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医工对医学装备的自修难点与破解途径初探

2015-02-10袁秉睿通讯作者刘忠全牟强善

医疗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工备件装备

袁秉睿(通讯作者),刘忠全,俞 泓,付 东,牟强善

(1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石化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60;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山东日照276800)

医院医工对医学装备的自修难点与破解途径初探

袁秉睿1(通讯作者),刘忠全1,俞 泓1,付 东1,牟强善2

(1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石化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60;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山东日照276800)

本文简述现在医院设备科临床医学工程师们在医学装备自行维修时存在的工作难点的原因,针对目前国内综合性医院医工们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现难点的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难点破解途径。

医院医工;医学装备;自修难点;破解途径;维修垄断

医院医工队伍是医院医疗设备器械管理和维护的不可缺失的力量,他们长期工作在医院,具有责任感强、掌握故障历史和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承担部分设备一体化维修服务工作,但在专业技术方面和备件资源方面存在劣势[1]。

1 自修难点

目前,医院医工的自修的难点在于无技术资料、备件垄断和时间不允许三方面,加上医院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状使得医学装备对医工的服务时效要求更加迫切。医院医工对医学装备自行维修的难点根源与表现具体情况如下:

(1)医院医工管理现状影响医工的工作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及医院后勤社会化对医工冲击较大,一度产生存废之争。医院对于医院设备科的管理,也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维修轻保养、重保修轻培训的问题,医院对于医工人员也存在医疗、医技、后勤分时间、分地点的多角色认定,对于医工人员的身份定位不明确。

(2)医院医学工程管理部门名称不统一,职责不明确,没有实施人员准入制度。造成医院医工人员什么都修、什么都可以管,可是又什么都不管。

(3)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对于技术资料和维修备件的垄断。出于技术保密和售后服务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尤其是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开放的维修备件渠道,以维修密码、专用器件为障碍,以各种保修合同的形式对其生产的医疗设备进行有偿甚至高价服务[2]。

(4)医院医工学科来源复杂,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职称序列不明确、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在医院科室中地位偏低,专业外出培训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高水平医工人才流失严重。

2 破解途径

针对以上医院医工队伍中的种种医工难题与现状,我们认为破解当前医院医工自修难点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加强医院医工队伍建设。可以借鉴香港地区医工管理模式,使具有临床否决权、日常质控权和代表政府监管部门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管之职能,实行注册医学工程师制度,要明确医工人员在全院技术人员中的配备比例。我们也要要求厂家提供维修资料和备件库开放,成立医工人才库,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医工参与,以便在政策法规上和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厂商提供维修资料与配件;政策上和实践中允许医工像医生一样可以多点执业[3]。

(2)医院管理层面加强医工学科建设。医院主要领导要明确医院里非核心技术可以外包,医工同样也属于核心技术,不可外包。医院上下要形成医学装备售后服务新的共识:医学装备维修业务应该由厂家、医院医工和社会力量多方承担。医工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医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各家医院要提供条件使各家医院的医工间资源共享,医院间医工加强交流与合作,放弃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在本地区联合建立起完备的医学装备质控体系,而这是任何一家普通规模综合性医院的财力物力人力难以做到的。

(3)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医工联盟,横向合作资源共享,提高维修时效性。厂商与医院的关系既合作又竞争。鉴于目前第三方服务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实力和服务理念确实不理想的现状,医院联合起来反对生产厂家的技术与备件垄断,支持公平竞争。可以考虑成立第三方服务公司参与、多种服务形式共存的维修管理公司,为一家医院全部保修业务或几家医院的同类设备保修进行打包,以争取更大话语权。建议成立区域性维修联盟,每家医院不同的备件库存,可以保证各家参加维修联盟医院的设备运行。

建立维修联盟可以更加强大医工自身整体实力。组建维修联盟可以考虑由当地卫生局组织协调、各家医院参与,凝聚力量,反垄断。

(4)医工要自身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医工人员首先要树立医疗设备是可修的信心,要有为行业长期服务思想,有突破思想,成功要有正确的思想来指导。

医院里医工们每天、每周、每月都做一些事情,就会工作做得更好。各地医工学会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使广大医工组织起来共同进步[4]。

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高水平医工的专业课件,与广大医工分享医工经验,促进共同成长,实现医工服务医工的效果。可以实行线上培训考核和线下技能操作培训,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各级医学工程学会的平台,每年组织对本地区医院的医学工程维修技术人员开展1~2次集中专业技术培训,包括工作原理、维护保养、设备维修等内容,既有知识传授、又有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制度化在职教育,提高医工人员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5]。

[1]冯世领,林思琦,宣海奇.国内医疗设备维修概况及应对思路[J].中国医学装备,2011,(12).

[2]龚世雄,封波,宁友茹,等.进口医疗设备维修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01).

[3]米培霞.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04).

[4]彭达明,黄宗翔,刘曼芳.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明确医学工程师的职能定位[J].医疗设备信息,2005,(11).

[5]牛巧灵,王凤,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0,(09).

R192.9

B

1002-2376(2015)03-0088-02

2014-12-16

猜你喜欢

医工备件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港警新装备
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LIMS课程建设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基于元动作故障树重要度计算的备件预测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