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何处有?台上见真章
2015-02-09陈文梓
陈文梓
戏曲生命得以延续乃至更加璀璨不是偶然,没有前人的努力、后辈的承袭,便没有台上美丽迷人的演出。在此冬雨连绵且寒意袭人的夜晚,我在兰心大戏院里却激动澎湃,原因无它,只为婺剧带来的正面冲击、文武小生楼胜的舞台魅力实实让人惊喜、赞叹而无限满足。
婺剧底蕴丰富、历史悠长,以其鲜明生动的表演特质,淳朴真挚的草根性,以及浓烈外放式的情感展现和舞台高度技艺见长,其“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特点相当独特,此次“楼胜婺剧折子戏专场”更让观众领会其中奥妙。演出依序共有三折:《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都是经得起一再品味的绝妙好戏,皆为考验演员实力的最佳挑战,虽是既有经典、旧事重演,带来的感动却非一般新编戏可以比拟。面对经典,若无足够的技艺与胆识,稍欠一分的信心与默契,就无法说服挑剔的观众。但,楼胜做到了!而且精彩满分,诚意十足。青年演员楼胜凭借着自身刻苦的努力修习,祖师爷赏饭吃的外在条件,再加上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全力支持,从楼胜一登台那周郎的顾盼自若起,就注定这台戏绝对精采。果不其然,直到最后一刻仍铆足全力的楼胜圆满了整台演出,他是那么令人喜欢、令人深感骄傲。所谓舞台呼唤真功夫,透过旧有的经典,楼胜切实不虚的本领完全展现,戏迷的掌声欢呼也因此久久未停。
《临江会》中,楼胜扮演的周瑜志得意满,将年少狂傲的个性恣意展现。戏里的周瑜情绪极为高昂,加上精采的外部动作刻意渲染如翎子功、高台翻跃等,确实向观众展示了不一样的周瑜。细细品味起来,除了有那么些剎那顿觉演员露出一丝焦急外,其周瑜的“年轻气盛”、“内外不一”、“杀气腾腾”、“追悔莫及”等强烈情绪及心理变化过程皆能由内而外,满溢出来。这里的周瑜形象何以必须正面?楼胜的周郎虽狂傲也让观众痴迷。而回顾此折,还是有些可以商讨之处:周瑜的人物厚度可否再加强?让背后杀刘备的动机、三国利弊的全盘考虑可以再明确些。周瑜的外放是否放过了头?其力度、强度、密度的拿捏也可再斟酌。另外,周瑜最后的吐血也令我颇感意外,前面几个内心外显的外部动作如此激烈,以为仍会一以贯之,但最后的吐血却反而轻巧了,有些意料之外。
婺剧《断桥》有“天下第一桥”的美誉,此折由青、白、许三人一同共舞,无论节奏快慢、情绪高低、舞台区位变化,甚至连细微的眼神流连或直瞪等等,皆极为和谐。要说唱做完美结合,《断桥》堪称如此!《断桥》作为婺剧“文戏武做”的代表作,每每让台下观众看得痴迷,原来三角抗衡可以这样做,原来爱恨纠葛可以这样演。人说《断桥》是“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看来还得再加一句“迷死观众”才是真!要说这是楼胜专场,却不免要提巫文玲的白娘子、杨霞云的小青,没有三人紧密无间的默契及可以相互平衡的舞台实力,也难成如此精彩的戏。我在许仙几番惊恐的“跌、仆、翻”里随之胆战心惊,在小青野性蛇行、双剑逼人的直率中感到痛快,也在白娘娘尽诉衷情后的那句“谁是谁非你问问心间”微微鼻酸。
楼胜专场最后以《火烧子都》作结。《火烧子都》一折故事颇有张力,也令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的经典《麦克白》(Macbeth)──心虚之人疑生暗鬼,而最终的报应也必然降临。在《火烧子都》中除了楼胜的唱念做打外,还见识了婺剧别具特色的“抹脸”、“吹脸”,以变脸表示人物心理状态变化,通过此特殊舞台技艺加深观众对婺剧“惊奇连连”的印象。当然,子都最后一吹脸顿成金面时,或予人“仙佛”脸谱之额外联想,适当与否还是得主创团队根据自身剧种传统及观众观感作综合考虑。《火烧子都》描写了子都的躁进、忌妒与惊恐,楼胜演来恰如其分,惟若有改动可能,不妨在子都暗箭杀人之际,多一分犹豫矛盾,杀人前缓上一缓,或许更能展现子都内心世界的挣扎变化,将情绪更叠上一层。
三折戏看下来,清楚看出青年演员楼胜文武兼备,身上功夫极为了得,唱功韵味也不俗,直接、强势地展现婺剧之美,楼胜作为婺剧艺术的文武小生新标竿当之无愧。惟,百尺竿头,仍须更进一步。楼胜今日成绩已然在颇高的高度,要往前走,或许有几点考虑:一是更要挖掘、着重戏中人物内心刻画,一身高超技艺得跟戏中人物做更紧密结合;二是与编导在排练修整时,小心台上节奏的拿捏,也注意施展功夫的用力程度、密集程度;此外,功夫的展现是一大特点,但须小心过犹不及。激情当然必须,但适当地控制激情则是不可避免的课题。
回归讨论此次剧目选择,浙江婺剧艺术院在“楼胜婺剧折子戏专场”安排了这三出经典折子,每一折都是强度极高、技艺表现极为集中,不难看出其编排用意,无非想一举向观众展示演员的高超能力及婺剧最令人激赏的特点所在。楼胜身上的功夫在这几个折子戏中尽情显露,台下惊呼连连却也心疼万分,难免有“密度过高”、“安全顾虑”的声音。诚然,真正的技艺亮点无须太多,甚至点缀式、偶发式地出现反而更收其成效;同时,强度极高的动作连发也须考虑到观众是否审美疲劳,有进有退是否更加符合演员状态及观众需求?不过以外部动作夸张化作为特色之一的婺剧直觉地将最精华也最骄傲的一面作为呈现,无私地将演员最能直接打动人的能量完全释放,这番选择,或许与孕育婺剧的环境有关,或许与长期以来庶民观众的观赏需求有关,同时也与作为武生起家的楼胜“专场”而非常态演出不无关系。故此次三折的安排可以理解、也值得认同。
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除了三出经典折子外,中间还穿插笛子、二胡的独奏,搭配婺剧历史的介绍,让观众高涨的情绪稍得舒缓,也让重要性不弱于台上名角的婺剧构成要素被欣赏、被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在许多剧种发展渐趋“同化”,失去特有性格的当下,我们很庆幸还能欣赏到这么一场“原味十足”、“个性强烈”的婺剧演出。同时,也欣慰婺剧艺术代有才人出,而且无论老将新秀都未曾放慢追求更完美的艺术呈现的脚步,全心一致共同努力,期望婺剧能更为人认识、为人欣赏。今日,青年演员楼胜的专场演出成功,用三折经典折子重新感动台下观众;期待明朝,婺剧可以带给我们更多如此扎实且真挚的演出,再次感受那一份最直接真实的心灵触动。
(作者为台湾大学硕士,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在读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