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明永历与绍武政权之争
2015-02-10黄淼章
黄淼章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隆武政权的建立与灭亡,以及之后在广东建立并存的永历和绍武政权,两政权同室操戈,对抗清复明的大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绍武政权
中图分类号:K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4-5-9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北京城;次日,崇祯帝朱由检在北京煤山自缢身亡。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八日迎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北京成为清朝首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等,前后共历18年,史称南明。
一、隆武政权建立与灭亡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朝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等,将唐王朱聿键接到福州,经苏观生、黄道周等人的多次劝进,监国于福州,同年闰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是朱元璋九世孙。
隆武政权建立后,除直接控制福建外,两广、江西、湖广、云贵、四川等省的原明朝地方政权都表示愿尊奉隆武帝,朱聿键即位之初,也振作精神,一心试图恢复明朝江山。他宫中没有什么宠妃,只有皇后曾氏。她也知书达理,是一位贤内助。朱聿键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抗战派,收纳李白成农民军余部,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曾收复了安徽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兵力。当时,隆武政权中北伐的呼声很高,但郑芝龙心中却另有打算,总是以缺粮饷为由,迟迟不肯发兵北伐,引起许多大臣不满。七月,首辅黄道周自己申请出关督师,郑芝龙虽握有大量的军队和粮草,但他只把数千瘦弱不堪的士兵和一个月的粮饷拨给黄道周。黄道周在向江西婺源进军中,于牛头岭首战告捷,但终因后援不继,孤军深入而失败,在童家坊被俘。清军得黄道周,认为胜过占领几个州的土地,设宴招待,派人说降,均被他严词斥责和讽刺,并绝食以示必死之志。临刑前,他咬破指头,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二月,隆武亲征,郑芝龙却不愿随行。实际上,郑芝龙怀有二心,为保存实力而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隆武政权的北伐终无所成。此时,在浙东的鲁王朱以海政权又为争夺所谓明正统地位而派兵攻打朱聿键,使朱聿键四面树敌,忙于应付。
朱聿键做了皇帝之后,仍然生活检点,身穿土布黄袍,行宫中不办金银玉器,只用瓷、瓦、铜、锡等,不用锦绣,只用寻常布帛。件件俱从减省,恬淡爱民,有违者以不忠不敬治罪。大学士黄道周曾描述他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史籍中都说他喜欢读书,无声色犬马之好。但是,朱聿键是以远藩子孙入继大统,事属偶然,被拥上帝位之后就出现争论,号召力也不很大,处境困迫。当时,福建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郑芝龙出身于海盗商人,盘踞福建已久,他引唐王入闽,只是想借他作大旗,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隆武本人手上没有掌握兵权,实际上为郑芝龙挟制,难以施展抱负。
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清廷许以授其王爵位,于是,郑芝龙擅自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由浙江长驱直入。隆武帝朱聿键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俘虏隆武帝。不久,朱聿键绝食殉国。这样,广东便失去了东边的屏障,开始直接面对清军的威胁,一场以广州为中心的抗清斗争由此掀开了序幕。
二、永历与绍武政权在广东建立
隆武帝朱聿键殉国的消息在南明管辖区引起了极大震动,南明的官僚们急于物色一位新的皇位继承人。当时的广东仍然在明朝的掌控下,于是,南明新一轮争夺权力的斗争在广东展开。
隆武政权败亡后,清军进入福建,郑芝龙部将林察在福州即将失守时,率兵保护唐王朱聿(金+粵)和隆武朝的官员乘船由海路逃往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集结,他们推举明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为监国。
朱由榔,明熹宗天启三年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于湖南衡州(今衡阳)。天启七年(1627年)就藩,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朱常瀛逃往广西。清顺治二年(1645)病死于苍梧(今梧州)。隆武称帝后,兄桂恭王又一病不起,不久朱由榔被封为桂王。
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国不可一日无主。按照明朝当时的继承制度,皇位应该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后裔继承。而当时明神宗的男性后裔只剩下朱由榔一人。于是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隆武二年十月初十日,朱由榔监国于肇庆,以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
同年十月十六日,江西赣州被清军攻下,虽然其地离广东肇庆还很远,但听到这个消息,刚刚在肇庆成立的南明小朝廷内却人心惶惶,司礼监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难,首辅丁魁楚也随声附和,大学士瞿式耜等力主留在肇庆抗敌,但朱由榔不顾其反对,于十月二十一日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
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奉命援救赣州时,因缺兵少将,进退两难,只好从南雄退回广州。他得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时,就准备前往参与拥立。但是,桂王的首辅丁魁楚认为苏观生是隆武帝的吏、兵二部尚书,怕他入阁之后,将影响自己揽权;大学士吕大器又认为苏观生不是科举出身,不具备入阁条件,从而排挤他。这样,苏观生就被排斥在朱由榔小朝廷外。苏观生认为与其乞怜于桂王,受制于丁魁楚等人,不如干脆另起炉灶,援引兄终弟及之义拥立唐藩朱聿(金+粵),或许还可以大有作为。于是,苏观生赶到广州,十一月初二日,他联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金+粵)为监国,以都司署为行宫。隆武二年十一月五日,朱聿(金+粵)按兄终弟及的原则,继位称帝,时年41岁。以明年为绍武元年。
苏观生(1599—1647年),广东东莞人。30岁始入县学为生员,崇祯七年(1634)选送入国子监。崇祯九年(1636年),出任无极县知县。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诬陷。他说:“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人称“三不要老爷”。去官日,民为立碑。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监纪参赞,后升为永平府同知监纪军事。次年,升为黄州知府,后改调山东登莱道,管天津卫水师。他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没有余款,年迈的母亲,尚赖他人资助,才能维持生活。李自成攻破北京。翌年闰六月,苏观生与黄道周、郑芝龙等在福州拥朱聿键为帝,改年号为隆武。他被提为翰林院学士,不久,又提为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任吏、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二月,出兵援救赣州。隆武帝殉国后,他南归广州,又与大学士何吾驺等拥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金+粵)即帝位于广州。苏观生因拥戴有功,被命为首席大学士,受封为建明伯,掌兵部。不久,拜为东阁大学士。
朱聿(金+粵)(1605—1647年),年号绍武,南明第三任君主,朱聿(金+粵)是明绍宗之弟,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桎的八世孙,父为唐王之子朱器墭。
极为可笑的是,由于朱聿(金+粵)在广州仓促称帝,却大摆排场,大肆封官。为了准备宫殿、衣冠、卤簿而骚扰广州的百姓,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夜如白昼。在即位后的10天之内,他就任命了几千个官吏,并且要他们都穿着朝服进宫参见。仓促之间官吏们没有朝服,只得假借于粤剧伶人的戏服,被时人传为笑话。
三、永历与绍武政权在广东同室操戈
十一月初八,朱聿(金+粵)在广州称帝的消息传到广西梧州,朱由榔政权又惊又怒,四日后急急忙忙赶回肇庆,再于十八日登基称帝,改元永历,是为明昭宗。于是半个月之内,在广东出现了绍武与永历两个南明政权,造成“百里之内,两君抗拒”的局面。
永历帝朱由榔自以为自己是正统,即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以藩王礼节拜见绍武帝,规劝朱聿(金+粵)取消帝号退位归藩。彭耀等在谈话中有指斥朱聿(金+粵)称帝和诋斥苏观生等言语。首席大学士苏观生大怒,斩彭、陈二人。大敌当前,形势极为严峻,永历绍武仍蹈明后期的积习,互结朋党,自相残杀。这样,一场为争明朝“正统”而同室操戈的内战就在清军大兵压境之时在广东展开了。
永历帝朱由榔闻彭耀、陈嘉谟二人在广州被杀,龙颜大怒,立即命兵部侍郎林佳鼎带领军队问罪广州。朱聿(金+粵)也派督师陈际泰率兵抵抗。永历帝朱由榔又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夏四敷率兵,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于三水县城西,与绍武军队展开一场大战。这场“窝里斗”中绍武方面获得胜利,绍武帝飘飘然,自以为“天授帝位”,下令在广州城搞祭天地、幸学、阅兵等庆功活动,君臣上下,又大肆封赏赐官,苏观生下令广州张灯结彩粉饰太平。
朱聿(金+粵)又收编各路海盗,以图充实力。潮州有个无赖叫杨明亮的,跑到广州来吹嘘说,他在潮州、惠州一带有10万精兵,朱聿(金+粵)信以为真,竟然封他为潮惠巡抚,并将当地全部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他,还发给官印。杨明亮回乡后,就一手收钱,一手拍卖官职。
四、四十一天的短命政权——绍武
正当永历政权与绍武政权在广东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之际,绍武政权内奸谢尚政便把广东虚实向清兵陈报。同年12月,正当绍武政权在同永历朝廷激战正酣,并且占据上风的时候。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利用绍武政权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同永历朝廷打内战的机会,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从福建攻入广东潮州、惠州地区,当地用钱买来职位的南明官吏都纷纷降清。在广州城做着皇帝梦的朱聿(金+粵)和苏观生等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清军之手。
清兵攻下潮州、惠州,长吏皆降。提督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用潮、惠两府印文,按时向广州朱聿(金+粵)苏观生报告民情,谎报无敌。苏观生信以为真,不加防备。接着,李成栋挥师进攻广州。12月25日,绍武帝朱聿缚正准备由苏观生陪同去检查军队的训练情况时,清兵已经偷偷兵临广州城下,有人向大学士苏观生报告,苏观生还不相信,斥责他说:潮州昨日尚有公文报说无敌,怎么敌人便到来了?此乃造谣惑众,将报告人推出斩首。不久,清军压境的战况得到证实,苏观生遂率领部队与清兵激战了一昼夜,清兵开始并没有占到很大的便宜,本有撤退之意,但内奸谢尚政的六营兵竞为清兵内应,于是广州城被清兵占领,广州即陷落。朱聿(金+粵)和他的大臣们原来预定是日“幸武学,百官咸集”,转眼之间,已成为阶下囚。
苏观生见大势已去,跑到他一手“提拔”的生死好友吏部都给事中梁鍙处问计。梁鎏一脸忠义,平静说:“死耳,复何言!”于是两人商定分入厅堂左右的东西房,上吊殉国。梁鍙入房后,自己掐住脖子嗷嗷叫了几声,又踢翻凳子“配音”。苏观生担心梁鍙不愿自尽,稍留听之,梁鍙已倒地,久久没有声音。苏观生认定这位好友已自杀殉国,提笔在墙上大书“大明忠臣义固当死”,然后上吊自缢死亡。诈死的梁鍙听得真切,一跃起身冲进屋指挥仆人扛着苏观生尸体向清军投降,声言有献“伪大学士”之功,并深获李成栋嘉奖。
当时,已易服的绍武帝朱聿(金+粵),打算爬城墙逃走,但被清军追骑赶上抓获,囚于东察院。李成栋派人送来饮食,绍武帝朱聿拒绝,说:“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地下!”后自缢而殉国,结束了其41天的统治。绍武朝的主要官员如何吾驺、王应华、顾元镜等降清,而广州内的二十四个明朝藩王则全数被杀。绍武帝死后,在肇庆的永历帝朱由榔成了南明唯一的皇帝。
五、绍武政权的评价
在明亡之后,广东一省在半个月里,同时建立了两个南明政权。绍武即位伊始就大摆排场,大肆封官,热衷于权力的苏观生等又偏听偏信,杀死了永历帝派来谈判的大臣,又不认真备战抵抗清兵,把主要精力放在和永历政权相争之上,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个小朝廷不可能有所作为。就在人心惶惶,降将如潮的情况下,面对清军的骏马弯刀,永历和绍武朱明皇裔们在清大军压境的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起来,为争夺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不但重演了闽、浙唐王和鲁王兄弟相争的闹剧,而且分散了南明抗清的力量,南明的官僚置大局于不顾,个人野心的膨胀,为了一己私利争斗不休,因此,注定了绍武和永历政权不可能担当起中兴的重任。
唐代杜牧的著名的《阿房宫赋》中有一段话:“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把杜牧这段话,用在形容南明政权上,真的是太精辟了。南明绍武和永历政权完全不吸取前面唐王和鲁王争斗的教训,在国家即将倾覆之时还不能团结一致对外,忙于内战,终于自取灭亡。
实际上,绍武政权刚建立之时,广东名士陈子壮等就明确反对,他认为:“永明(桂王朱由榔)监国,诏已颁发,天下知有新君。今二百里间二帝,自树内梗,三百年国纪,人披其叶我割其根矣。”陈子壮认为,广东地区同时出现两个南明政权,分庭抗礼,将对社会和抗清队伍造成混乱,并给清军带来可乘之机。此评价可谓一箭中的。绍武政权抢继大统成为一场闹剧,其从建立到覆亡不过41天,是南明政权中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绍武年号也从来没有使用过,但在南明历史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绍武政权。这个在广州建立的绍武小朝廷,基本上是明末官场的投机分子,和不得志的一些士绅将士等的凑合。而仓促拼凑起来的绍武政权,未能延续明朝的国脉,对抗清复明的大业,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只不过是在广东境内的皇明子嗣兄弟阋墙,打了一场争夺南明帝位的内战。南明的两个政权为图私利而不顾大局,彼此争斗内耗,既消耗了当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分散了广东抗清的力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广东的加快落入清军的手中。绍武帝朱聿(金+粵)死后,对南明永历政权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于广州沦陷,清军大兵压境,朱由榔也无法在肇庆立足,他只好带上大臣从肇庆经梧州、桂林,一路逃至广西全州,颠沛流离,成为逃亡之君,南明由此走向衰亡。
六、广州的南明绍武君臣冢和王兴将军墓
从朱聿(金+粵)在广州称帝的41天的所作所为来看,朱聿(金+粵)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但这个朱元璋的后代被俘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节,值得后人称道。绍武帝自缢殉国后,有人将绍武、苏观生等十五人,葬于广州城北象岗山北麓。墓坐东向西,封土呈覆竹形,正面竖墓碑,中刻“明绍武君臣冢”,上款为“光绪癸未(1883年)孟冬吉旦”,下款为“粤东绅士重修”。
1954年因象岗山基建,绍武君臣冢迁葬于广州越秀公园木壳岗;1963年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再迁葬于越秀公园南秀湖畔。
在广州越秀公园南秀湖畔的“明绍武君臣冢”旁。王兴墓是1952年在广州海珠区南箕村因一项基建工程挖山掘土时发现的;当时先发现了一个无字碑,挖掘后在墓坑中发现一个大青缸,缸上有一块保存完整的墓志,记录着墓主人虎贲将军王兴的事迹;缸内装有十七个人的骨灰,除了王兴之外,其余十六人为王兴的妻妾。据《番禺县志》记载,原墓碑上刻有“皇明虎贲将军县伯电辉王公偕同节元配张氏一品夫人暨十五庶夫人之墓”。1954年王兴墓迁葬到越秀公园木壳岗,1981年再迁到现址,现墓碑上刻“南明抗清殉节王兴将军暨妻妾之墓”。
王兴系广东恩平人,祖籍福建;南明绍武、永历时期在广东恩平起兵抗清,后被永历帝封为广、肇、会、宁、恩、阳总兵,挂虎贲将军印。在清平南王尚可喜率大军攻占广东大部、永历帝放弃肇庆逃入广西、云南时,他仍据守新宁(今台山)文村城寨;从顺治十二年(1655年)至十六年(1659年),王兴据守文村孤城达四年之久,是南明抗清的最后一个城堡。顺治十六年秋天,文村城寨被尚可喜大军攻破;城破之时,王兴宁死不屈,拒不降清;他先缢死了妻妾16人,然后闭门自焚,与妻妾共同殉难。尚可喜感其忠烈,没有诛杀他的后人,并允许他们收拾王兴及其妻妾的骨灰运回广州安葬。
责任编辑:汤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