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现状分析

2015-02-11韩红梅

天津护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品我院报告

韩红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2-4],ADR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国家加大了对ADR的监管力度,随着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各级医务人员对ADR的报告意识逐渐增强[5]。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ADR引起的严重危害,开展ADR监测,并及时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现对护士在ADR监测工作的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 发生ADR的原因分析

1.1 与给药途径有关 沈飞云[6]报道静脉注射给药ADR的发生比例高于口服给药,其主要原因是药物经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人体,没有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静脉注射给药对药品的质量要求高,用药的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为保持注射剂的稳定性而加有很多附加剂,如:PH值调节剂、防腐剂等,这些均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王爱群等[7]也报道静脉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发生ADR最多的,占84.80%。

1.2 与药品有关 廖慧[8]报道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与其药品种类多、临床应用广泛、无指征滥用、不合理联合应用、超剂量频繁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现状有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用药或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有关。

1.3 中药致ADR的原因

1.3.1 中药制作工艺、质量标准不完善、疗效不确切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复杂,成品中含有多种成分,如异性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既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同时也存在超剂量使用或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9]。

1.3.2 稀释剂选择不合理 很多中药注射剂如喜炎平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pH值偏酸性,与电解质溶剂如氯化钠注射液等配伍会产生盐析现象,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从而产生不良反应[10]。

1.3.3 不使用冲管液 一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中药、化学药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应采用空白液体冲洗输液器,以免两种药物在输液器内发生反应,从而避免浑浊、沉淀、变色、气泡等现象的产生。因为两种药物混合后药物PH值可能会产生变化,改变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如不同酸碱度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的分解产物、副产物,或使药物的溶解、溶胶状态被破坏等,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1]。

1.4 联合用药易产生ADR 徐仙娥等[12]报道,临床上为了增强疗效、多病同治往往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一种药物对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作用点的干扰均能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当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时,ADR的发生率为3.5%;当联合用药超过4种以上时,ADR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当6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ADR的发生率为10%。

2 护士在ADR上报工作中的现状

2.1 护士对ADR隐瞒不报、漏报等现象较为普遍 张冬林[13]等调查了210名护理人员,发现只有31%的护士进行了正式报告,50.87%的护理人员认为临床工作压力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上报。49.52%的护理人员不了解报告程序、专业机构及国家对ADR施行逐级、定期报告的制度及重要性,这些均导致ADR发生后不能及时地上报。

2.2 ADR报告不规范 张绍国[14]报道发现在ADR上报过程中存在报告不规范的共性问题,一些项目空缺,如联系方式常常漏写,药品批号大多数填写的是国药准字号而不是药品本身的批号;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填写的是疾病名称或药品名称而不是事件名称;用药原因和原发疾病不一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的不规范或过于简单,导致上报信息不全,不能追溯ADR的具体情况。

2.3 护士报告意识较淡薄或经验不足 邱斐[15]等在调查中发现,63.92%的护士认为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已众所周知,没有必要上报;60.82%的护士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不能判定是药物不良反应还是疾病本身的临床症状。这说明护士一方面缺乏对ADR的重视,报告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她们虽然具备一些ADR的相关知识,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不够强,在ADR的判定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护士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优势

护士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在ADR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16]。护士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患者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住院患者给药的全过程,最能了解患者主观和客观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ADR,为医师、临床药师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和诊疗依据。薛桂琴[17]通过日常工作实例,列举了护士在药品的领取、配置、分发、实施治疗、使用观察等各个工作环节的重要作用,认为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安全用药的细节管理,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觉,加强防范,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李银鲜[18]认为静脉输液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药物配制是静脉输液的前奏,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尤其在首次使用新药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观察任务。徐丽华等[19]对403例抗感染类药物ADR报告病例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报告人专业与填写状况等分类统计评价中发现护士对于全身性损害、外周血管损害的报告比例较高,如皮疹、静脉炎,这与护士在临床一线进行护理操作和观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此类ADR有关。护士在患者用药全程即从医生开药做好督促、开好药后完成执行、患者用药后进行监护、患者发生ADR时做好应对工作,对减少ADR发生及上报将起到积极作用。

4 提高ADR监测质量的措施

4.1 护士长作为责任人 盛芝仁[20]等报道,护士长作为责任人利于ADR监测工作的落实。护士长作为网络终端责任人,能够督促护士在ADR的监测中发挥作用,确保ADR监测工作的各环节得到落实。护士长承担着督促医生、护士观察和报告ADR的责任。以往护士一旦发现疑似ADR立即通知医生,等医生下达医嘱再进行处理,护士缺乏主动性。现在将这一流程改为护士在汇报医生的同时还要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负责督促医生、护士共同进行跟踪监测,必要时请药剂科专职监测员指导,完成ADR报告的填写。

4.2 加强ADR政策宣传和专业培训 时娟[21]认为应加强ADR政策宣传和专业培训。章泾萍[22]等在调查中发现,高年资护士和管理者接受ADR相关知识的培训较多,加之其临床经验丰富,她们对ADR的认识较为深刻和准确。而在校学生和低年资护士接受ADR培训较少,所以年轻护士对ADR掌握的情况相对较差,不能及时发现ADR的发生。建议在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增加ADR知识的培训内容,各科室参加ADR培训的护士要将学习内容及时在科室传达,使得ADR知识人人掌握。

4.3 加强新上市药品药物知识的学习 辛华雯[23]等认为,护士应及时学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专科药物知识,掌握用药过程中观察的重点内容。新药上市前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受到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严、目的单纯等等原因,一些ADR发生频率低于1%和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或迟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被发现,新药品上市被临床广泛使用后,随着用药病例增多,患者和疾病的复杂化等影响,药物对特定患者产生特殊影响的案例逐渐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增大。因此,应加强对新上市药品说明书的学习,关注其药物不良反应。

4.4 改革上报模式 周杏花[24]等认为采用纸质报表填写繁琐,且部分填写人员字迹潦草,漏填的项目较多,来回修改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应开发网上ADR监测上报系统,采用与国家ADR监测中心呈报系统一样的格式,由监测员在病房上报后进行网上提交,医院监测小组每天进行审核,不合格的报表退回病区修改,合格报表复制后则通过外网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呈报系统。采用此种方式简化了上报程序,提高了上报效率。同时通过上报系统的检索统计功能,可便于进行阶段性汇总分析,利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综上所述,护士是直接从事给药和护理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密切接触,因此加强护士对ADR的报告意识,有助于提高ADR的报告率。应注意对护士进行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识别ADR的能力,从而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1〕薛水兰,黄荔红,陈世雄,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90.

〔2〕廖础欣,李雪芹,王桂凤,等.我院2011年221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74.

〔3〕邹元平,林宇,邢珂,等.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95.

〔4〕蒋名义.13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总结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30.

〔5〕解家玲,李海军.2011年我院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69.

〔6〕沈飞云.我院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品评价,2013,(4):32-35.

〔7〕王爱群,赵广玉,吴文宏.我院4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10):924-926.

〔8〕廖慧.我院 2006-2010年 7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6):4402.

〔9〕廖燕玲.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2011,11(11):1042.

〔10〕韩红梅,支英杰.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18):2758-2759.

〔11〕肖宇博,葛卫红,于锋.抗菌药物管理计划[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5):403-406.

〔12〕徐仙娥,冯斐.我院2008年至2009年3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6):62-646.

〔13〕张冬林,张程亮,胡友珍.护士参与不良反应监测存在问题调研[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5):238.

〔14〕张绍国.医疗机构药品库房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1576-1577.

〔15〕邱斐,罗彩云,杨月玲.护士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缺陷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7):49.

〔16〕张冬林,汪震,任秀华,等.我国护士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94-96.

〔17〕薛桂琴.护士在药物治疗环节防范医疗风险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9):71-73.

〔18〕李银鲜.加强护士在使用新药中的监测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683-684.

〔19〕徐丽华,朱青.从护理角度剖析403例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J].护理学杂志,2011,26(22):93-95.

〔20〕盛芝仁,黄善定,杨青雅,等.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09.

〔21〕时娟.289名护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0):2664.

〔22〕章泾萍,何圣红,吕建萍,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94.

〔23〕辛华雯,曾繁典,刘静.药品使用的风险管理[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14(4):205-208.

〔24〕周杏花,史红军.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药房,2011,22(44):4222.

猜你喜欢

药品我院报告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报告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报告
报告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