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浅议

2015-02-10陈丽华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建设

陈丽华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 临沂 273400)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浅议

陈丽华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 临沂 273400)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意义重大,但是一些高校和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认识误区,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还有诸多不当。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校 师德建设 问题研究

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加强师德建设,也取得较好的成效。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在“加强师德建设”这一问题上,某些高校及高校教师在认识、思路及行动上仍然存在偏差,不仅损害师德建设的先进内涵,而且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亟待纠正。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认识误区

认识不清则方向不明,部分高校及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颇甚至错误,曲解了师德建设的内涵和宗旨,多走了不少弯路、歧路。

1.误区A:把“师德建设”等同于“纠正不良师德”。

也许因为受到一些负面现象和新闻的影响,某些人一看到或听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首先想到的是学术不端、道德败坏等重大不良师德问题。这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潜意识上把“师德建设”和“纠正不良师德”对号入座、画上等号便有进入思想误区的可能。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引导下,某些教师“顺其自然”地认为不良师德跟自己沾不上关系,更没有改的必要,于是坏的师德问题没有,好的师德师风不争取,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介于好坏之间的“中间地带”,给师德建设产生较严重的消极影响,跟“青蛙躺进了温水中”一样,时间久了带给人的是麻木、机械呆板和停滞不前。高校教师不应只是满足于自己没有明显的不良作风,而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离好的师德师风有多近、有多远,从思想态度到实际行动上敢于争先、勇于争优,这才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题中之意。

2.误区B:把“加强师德建设”同“提升业务水平”割裂开来。

某些教师认为,加强师德建设是关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思想品质方面的问题,跟提升业务水平是两码事,违背“加强师德建设”的宗旨。“学术责任是高校教师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特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操守的优劣”[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就是为了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而教师是否具有提升业务能力的责任意识是反映师德高低的重要方面。如果仅把师德建设归囿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势必虚化、弱化师德建设的先进内涵和指导作用。其实,我们要加强的师德建设涉及每个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涉及每个教师的思想态度和实际行动。高校教师应当把加强师德建设和提升业务水平结合起来,严格要求、不甘落后,争做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争当师德建设的先进楷模。

3.误区C:把“加强师德建设”当做“阶段性活动”。

还有一些高校和教师把加强师德建设当做阶段性活动,思想上自然也就把它看做一项临时性的任务对待,上级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时,便抓一抓、紧一紧。时间一久,便又把师德建设抛到九霄云外,丢到爪哇国里。这种错误思想反映出,没有把师德建设内化为主动的需要、自觉的追求,而是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应付状态,稀里糊涂地“过”,糊糊弄弄地“改”,不良效果可想而知。加强师德建设绝非小事,它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是对教师思想行为的自律自查,是对校风师风的洗礼净化,也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师德建设绝非易事,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与坚持,更需要有使自己“日日新,又日新”的勇气和决心。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存在不当

1.标准模糊,导向不明。

某些高校要求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仅仅是泛泛而谈,对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考核标准没有明确,要求没有细化、量化到教师身上,以至于某些只知道学术不端、道德败坏这样的重大不良行为有悖师道尊严,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才算符合师德建设要求。高校师德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如果没有一定的明确要求和评判标准,操作起来就会盲目、无序。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岗位职责及不同领域的工作重点和特殊要求,构建科学详细、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制定的标准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例如,对领导干部要突出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要求,对任课教师突出教学科研的态度、能力和成绩等要求,对工勤人员突出勤恳敬业、热情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重宣传,轻实践。

某些高校加强师德建设仅仅停留在宣传上级政策、精神上,热衷于给教师谈规范、提要求,过于倚重口头教育。诚然,用宣传教育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实践活动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与行为连接起来,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不仅离不开实践,而且实践可以使道德内容更丰富,使道德认识更深刻”[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深化,高校应该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增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进而把正确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3.示范引领不够,缺少良好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为更多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可事实上,很多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却经常忽略发挥周围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营造出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作为人的本能,大家会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周围发生的事情格外关注。因此,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往往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提炼名师风采、师德典型,让师德建设更具体化、生动化、真实化,以点带面地推动全面、提升整体,形成人人重师德、处处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4.缺少动态监督,不能及时干预。

有效的监督可以起到提醒、警示、教育的作用,督促广大高校教师少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但是某些高校缺乏对教师思想行为的适时监督,不能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干预、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一旦出现重大师德问题,只能被动应付处理,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术不端、道德败坏、缺乏敬业精神等不良行为绝非形成于一日,必然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能及时发现处理,便可以得到有效遏制。高校作为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师德监督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师德情况收集掌握和反映处理制度,发现苗头及时干预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转型期,经济社会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多元混乱的利益诉求和社会意识,出现了诸多消极价值观念和负面现象,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不加分析和选择地盲目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导致高校里出现了享乐主义、权钱交易、学术功利等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3]。近几年,一些高校教师出现的负面新闻、现象,都在提醒社会加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该立足问题解决问题,不应该低头走路,高校和高校教师应经常抬头望望、回头看看,寻找在师德建设上还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和方法不足;要“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4]。

[1]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2]袁兆春.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13-314.

[3]邵红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4]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EB].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 usiness/htmlfiles/moe/s7002/201410/xxgk_175746.html,2014-09-30.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建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