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通济桥
2015-02-10朱展
朱展
在中国,山川众多,河流纵横,桥的种类、数量数不胜数。有古朴典雅型的五亭桥、泸沟桥、赵州桥,也有现代化的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而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余姚城里,桥的种类也是各具风格,其中当属于具有余姚的象征意义的通济桥,最为著名。
俯瞰通济桥,它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横跨姚江,沟通着余姚南北两城的交通往来,原是姚江上最高、最长的三孔两墩的石拱桥。
从通济桥的南面缓步进入,便会显现出无比优美的景色,经历了多年的风霜雨雪,爬山虎用自己的生命给桥的两侧披上了一件绿色大衣,令人叹为观止,从岸边望去,该桥形体右倾,桥下碧波荡漾,桥孔高圆,倒影成环。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在铺满爬山虎的绿叶丛中,在主拱圈两侧边墙上,还刻着一副清秀的楹联,在东侧镌刻的是“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西侧则是“一曲蕙兰飞彩鷁,双城烟雨卧长虹”。
走在桥面上,你又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它给你一种沉稳、庄重、雄伟的气概,给予你一种稳稳当当的安全感,同时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安闲之意。难怪王安石对通济桥赞美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城。”
再看两边石彻的栏杆,桥南坡和北坡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莲花座;与莲花座不同的是,在桥顶刻的却是狮首石像,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又看桥面,都是由整齐规整的石块砌成,共计约106级,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
在通济桥的尽头,可看到在桥旁伫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题写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更突出它的壮观。与通济桥北端相衔接的便是舜江楼以及古时余姚的城墙。通济桥与舜江楼携手屹立在那,美不胜收,到了夜间,灯火辉煌交相辉映,古老的通济桥更加熠熠生辉。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也流传着不少关于通济桥的传说,其中,“智保通济桥”的传说不仅体现出通济桥的历史悠久,也赞扬了勤劳智慧的古余姚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
漫步通济桥,不虚此行,真是美不胜收!
家乡的建筑物是家乡地域特色中的重要标志,建筑物独有的“个性”能为家乡增色不少。抓住这些建筑物的“个性”来写,同样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小作者选取了家乡余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通济桥,抓住了桥的外形特征和桥上景观,让我们领略了历史悠久的通济桥的风采。介绍桥,我们首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介绍桥的总的轮廓和外形;而后重点介绍桥上形形色色的布置和景点,也可以介绍桥上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纵观全文,小作者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是一篇不错的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