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对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启示
2015-02-12赵忠富
胡 策,赵忠富
(1.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210023;2.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亟待解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高等教育革故鼎新的历史时期,认真梳理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要求和部署,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不久前,全球著名媒体USNews发布了2015年全球500所大学排行榜,美国高校占据了前20名中的16个席位。前三名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位列第四、第五名。可以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力最强,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也是最高的。梳理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目前所进行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有裨益。
一、办学体系的构建与功能定位
考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首先关注的是该国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拥有层次分明、功能清晰且完备的教育体系。
从学校性质来说,美国大学可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类。就目前发展来看,美国私立大学的实力远胜于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的办学历史也更为久远。在前述世界排名前四位的美国高校中,只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公立大学,其他三所院校都是私立大学,这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之一是公立大学一家独大,私立大学境况堪忧。其实,私立大学在办学理念、学科设置、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本应发展得更加迅速,形成与公立大学互补、互促的良性发展态势。可是,目前中国私立大学发展严重滞后。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该现象进行深思。
从学校层次来看,美国大学可分为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教学型大学(Teaching O-riented University)、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三大类。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模都比较大,学校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一般占办学总投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学校往往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摇篮。研究型大学比较重视基地化建设,旨在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教学型大学主要关注本科层次的教育,也有一些大学可以授予硕士学位,为社会培养科技应用和管理领域的主力军。社区学院一般是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特色创办的,以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为目的。美国的社区学院相当于中国专科层次的学校,学制二年,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社区学院主要有三大职能:第一是过渡教育,学生在社区学院修完四年制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再升入四年制大学的相应年级继续学习,类似于中国的大学预科班;第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第三是社区综合教育,主要面向社区成员开设家政、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二十多年来,美国的社区学院发展迅猛,其数量已占美国高等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国高校的新生中,四成以上的生源来自社区学院。
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大学为例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况。加州的公立大学主要分为三个系统。第一,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UC)系统,共10所,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属于研究型大学,重点负责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生源来自全州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第二,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简称CSU)系统,共23所,包括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等,属于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些大学可以培养硕士,生源来自全州学习成绩前三分之一的学生。第三,社区学院(Contra Costa College,简称CCC)系统,共119所,如加州河滨社区大学等。这是加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资格入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层次不同的大学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这与我国当下高等教育界持续增温的“研究热”(一味地追求研究型大学的称号)“升本热”(专科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谋求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985”“211”等光环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促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高等教育自身缺乏定力,是我们应当反思的问题。
二、特色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美国基本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反映,直接地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的精神。美国的高等院校在其发展历程中,能够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变革创新,但是,追求个性、强调特色发展却是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在美国,每一所高校都非常注重自身特色的打造、提炼与强化,着力培养各自的优势学科与专业。
仍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州的高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水平上,在全美都是首屈一指的。加州的高等教育不仅层次分明,而且每一层次的学校在某个学科专业上都拥有一定的优势:有的以理学见长,有的以工学见长,有的以农学见长,有的以管理和经济学为特色。在专业方面也是各有千秋,如加州理工大学的物理、工程专业,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的商学贸易专业,波莫纳分校的环境工程、农业专业以及社区学院的各类专业培训等。加州的高校在办学方面绝不追求大而全,始终把“特色发展”贯穿于各自的办学实践中,着力塑造个性,提升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同时,由于学科专业的合理布局,高校之间形成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以此反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确实有许多亟待扭转的趋势。正如潘懋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定位盲目无序,发展方向单一化,甚至出现混乱、定位不清的情况。在办学类型定位方面,重学术轻技术,认为只有研究型大学才有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地位就低。在办学层次上,层层攀高,高职高专力求专升本,所有院校都走争取硕士、博士点、全国一流的路子”。①潘懋元:《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第3页。在办学规模上,越大越好,当前流行的大学排行榜也把规模作为重要的标准。短短几年时间,万人大学在我国已经是规模偏小,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目前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或突破10万人,这种巨型大学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在学科定位上,我国高校更是追求综合全面,标榜学科齐全或综合性大学,无论是理工类还是师范类高校都标榜自己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其实,国际上既有多科性综合大学,也有不少著名的单科性专门高校。
潘先生所忧心的“规模热”“融合热”等问题,在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所有高校都在强调自己要走或者正在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而实际上大都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和齐全的学科专业。虽然规模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容易顾此失彼,因为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固定有限的。
回望建国初高校院系大调整,这是体现国家意志、从国家行政层面开始的一次高等教育调整。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颇多微词,但这次调整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毋庸置疑。中国的工业、国防、科技水平在当时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能够快速跃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仅就高等教育自身而言,也是获益匪浅,如果没有当年的院系调整和专门化、特色化的办学思路,而是让高等院校自然发展,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应当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行政命令下强制式的院系调整使许多高校伤了筋骨、动了元气,数万师生离土迁徙,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思路依然值得研究和借鉴。各高校在发展中一定要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尤其是在自身之短已经成为他人之长的时候。因为“补短”周期漫长,办学效益也不允许高校专注于“补短”。在高校合并过程中,应当实现学科与专业的相近归并和强强联合,而不是为了实现学科门类和专业的齐全。另外,学科专业相近的高校在挥橹竞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要求京津冀三地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其实,高校之间也应该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做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协同创新,既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也可为自身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
三、办学模式的开放性
除了体系完备、特色发展之外,美国高等教育还有第三个显著特征,即高度的开放性。美国高校的开放办学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办学主体的开放性、②美国除了由州政府成立的公立大学之外,还有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有的隶属于教会,有的隶属于企业,还有许多是由个人创办的。管理的开放性、招生录取的开放性、师资的多元化等等。
面向社会,服务地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贯宗旨,也是美国高校一直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美国的每一所高校都具有地方性,这些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迅速而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主动而深入地融入地方。
众所周知,坐落在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的威斯康星大学是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发祥地。威斯康星思想强调,大学应该向公众开放,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威斯康星州是美国的农业和林业大州,与此相适应,威斯康星大学的农学和林学都属于强势学科,该校的农业试验研究所、食品研究所、植物园等都是全美顶尖的科研中心。同样,正是因为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的高新技术作为支撑,硅谷才能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美乃至全球高新技术的领跑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德克萨斯州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德州本以能源和石化工业著称,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和化工业州,由于奥斯汀分校等高校提供了智力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休斯敦、圣安东尼奥和达拉斯三角区已成为美国第二个“硅谷”,目前拥有50万名高科技工作者,拥有世界著名的约翰逊太空中心、纳米研究中心、安得森癌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相较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小得多。调查数据显示,2001—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仅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因此,各高校必须尽快提高开放办学的力度: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调整必须以科学、社会的发展为导向,与实际相结合;①顾秉林:《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关注的若干问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第12页。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大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积极引导高校科研人员承接各级各类研发项目。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高校的科学研究,支持高校和企业的科技“联姻”,努力促成科研项目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美国高校的开放办学,还体现在师资的多元化方面。美国高校的师资队伍有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终身教师和非终身教师两种分类方法,兼职教师和非终身教师占大多数。有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高校教师中,有42%的人属于终身教师系列;五年之后,即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5%。兼职教师与非终身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美国高校教师的主体。兼职教师和非终身教师的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大型企业,还有的来自各类行业协会。学校在聘用兼职教师和非终身教师时,往往看中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此外,相对于全职教师和终身教师,学校向兼职教师和非终身教师支付的报酬更低,从而降低了办学成本。②王武:《美国高等教育特色及其启示》,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4页。
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属于事业编制单位,20世纪90年代之前,师资队伍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很少有人员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事业编制的属性不变,教师慢慢转为聘用制,人员的流动性有所增强,但是教师队伍依然十分稳定。人员的稳定对于高校的发展肯定有益,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竞争,高校教师没有危机感,教学上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教师闭门授课,知识更新较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等。基于此,应当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开放办学,引入社会师资,为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同时逐步消除高校之间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
四、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高校办学需要大量的经费,不管是大楼的修建,还是大师的招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美国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很多,且数额可观,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在美国,公立和私立高校在资金来源上虽有差异,但都不会依靠单一渠道。公立大学的收入主要来自州财政拨款、学费、政府助学金、研究经费、社会捐赠等五种渠道。③刘建芳:《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特点及影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第16页。私立大学除了没有州财政拨款,其他的收入来源与公立大学相同,如果该校隶属于教会或企业,还会得到教会和企业的资助。
关于州财政拨款的比例,各州之间差别较大,在学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财政投入也各不相同。比如华盛顿大学在建校之初全部依靠州财政拨款,之后不断下调,目前,州财政拨款一般只占学校总经费的10%左右。
关于学费,公立大学的学费相对较低。比如华盛顿大学,州内学生每年的学费约为七千美元,州外学生则在两万美元以上。私立大学的学费不分州内州外,数额由校董会决定,像哈佛、斯坦福等名牌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都在五万美元以上。学费也是美国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关于政府助学金,由于许多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助学金,凡是经过认证的学校都可以申请政府助学金。
关于研究经费,在美国,不管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都有向政府申请各种科研项目经费的机会,一些名牌私立院校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数量大大高于公立高校。另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研究横向课题,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
关于社会捐赠,在美国,不管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校友及各种社会组织的捐赠都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因此,在美国高校中有最为完善的校友联谊机构。以华盛顿大学为例,该校校友联谊会已成立四十多年,人员达数百名,平均每年为学校募得的捐赠达数亿美元。再如哈佛大学的私人捐赠基金,曾一度达到370亿美元。巨额的社会捐赠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迅猛发展。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虽然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仍然难以满足需求。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地方性高校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高校的经验依然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