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始于六度
2015-02-10鲁红
鲁红
作文一直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不少学生常常觉得生活千篇一律,没有东西可写;或是写的作文成了华丽辞藻的堆砌,不能做到有血有肉;或是心有感触,而笔下无情,甚至到了“无米下锅”和“无情可抒”的地步。学生作文的这种“缺钙”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学生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厚度
“厚度”在作文中主要指的是内容方面。那么如何使作文有厚度呢?这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1.课本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代表之作,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会大有收获。走进书,走近古往今来的圣杰,在历史烟云中,看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听苏轼的“惊涛拍岸”和柳永的“寒蝉凄切”;体味亡国之君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杜甫的“长使英雄泪满襟”。走进《再别康桥》,体会什么才是“爱到深处已无声”的意境;走进《陈情表》,唤醒我们对父母至亲日渐淡漠的关爱……读书,会让我们理解一份历史,领悟一份人生。课文就是我们写作的“后花园”。
如王明超同学在学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写道:“你曾追求一生,你曾无数次迷茫,但你以乐观为剑,以豁达为力量,划破命运的不幸,你让自己稳稳地站立。风扬青丝,你英气逼发;雪扫白鬓,你依旧是在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你的一生,如诗壮丽;你的一生,如词激昂。江山代代有人杰,浩浩正气永不老。壮哉,你,永远闪耀文坛的东坡居士,你是历史中不朽的传奇,你拥有永不褪去的光芒。风雨交加,我知道有你走过的地方,必定晴空万丈,洒满艳阳!”
2.阅读
培根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阅读,不单单是一种读书的过程,更是丰富自己、充实人生的一种方式,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3.周围的人和事
学生每天大多时间都在校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如果练就一双慧眼,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那么作文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如校园内举行运动会,学生要会观察运动员的神态、动作,以及比赛的场景和过程,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激动人心的广播稿。参加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提高语言思维能力。
如刘浩同学在开运动会看到有些同学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时写道:“别让灵魂失落,别让心灵沮丧,别让生活变成泡影,别让未来变成奢望。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宽阔,让它拥有快乐的力量,支撑起灵魂的重量。让我们勇敢地接受暴风雨的洗礼,让烈日照亮我们宽阔的心房,让面容永远朝向充满阳光的方向,就像向日葵自信而坚定地向上生长,像油轮冲破凶猛的海浪,像雄鹰搏击无边的苍穹,因为真正的辽阔才是快乐存在的方向。”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人是我们成长的导师和伙伴。在温馨的环境下成长,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生活,发现亲情之美。
学生虽然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内,但不能脱离周围的社会环境。老师可以根据一些敏感的或是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是采取书面还是口头训练的形式,关键是要开阔其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要拥有锐利的眼光,捕捉发生在自己身上、身边和社会上的生活花絮,用真情的笔墨留住多彩的青春时光。用心发现,感悟生活,即使是平凡、普通甚至枯燥的世界,也有蕴含其中的趣味。
二、亮度
“亮度”在作文中主要通过语言、书写、结构、创新意识等四个方面来体现。
1.作文的语言
包括标题、开头、主体部分、结尾。
标题要紧扣文章主旨,可采用修辞,化用成语、名言、诗词等形式,切忌空而大;开篇点题要有自己的观点,适时点题;主体部分在行文过程中,要不时出现表现文章主题的关键点;结尾要有总结,有深度的归纳,还要扣题,形成首尾呼应。
2.作文的书写
书写是语文基本素养之一,高考作文对书写的基本要求是认真、清楚。所以写字不能连笔,不能出格,不能涂抹,不能划线,当然字也不能太小。书写,关键是态度,不要求讲究书法艺术,只要最基本的认真清楚,这点人人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因为只有取得了这张“通行证”,才有可能得到高分,才能不在小处失大分。
3.作文的结构
作文的结构方式很多,可以写题记,显得提纲挈领,先声夺人;可以写小标题,脉络分明,思路清晰;还可以是对唐诗宋词的拆解,一句诗就是一个标题,将观点和材料融入其中……当然写作要根据行文需要选择最佳形式。
4.作文的创新意识
学会从标题、形式、主旨立意等各个角度使作文增色的写法。调动自己的经历储备,从自己亲历的事情中取材。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同样的问题要多方面认识,要求推陈出新,与众不同。
三、气度
“气度”主要指的是作文的感情,一篇优秀的富有气度的作文,其中抒发的感情一定要积极向上、鼓舞士气、催人进取、让人追求。
言为心声,作文如做人。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等,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身上最吸引人的,正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伟大的悲天悯人的气度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情与热爱。而现代人如果家里的屋子破了,恐怕很难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可能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襟和为理想而舍弃一切的豪情。所以,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作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下功夫——内心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唯有如此,笔下的作文才会积极向上,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
做到作文有气度,就要眼光向外,关注广阔的人生,体察纷纭的外部世界,国家与社会,人类与自然,战争与和平,历史与未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文。有气度的作文离不开丰厚的阅读积累。阅读积累充足,思维灵感才能随时被激活,写作时才能自如倾吐,文气如海。写出有气度的作文还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有大胸襟、大气魄才能有大气作文,热爱人生,富于理想,才能用一种人文情怀去穿越时空,发掘文化,关注人类的情感和生存等大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心灵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作文也因之自由舒展,意境开阔,呈现出一种超乎时空的大境界。endprint
读有气度的作文,会让我们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热情。写充满气度的作文,会让我们从小我到大我,走向更高的写作境界。
四、深度
所谓“深度”,主要指的是作文要写出别人未发现的、思想认识有一定深度的有个性、有新意、有风格的作品立意。如何才能使作文表现出深度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阅读的积累中,提炼素材,发现新的、深刻的观点和自己独到的认识。这一点必须建立在生活中丰富的积淀之上。
从2001年高考等级评分标准来看,基础等级中的一等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等要求,和发展等级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有意境”“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文句有意蕴”等要求,都是在呼唤有深度的作品。
比如,同样是写母亲,有同学写道:
母亲的爱留在我的心中,用温暖、关怀伴着我。但我却借用沧桑的岁月,把痛苦、伤心、哀怨刻在了母亲的记忆里。
怨母亲不会识字,但母亲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气母亲不会关心,但母亲却把真心给了我。
叹母亲落后,但母亲却把受教育的权利给了我……
仅仅因为,我是母亲的另一半。
母亲的心一半给了无情的土地,一半给了吝啬的我,但母亲却不求回报,依然付出着,微笑着……
无疑,这样的作文是能吸引人眼球的,因为它不是千篇一律地重复,而是有着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因而,要想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就一定要用敏感的心关注生活,用智慧的心解读生活。
五、精度
“精度”主要指的是作文的语言要“精练”,不能拖泥带水,给人凑字之感。这就对作文的标题、小标题、开头、结尾、文中议论性语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内容充实,又要语言精练。当然要做到言简意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阐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广泛阅读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每天练一点,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换彼此的随笔作文,日积月累,作文就一定会有起色。
六、速度
一篇好的作文,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光有质量还不行,还必须讲究速度。试想,150分钟的考场时间里,只有60分钟是完整地属于作文的。而在这部分时间里,考生要做的不光是写出来,还有立意、构思、选取素材、谋篇布局等,所有这一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质量,也要速度,二者缺一不可。要在紧张的考场上写出优秀作文,没有平时的练笔积淀就不可能。所以,平时就要坚持每天写一点,每天读一点,每天改一点,这样,在考场上,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写作不难,只要有心,让我们从“六度”着手,成就我们的快乐作文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