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六个原则与德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2015-02-10何学军
何学军
素质是构成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素,它是在个体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则是对受教育者实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是渗透性教育、养成性教育和体验性教育。素质教育也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因此,它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品质和培养学生能力。[1]
一素质教育的六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由学生模拟现实社会问题自编自演反映德育问题的短小剧目,然后进行案例评析。在编写过程中,锻炼了技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了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这样就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2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品德、智力、能力、独立性与自主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能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独具慧眼,能发现并放大这些闪光点,引导他们勤学、善问、慎思、明辨、笃行,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际决策与伦理判断能力很有价值。
3民主性原则
素质教育中的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的基础是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情感,用爱播撒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平台。而不正确的师道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不利于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在系统发展上,即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等方面,关键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推动发展,发展完善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或许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或许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或许有爱迪生。”教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5愉悦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愉悦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善学、会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该是一位充满人性的美育家,以充满美感的教育,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领悟、品赏学习生活中的美,使其心灵、情感、行为趋向高尚、纯粹、道德。能脱离低级趣味,摒弃轻浮粗糙。
6创造性原则
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原则是指培养学生有效地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如教师要求学生编有关德育的报纸,这种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经验,他们独立思考,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探索未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培养他们发展多向、逆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训练的绝对化,还要珍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激励学生“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要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树立人人创新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异的思维,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搭建人人成功的舞台。
二素质教育对德育教师的要求
在索质教育中,知识是基本、能力是关键、人格是根本。而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点。[2]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德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良好的素质是德育教师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1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是德育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古往今来,人们尊敬教师,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随时随地接受着学生们的检验与评价。所以,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学做真人,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自身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吉思妞老师,面对聋哑儿童这些特殊的学生,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正是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这种良心爱心,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2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德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的大脑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直等待点燃的火炬。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只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德育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学习暂时落伍的学生。常有这样的情况,德育教师关心体贴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进步就快,学习劲头也足。反之,学生有抵触情绪,教学就难以搞好,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松懈,更谈不上进行素质教育了。endprint
3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从当前德育教师的素质来看,非学者化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社会上有些人甚至认为:数理化是“硬件”,德育是“软件”。教数理化不能凑合,教德育可以凑合。这实在是大谬之见,客观地说,德育课不仅难教,而且收效慢。一个德育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想把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是完全不可能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名师出高徒”的俗语,都生动地说明,学识是对德育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教师只有一杯水,那么怎能为人师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仅作一支燃烧的蜡烛,而应该作时时能自我充电的台灯。由于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如果德育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裕如。
4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个性素质。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只有学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算够,还必须具备个性素质。因为德育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个性塑着学生的个性”。他断言:“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可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关键是要培养德育教师的个性素质。树立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外,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也是德育教师应具备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系统的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创设适宜的教育条件,以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红芳.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 2010(12):35-36.
[2]杨增菊.素质教育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点[J].教育与职业,2008(10 ):113-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