠夺自然)中解放出来,为人类文明未来的生态文明方向的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这也就是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加以规范。这里要特别研究中国如何反对传统工业文明在生产领域对自然界的肆意掠夺,在分配领域的两极分化、在生活领域对社会财富的肆意耗费,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合理的物质变换”,构建人类文明的更高形态——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根据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全面进步,如何开辟一条生态代价、社会代价最小化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层文明发展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如何通过公平正义开辟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如何通过生态建设开辟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之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层文明发展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应当如何开辟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如何走向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每个人”与“一切人”都能走向自由解放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三层的也是最深层的文明发展任务。通过这三层开拓,着意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构建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文明发展方向,应当是在高度发达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不断增强的自由解放的基础上,走个人与整体的和谐发展、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和谐发展、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和谐发展这种全面共进的生态文明方向。马克思的人与人的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合理的物质变换”思想,应当是这一发展的指针。这是对以上“其四、其五”的归结和向未来文明的历史性深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展现。这后三个方面,应当能够解决社会主义文明如何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

其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形态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建设维度。任何文明都有它的引导性的精神-规范文明,即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发展成为代表人类文明新希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其意识形态构建就应当摆在重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形态构建,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深化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的规范指导作用。中国必须根据实践发展、文明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在当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才能既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又对人类文明的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做出更大的世界性贡献。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乃至新的走向世界的深入思考。它应当既有东方文明和中国特色,又有社会主义特色,更是在新的世界文明发展水平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指针,构建代表世界文明进步方向的21世纪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这样,中国就能举起世界文明进步大旗,就会进一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做出重大贡献。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上一层楼的深入举措。

通过以上七个维度的审视,就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置在世界历史性的、人类学意义的、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之上进行深入研究,从其成功开拓到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其已然的文明成就到其应然的文明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研究,回答作为人类当代文明发展高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何以可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构建新的文明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这就会对一系列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对文明问题进行分析不仅仅是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问题,还是思想文化问题,更是个哲学问题、方法论问题。如何从哲学高度把握问题的实质和总纲,如何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具体性的维度切入问题,通过对“何以可能”与 “如何构建”的深入把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已然的文明成就和应然的文明发展方向审慎结合起来,是一个哲学方法论难题。如果我们能够既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人类进步性的文明开拓,又肯定其是未来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峰,创立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又不同于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文明而又能包含其合理成分,走出一条建立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东方文化基础上的第三条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就能够回答何以可能与如何构建的问题。所谓“何以可能”,是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实践(解决问题)的现实可能性、走向文明开拓的应然性方面的理论探索;所谓“如何构建”,是从发展的历史可能性、实践的现实应当性、走向的文明规范性,在已然成就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应然的发展方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现实问题中的创造性的具体运用。对一切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历史分析、具体分析,以及从人类学高度对不同文明的比较分析与比较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运用的基本方法。

同时,从这种综合性高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握,还需要上升到广义人类学高度、世界历史发展高度和人类文明演进维度把握问题,其所需要的东西方文明发展知识比较广泛深入。但是,只要能够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已然文明成就,我们就能充分展现其生命力;只要能把握其应然的文明发展方向,我们就能实现理论对现实的超越,发挥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以此为基本线索,就可以对“何以可能与如何构建”的问题给予比较深入的回答。

猜你喜欢

道路马克思主义文明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请文明演绎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