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说“我不懂”

2015-02-09王珮瑜

上海戏剧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戏中国式剧场

《麒麟周刊》自2013年推出谈话板块 “中国式奢侈”后,又邀请“青年学者、青年艺术家”以“青春的表达方式”,推出影响“年轻人”的——“中国式奢侈”(青春版)。这个节目期望面向未来,通过年轻人的讲述,唤醒沉睡于中国年轻一代人身体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基因。

我不是一个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京剧演员,我第一次接触京剧,是一个让大家想不到的故事。

我是苏州人,差不多我两岁的时候,关肃霜大师在苏州的开明大戏院演了一出《大英杰烈》。我妈就抱着我去开明大戏院听这个戏。关肃霜先生在里面有一个反串,她一开打,我一下就哭开了。在一个一千多人的剧场里面,有一个小孩清脆地“哇”的哭出来的。那个哭声非常影响和干扰看戏的氛围。当时我妈就把我抱出了剧场。其实谁都不知道京剧的种子在哪一个时刻、哪一天或是在哪一个环境,就种在了一个人的心里。我心里的这颗京剧的种子就是在两岁的时候,关肃霜先生的这个《大英杰烈》给我留下的。

中国戏曲的来源是祭祀,除了祭祀以外,它还有另外功能,比如说家里有婚丧喜事,所有这些事都要唱戏。那个时候又没有高科技,微博、电视,啥也没有,一唱戏呢,敲锣打鼓求关注。让邻村的人都来看戏,都来听跟他们家的有关的事。

如果闭上眼睛光听那个东西——当然对于我们专业的来说,因为我听得懂里面的门道来,所以我觉得很美妙,一般的人,不配上那个剧情,不配上那个故事情节,或者跟它有什么情结上的结合、搭配的话,你肯定会觉得吵。它的这个锣鼓和音乐是为了剧情和人物服务。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坐在剧场里看戏,你至少知道情节、知道故事、知道今天的各行各当。然后知道演员他出来要翻跟斗了,或者他今天要有个什么表演,走一个圆场了,用一个水袖了或者哪怕有一个眼神的变化处理了,都会有锣鼓音乐去搭配。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认为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吵的声音而存在,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艺术的呈现。

所以一定要看戏,你不看戏,别人说再多都没办法解决你说吵的问题。

其实在京剧这个行业,师父和徒弟的关系跟在学校里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有一个口传心授的传统,我们学戏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一对一,以眼神、手势甚至是心和心之间的这种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学戏的人跟我们老师的关系,应该说都形同父子、父女。而我的老师一般都非常年长了,现在最年轻的也七十二岁了。教过我的最老的老师已经一百多岁,很多已经过世了。

有学生提出来不喜欢京剧,因为京剧是老年人的艺术。确实我们在剧场里面看到很多来看戏、听戏的,老人多一些,但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在看戏。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年轻的时候的确是对京剧有点“感冒”,就听不懂,真的是听不懂,你不会去关注它。我跟你说,这个是需要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然后你会品出很多味道来,它里面的美感,包括它讲出那些最简单、最传统的故事里面包含的这种社会价值和人生的智慧。就跟喝茶一样,年纪不到的时候,你还真品不出它的味儿来。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可乐、雪碧、冰橙汁,一定要带味的、带汽的。现在那些东西我一概不喝,就必须得玩茶道——奢侈,这就是“中国式的奢侈”。你说你品着茶、听着戏、养着花、遛着狗,什么日子啊?!

很多人说京戏很慢,慢不慢呢?慢!

但是慢只是它的一个部分,一种呈现,它不仅仅是慢。有人说这个电视里放了某人唱的一段反二黄慢板,超慢的,我一顿饭吃完他还没唱完那一段。是的,可是你要知道它为什么慢,在抒情、在整理自己、在平复自己。就是说剧情里面演的这个角色、这个人物是这样一种情绪状态,它怎么可能去快?

京剧有快板,快得你都跟不上它,比Rap(说唱)还快,说唱可能有时候还没有这么匀得快。《战太平》这个主人公叫花云,他跟他老婆这么唱:怀中抱定小姣生,明明认得孙氏女,假装疯魔认夫君。你若念在夫妻义,去到金陵搬救兵。你若不念夫妻义,千万莫丢小姣生,使个眼色快逃走。几秒钟就把家里该说的说完了。

生活中我喜欢听苏打绿、王菲、信乐团、蔡健雅类似这些的乐队或歌者的歌曲。其实这么说吧,越剧、沪剧就很像韩剧和日剧,京剧就很像美剧,有没有?就气质上面,京剧就干脆利落点,可能题材比较大,说的主题更鲜明。其他就属于才子佳人型,感情哭哭啼啼的那种。

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你打开一个窗,透过我这里能够至少知道,京剧可以这样存在。

如果因为喜欢王珮瑜而接触京剧,我就觉得我做到了我应该做的事,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些人是因为我而接触京剧的。 (西月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戏中国式剧场
中国式民主
“戏苑”萌娃
开心剧场
动感剧场
眼睛
另类行为
开心剧场
浮世绘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