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背后的动人故事
2015-02-10熊坤静
熊坤静
摩擦引发流血冲突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利用其在中国新疆的特殊影响,一开始通过其驻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的领事馆、苏侨协会和苏联侨民,不断地给中国公民非法发放苏联护照和苏联身份证件,在中国居民中散布谣言,挑拨离间,诱使中国公民背离祖国,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与新疆当地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公开鼓动和组织中国居民非法外逃。自1962年4月8日起,新疆伊犁、塔城两个地区下辖的塔城、裕民、霍城和额敏等县的边境居民非法外逃去苏者达5.6万多人,带走牲畜30多万头,致使40多万亩土地未能播种,大量已播种土地荒芜,有的县及公社机关陷于瘫痪,史称“伊塔事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党委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自5月11日起,先后抽调选派干部、职工17560人组成工作队,奔赴指定地点执行“三代”(指代耕、代牧、代管)任务。
江苏支边青年、时为兵团工2师12团火焰山化工厂女职工的孙龙珍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加入了“三代”工作队。
当时的边境很不稳定,中苏双方时有摩擦。1969年6月10日,161团牧工张成山放牧的羊群走进了当时被苏联单方面认定的“争议区”。等张成山反应过来正要上前拦阻羊群时,对面跑过来一名骑着顿河马的苏联边防巡逻兵,不由分说就将他给强行绑架了。
“快来人啊!我们的人被绑架了!”当身怀六甲的孙龙珍也操起铁锹准备出发时,小姑子上前劝阻说:“嫂子,你有身孕,我替你去!”
“不,我是民兵!”
就在距离事发地百米远的地方,这群奔涌而来的兵团职工突然遭到对方哨所的机枪扫射,其中一颗子弹射进了孙龙珍的胸膛。孙龙珍光荣牺牲,腹中的胎儿还在蠕动……
在排长李永强的带领下,附近的边防战士们奋起还击,当场击毙了6名苏军。这就是著名的“塔斯提事件”,亦称“孙龙珍事件”。
遵照孙龙珍家人的要求,战友们把她的遗体安葬在塔斯提河畔。
“孙龙珍事件”之后,苏方在张成山年年放牧的冬窝子处拉起了一道铁丝网,自己强行划分了国界。但是苏军白天刚拉好,晚上就被我边防居民给拆除了,如此你拉我拆了几个回合之后,铁丝网终究没有拉成。1974年,新疆军区决定在塔斯提河畔设立边防哨所,隶属于军区边防6团,所址就选在离孙龙珍烈士墓不远的一个山岗上。
艰难存活的小白杨
1983年春,塔斯提边防哨所的锡伯族战士程富盛,回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孙扎齐牛录公社探亲。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团坐在一起吃饭时,小程无比自豪地讲述了哨所的光荣历史以及战友们戍边卫国的一些感人事迹,同时也说到了因哨所生活单调、寂寞,以至战友们思乡心切的情况。其中孙龙珍烈士的故事着实让小程的老母亲感佩不已,而儿子所在哨所环境恶劣,炎炎夏日甚至连一棵遮荫纳凉的树都没有的无情现实又使老母亲难过万分。小程离家归队那天,她把自家培育的20株白杨树苗郑重其事地交到儿子手中,再三叮嘱说:“锡伯族有卫国戍边的传统,你要像先辈一样,在部队好好干。一定要种活这些树苗,让白杨树陪伴你们守卫好祖国的边防……”
见到程富盛背回的树苗,战友们甭提有多高兴了,但考虑到哨所周围多为沙砾石子所覆盖,下面的土质碱性很大,且方圆5公里之内没有水源,小树很难成活。战士们又不免心情沉重起来。
面对困难,大家没有气馁,下了岗哨的战士硬是轮流把黑土从10多公里外背上哨所。植树那天,官兵们抢着挖坑,尔后再培上黑土、背水浇树,20棵小白杨喜盈盈地排列在哨所的房前屋后。为了这20棵小树尽快成长,战士们一改原先每星期到5公里外的布尔干河背一次水为每天背一趟,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战士们还改变了生活习惯,每日洗脸不擦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以便把这些用过的水积下来,再去浇灌小白杨。
即便如此,两个多月后,小白杨因不堪忍受干旱高温、风沙肆虐,有19棵树苗相继枯死,唯有离哨所最近的那棵还在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着。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这棵小白杨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创作歌曲《小白杨》
官兵们悉心照料小白杨的故事被哨所的一名战士写进了日记,其中有“小白杨陪我一起守边防”的句子。当哨所办宣传板报时,这篇日记遂被抄在了黑板报上。
这年夏天,来新疆边防部队采风的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在塔斯提边防连无意间看到了那块写着小白杨感人故事的黑板报。他顺藤摸瓜,专门进行了一番了解,并索看了那位战士的日记,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当晚,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哨楼上那手握钢枪的战士、哨楼边那沙沙作响的白杨树,这一画面使他激动得夜不能寐,遂提笔一气写出了《小白杨》歌词。不久,该歌词经军旅作曲家刘志谱曲之后,那优美的旋律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1984年庆“八一”文艺晚会上,歌唱家阎维文首次公开演唱了歌曲《小白杨》,博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再度亮相荧屏,从而使它进一步走入千家万户,为全国人民所耳熟能详。阎维文因此而声名大噪,迅速走红。此后,随着《小白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部队的广泛传唱,位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境内的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塔斯提边防哨所,在一夜之间广为人知。2003年,该哨所更名为“小白杨哨所”。
如今,那棵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高达30多米、需要两个人才能合围的参天大树。年复一年,尽管哨所的卫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就像这棵挺拔伟岸的白杨树一样,为扎根新疆、戍边卫国而无私奉献的红心却永远不变。官兵们在树旁的斜坡上用白灰和石块堆砌出一行清晰醒目的大字:“发扬小白杨精神,守好祖国西大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