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2015-02-11颜正恕

科技资讯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摘 要:该文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教育过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广泛融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建构原则和架构。该文成果强调在真实情景下,在设计、执行、分析、重新设计的持续循环过程中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努力促成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融合体系的科学对接。为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改革起到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素养 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 互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89-01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通存在专业技能不错、文化基础不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操作技能熟练、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阻碍个人升迁和发展;通过学校的专门素养教育,工作也能脚踏实地,但容易随遇而安,缺乏继续发展的动力;根据“麦克斯调查公司”对高职院校的评测显示,高职院校就业率明显提升,但是职后不稳定,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和家庭的重要关注焦点,如何培养德专双修,职业素养和个人专业发展密切结合,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职业素养是专业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

1 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体系建构原则

1.1 体系应能够科学地培养隐性素养

根据“冰山”理论,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部分往往集中在冰山以下亟待开发和培养,且这些能力往往具有开发性强、适应性好、可迁移的特点;对人的终身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由于大学前的培育没有介入或极少介入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在大学期间结合专业教育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培养成为学生进入职场前有职业素养养成的最后机会,意义重大。

1.2 体系应该建立在建构理论、行为导向教学理论,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理论等职业教育理论上

理论包括人才第一质量的人才培养理论、公司制全员全程化培养平台建设理论、一体多元化四结合培养模式建构理论、行为态度表现导向培养目标体系建设理论、职业学习与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建设理论、职业学习与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构理论,社会化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理论。

1.3 体系应能运用现代产业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由于社会产业发展、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双重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员工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性的培养,在企业与员工间架起互包互容、健康发展并具有广泛竞争力的桥梁。而在体系研究过程中要符合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理论,加强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核心能力渗透与应用,避免用选修课、讲座等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灌输”的方式组织教学,采取短期突击培训考证的方式做表面文章。

2 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的改革与设计遵循问题提出与思路酝酿、理论创新与可行论证、组织实施与典型培育、全面推广与持续发展等四个阶段。主要举措有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建立投入保障体系、科研引导体系;试点单位引领,一体多元推进策略等。

(2)通过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企业场景,构建基于模拟或者真实的企业的全员全程化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制定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自由度高的教学管理制度,将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和党群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现有的课堂训练、职业考证体系、校园责任文化和养成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竞赛体系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职业素养互渗的职业素养养成系统。

(3)在专业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设计充分结合日常养成体系,使用考证、实践体系进行成效评估,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岗位素养训练兼顾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推荐积极的激励政策,使整个体系更加完善合理。

(4)在校内条件暂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适时适当引入职业素养的社会化考评认证体系,构建考评认证标准体系、学校和第三方实施的社会化考评认证组织管理体系,来评估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和培养成效,同时明确今后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5)构建职业素养和专业教育互渗的保障体系,培养相关专职教师队伍,鼓励开展相关科研项目,进行专项经费支持制度、提供软硬件方面的统筹保障。

3 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实施研究

3.1 建设完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

学校制定专业课程引入或者说是结合职业素养培训内容的指导性意见,同时配置相关的训练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指导性意见和要求,例如为电子信息类制定“电子信息类课程职业素养养成训练指导意见”,“训练课程标准导引”以及配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内容。

3.2 职业素养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模式

可以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的组织模式,根据已经制定的教学设计指导意见,将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根据岗位、课程安排、学生接受程度进行模块化,让教师根据特定课程优选部分或者全部模块与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提高训练准确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3.3 课内外结合,课程与第二、三课堂联动

由于加大了训练力度,要达到目标,每个模块的训练课时会远远不够,就需要把部分训练延伸到课外,把课程的训练项目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在校园内引进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团队精神和精业精神。

4 结语

通过上述方式,使学生经过融入了职业素养的教学活动、日常养成、顶岗实习等方式的锻炼,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岗位职责、使其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得到了较大提升,增强了这些准职业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157-159.

[2] 颜正恕.全员全程“教、赛”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 以“网络结构化布线”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4(15):26-28.

[3] 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9):48-5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