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5-02-09王亚芳
王亚芳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特别是语文教师,针对语文这一声情并茂的学科,将多媒体这种形式新颖,功能强大,感受直观的技术和语文实际教学巧妙、适度的结合起来,能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86-0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若能根据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于是,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就应运而生,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纳的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十大趋势,其中第四条指出:"现代化文字、音像、动画等都可以转换为编码信息,利用宽带光缆进行大容量、远距离的即时传送,实现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将得到快速发展。"显然,多媒体介入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已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我在多年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发现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的确有着诸多令人称道的好处:
1.多媒体以它强大的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有多少讲多少,有多少写多少,是就课文讲课文,跳不出"书本",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比如:提供背景资料 和作家作品。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在上《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利用多媒体先解读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又用图形来展示三国的地理位置。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意思了,而这对于全文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和作为写作素材积累的。
2.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败,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
上《边城》时,湘西距离我们很远,湘西文化更令我们陌生。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于是我下载了许多湘西的风水图片:清澈映天见底的湘西水,水上古朴的吊脚楼,落日下静静的渡头,溪上悠悠的小船,溪岸炊烟袅袅的草屋……,同学们看着一幅幅优美的湘西风景画和迷人的风俗图,都啧啧称赞,发出"真想去看看"的感叹。"好,那我们就去看看。"我随即带着学生进入课堂。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激起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达到可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3.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
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截取了几张风雪的画面,画面上有飞雪,有大风,有动感,有声音。所不同的是风一次比一次强,雪一次比一次大,声音也一次比一次响。我让学生看一部分内容看一节画面,然后再进行想象。学生们都说他们能想象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并且深深的印在脑海中,再也忘不了啦。我说还得再想想,这风雪的出现有意图吗?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着"风雪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4.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诱发学生朗读和写作的欲望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上《再别康桥》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剑桥的优美景色,体会着徐志摩淡淡的忧愁,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诗人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能达到这一点就是学习的超脱。《再别康桥》中作者那悠悠的笔调下淡淡的忧愁,那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在多媒体闪动的画面中诱发了学生"写得真好,我也要写"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学生写的《再别包子铺》、《再别大观园》、《再别母校》等许多不成熟但很有意味的诗歌。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7
[2]《学周刊•B》2010年第11期
[3]《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2007•3
[4]《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章剑卫 《浙江教学研究》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