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2015-02-10康凯
康凯
河北省正定县畜牧水产局,河北正定050800
如何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康凯
河北省正定县畜牧水产局,河北正定050800
摘要在政府的倡导、支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奶牛养殖户迅速增加,由于近年来养殖成本逐渐增长及经济形势不稳定,养殖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分析了阻碍奶牛养殖效益提高的常见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经济效益;奶牛养殖;途径
康凯,男,1969年生,高级畜牧师。
牛奶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常见食品,目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因此也带动了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1]。为了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养殖技术。本文探讨了奶牛养殖效益的提升措施,以供参考。
1 阻碍奶牛养殖效益提高的常见原因
导致奶牛养殖效益难以实现有效提升的因素较多,可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
1.1良种率低及成年母牛的产犊率较低
奶牛品种是决定产奶数量及质量的重要原因,在良种率低的情况下,可导致奶牛单产量较低,也难以获得高品质的牛奶。产奶牛及成年母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可造成产犊率低,在产犊率低的情况下可导致鲜奶产量降低,进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1.2饲养管理方式简单、粗放
饲养管理方式不当包括日粮配比不合理及饲料的转化率较低,采用掠夺方式挤奶,奶牛疾病防治不到位等。饲养管理方式不合理可导致产奶胎次明显减少,同时增加生殖疾病、乳房炎等的发病率,进而严重影响产奶后劲,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低下[2]。此外,养殖户不重视积极引进及应用科技技术,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方式等也是阻碍经济效益提高的原因之一。
2 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2.1优选品种,提高产犊率
为了优选奶牛品种,可以从体型、外貌2个方面入手,选择产奶能力良好的奶牛。在外貌方面,可选择嘴宽、鼻孔大、皮薄骨细及面目清秀的奶牛,在体型方面优先选择皮下脂肪沉淀少、被毛光泽度良好、背腰平直及四肢健壮的奶牛。此外,在乳房形状方面,可选择大小适中,乳头呈圆柱形且松散,挤奶前后形状无明显变化,富有弹性且下垂的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淘汰产量低、产奶品质差的奶牛,以优化牛群结构。为了有效提高母牛的产犊率,养殖户应注意在奶牛发情期适时配种,通过提高奶牛的受胎率来增加产犊率。例如,应在拉菲水牛、尼里水牛、摩拉水牛23~25月龄时进行初配,尽量在35~36月龄时实现初次产犊,产犊间隔应≤480 d。一般应将母牛的初配时间定在15~16月龄之间,初次产犊时间应为24~25月龄,产犊间隔应≤380 d,以便使年产犊率≥82%。此外,要注意对牛群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便为产犊率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3]。例如,育成母牛所占比例以13%~17%为宜,初孕牛以12%~15%为宜,成年母牛以60%~65%为宜,犊牛应保持在15%左右。产奶牛在成年母牛中所占比例应为80%。
2.2确保日粮营养均衡,优化日常管理方式
养殖户应根据相应的奶牛管理规范与饲养标准培养青年牛、犊牛,确保日常供给饲料营养均衡,尤其需要重视通过饲料补给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可适量补充菜籽饼、棉籽饼、豆饼、大豆皮、玉米皮及麸皮等饲料。奶牛饲草应优良多样,禁止采用发霉、出现异味或腐烂变质的饲草或饲料喂牛,如条件允许可就近种植青饲玉米、牧草等。供给日粮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奶牛发情、泌乳、排泄、饮水及采食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以及时对日粮配比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合理管理好奶牛的干奶期也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养殖户应注意不得随意缩短干奶期,一般应保持在60 d左右,尽量保证干奶期>45 d,以免因干奶期过短而造成下一期的产奶量受到影响及防止出现掠夺式的生产行为。在挤奶前应适当按摩与认真擦洗奶牛的乳房,根据产奶量情况确定每天挤奶的次数,保证定时挤奶。在挤奶后应采用新洁尔灭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乳头,以预防奶牛出现乳腺炎症。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铁梳子按照从上到下及从前到后的顺序刷拭牛体,以改善牛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提高产奶质量、受胎率、产奶量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养殖奶牛时应注重做好优化选种及饲养管理等工作,以便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对于饲养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要做到环环相扣、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在减少奶牛疾病的基础上提高产奶量,并确保奶质可以达到相应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罗佳捷,吴宗明,张彬,等.金属硫蛋白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4):244-251.
[2]王效琴,梁东丽,王旭东,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3):179-184.
[3]刘开东,柳楠,杜立新,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与健康奶牛嗜中性粒细胞差异蛋白质组的表达分析[J].遗传,2012,34(10):1298-1303.
收稿日期: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