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结合 画面灵动

2015-02-1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5年46期
关键词:青翠选段窗子

【技法简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仅68个字,但摄入的景物却多达十来种,且众多景物逐一推至镜头,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勃勃生机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但綜合起来,不外乎静景和动景两种景物。一静一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感,而且还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消长气息。

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前三句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俊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由清流写到两边的景物,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后两句,作者选取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山川之美。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入耳聪目明,如悟禅机。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晖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起阵阵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于如此美景之中,不自觉地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

【延伸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凄清;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在选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观日出”为内容,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则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青翠选段窗子
《拔哥》尾声选段
我害怕我跑出去
多日秋雨逢晴有作
快把窗子打开
望玉女峰
A Rose In May
朱紫滢??《匆匆》 选段
再见了,可鲁
书摘·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