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群渐次崛起

2015-02-09顾海兵张敏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2期
关键词:省际城市群区域

顾海兵++张敏

城市群已成为推进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与中国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相比之下尚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但是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市群也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梯次崛起的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被纳入相应的城市群范围,另一方面省级行政区划被打破从而形成更多的省际城市群,此外,随着已有区域一体化规划的落实和更多更详细规划的出台,各个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影响力也不断强化。根据各个城市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数据,即使在城市群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预测,到2018年这24个城市群的全国GDP贡献率将达到94.5%。

城市群发展历程

城市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不断发展壮大的长三角城市群将逐渐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他城市群也处于快速成长时期。

与国外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不同,中国城市群并非是在市场力量主导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受到相关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呈现梯次崛起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先发优势阶段和同步发展阶段。

1.先发优势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乃至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具有明显倾向性,实施的是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六五”计划指出:“按东、中、西顺序安排建设项目,沿海地区要加快发展,中部地区要有重点地发展,西部地区要做好进一步开发的准备工作。”正是这种倾斜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格局得以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实现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先后利用行政、财政、金融、产业和对外贸易等各种政策,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首先对广东和福建两省给予特殊政策,1980年又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及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起中央又陆续批准了大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于次年增设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等沿海开放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于1986年相继开放,海南省也于1988年被确立为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国家又做出了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七五”时期,在确定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基础上,中央政府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及东部三大城市群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一时期内,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化进程也相对落后,尚未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2.同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出并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间以及各城市群之间开始逐渐走向协调发展。中央政府的财政、金融、贸易、区域经济合作等各项政策,先后向西部、中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八五”时期,国家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扩展到沿边、沿江、沿主要铁路线和内陆省会城市的发展战略,从而催生出一批沿江地区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一些沿边地区城市群,如北部湾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的萌芽。“九五”期间,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逐步形成,即以辽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经济区等。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逐渐加快,国家陆续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进入21世纪,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得到深入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了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规划方案和指导文件,逐渐形成了若干个新的城市群。

目前,中国城市群已逐步形成了以沿海、京广线和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的网状分布体系,以若干大型城市群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城镇点状分布的发展格局。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尤其是2011年8月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勾勒出了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版图。2013年9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推进了中国西北五省区的一体化发展,更加强和巩固了与欧亚内陆的区域合作关系。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3》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空间的划分,以及各个地区所出台的区域或城市群发展规划,界定出了24个城市群。我们可将这24个城市群划分为以下三个梯度:一是成熟型城市群,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二是准成熟型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辽中南、海峡西岸、武汉、环长株潭、成渝、中原、哈长、江淮、东陇海、关中-天水、太原这12个城市群;三是发展型城市群,包括天山北坡、北部湾、兰州-西宁、滇中、黔中、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鄱阳湖和藏中南城市群(表1)。

通过比较2010年与2013年各城市群的基本经济指标,来考察中国城市群近两年发展情况(表2)。

从宏观层面来看,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呈现东高西低梯次递减的态势。2013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成熟型城市群的GDP贡献率之和为36.4%,占全社会生产总值的1/3略强,且这一比率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endprint

随着国家区域均衡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数量众多且广泛分布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准成熟型城市群正在迅速成长壮大。这10个准成熟型城市群的GDP贡献率之和已达到37.9%,与成熟型城市群的影响力相当,因而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

10个发展型城市群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区域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2013年GDP贡献率之和仅为12.9%。但这些城市群,尤其是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是地区经济发展支柱,未来需要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城市之间互补互强,从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中国城市群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8.90%,集中了62.29%的人口,创造了86.4%的GDP,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未来发展必须受到重视。国家陆续出台的重要规划文件中,都涉及到未来城市群发展的构想。

依据中国相关政策规划的支持以及世界城市群的普遍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到城市群在未来将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群将逐渐跨越省域范围,省际之间的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城市群的规模也将逐渐扩大。根据城市所属省份,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省际和省内两种发展模式。隶属于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由于空间距离较近,交通、通信、历史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联系较为紧密,且由同一省级机构统筹协调,一体化所面临的自然与行政障碍较低,因而省内城市群相对于省际城市群更易于形成和发展。然而相对省内发展模式,省际城市群往往包含更多的城市,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更加充分自由流动,更易于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扬长避短、互补互强。

中国24个城市群中仅有1/3为省际城市群,其中有2个成熟型省际城市群,3个准成熟型省际城市群以及3个发展型省际城市群(表3)。

从城市群规模来看,3个成熟型城市群共包括35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数目为12个。10个准成熟型城市群共包括94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数目为9个。11个发展型城市群则共包括59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数目为5个。

在若干核心城市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城市被纳入到相应的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群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此外,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省域经济将逐渐被打破,省际城市群的数目将会不断增加,同样使得各个城市群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以更加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等诸多层面的对接,逐渐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发展梯度来看,发展型城市群将逐渐向准成熟型城市群过渡,准成熟型城市群则向成熟型城市群过渡,而成熟型城市群将继美国大西洋沿岸、北美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英国伦敦以及欧洲西北部这五大城市群之后,跻身世界十大城市群。

3.城市群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全国GDP贡献率逐步提高,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我们选取了全部3个成熟型城市群,1/2的准成熟型城市群以及1/4的发展型城市群,计算各城市群三年平均的GDP增长率,大致对城市群未来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测(表4)。

所选城市群近三年的平均GDP增长率为11.5%,而全国近三年的平均GDP增长率为8.2%。但是受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预计今后全国GDP增速将维持在7%-8%左右,相应的各个城市群的GDP增速也将逐步放缓,维持在9%-11%左右。通过取中间值,根据10%和7.5%这两个增长速率,可以预测这11个城市群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表5)。

2018年,这11个城市群合计GDP将达到650940亿元,全国GDP将达到816651亿元,11个城市群GDP合计将占到全国GDP的74.5%。2018年其GDP贡献率将比2013年提高8.1个百分点。此外,在2013年其余城市群的GDP贡献率为20%,因此即使在这剩余13个城市群不增长且不存在新城市群的情况下,到2018年国内24个城市群的GDP贡献率也将达到94.5%,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引擎。此外,准成熟型和发展型城市群的GDP增长率高于成熟型城市群的增长率,因此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未来也会不断缩小。因此,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群将由目前的三足鼎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省际城市群区域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分区域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开放与我国居民收人增长*——来自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对口支援与省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