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主观镜头”之眼

2015-02-09崔晶

关键词:明灯小巷主观

崔晶

镜头是一双奇特的眼睛。如果把镜头当成观众的眼睛,那么“眼”中所见便是客观而冷静的,称为“客观镜头”;如果把镜头当成片中人物的眼睛,那么所见之物便是主观且故事化的,称为“主观镜头”。“客观”与“主观”各有所长,但主观镜头在塑造人物时更有其独特作用,刻画起人物性格更加惟妙惟肖。

《小巷明灯》是江苏省南通市委组织部精心制作的一部党员教育微电影,通过演员扮演的形式追记了在平凡岗位上忘我奉献的社区书记黄占明。细细品来,该片的精彩看点着实不少,其中尤以对主观镜头的巧妙运用更加耐人寻味。

交代背景信息:主观镜头并不是只聚焦人物的主观意识,而是透过片中人物的视角去关注周遭的事物,这本身就已经融入了人物情绪和诸多背景元素。主观镜头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与周围人和事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经主观镜头铺垫出的背景信息比客观叙述出来更加真切可感,也更添故事性。比如,《小巷明灯》片中多次响起手机铃声,顺着主人公黄占明书记的目光看过去,来电显示分别是“吴医生”“社区瞿书记”“社区工地张师傅”等等。主人公看到吴医生来电就犹豫不接,交代出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他又想要隐瞒病情,不愿耽误工作;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来电,就会果断地接起电话来安排工作。诸如此类的事件背景信息,如果平铺直“叙”,可能会“浪费”很多镜头。而用主观镜头来表达,不仅交代得清楚而简洁,还有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设置叙述高潮:片子在“行进”过程中,主观镜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镜头常用的推、拉、摇、移等拍摄手法也同样适用于主观镜头。尤其是特写镜头,更能够彰显出镜头的主观性,突出叙事的节奏。随着片子叙事进程的逐步深入,主观镜头或者随着叙述节奏的快慢变化而相应变化,或者待到矛盾集中时才“闪亮登场”。此时它的“推波助澜”会胜过千言万语的客观描述,直接将人物的主观想法清晰表达出来,用叙述上的精彩高潮将观众牢牢吸引住。比如,在《小巷明灯》片中,当片子叙述到主人公黄占明已经得知自己身患肺癌晚期却仍然坚持在社区施工现场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进屋后直接累倒在沙发上时,镜头顺着妻子心疼的目光看过去,先是给了主人公躺在沙发上睡觉的全景,然后缓缓推进到中景,再到近景,最后定格在主人公疲惫而憔悴的面部特写上。此时叙述的节奏跟着镜头被逐渐推向高潮。这看似简单的无声画面恰在关键处升华了主题,将主人公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

表达人物情感:有人说,主观镜头能够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可视化”,这话不假。主观镜头在表达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且往往会表达得更加细腻准确。主观镜头可以不必通片使用,只需在关键的“节点”上出现,就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当然,这就要求制作者在设置主观镜头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出现的时间、使用的时长、间隔的时间跨度等具体问题,要对主观镜头的表现力进行“人为包装”,使之与片中人物的情感吻合起来。经过精心设计的主观镜头,随着其在片子叙事时的起承转合,人物的情感也便细腻如水般流动起来。比如,在《小巷明灯》片中,当主人公抬头望向社区办公楼、目光定格在社区门口的牌匾上时,镜头随之顺着主人公的目光也“找”到了牌匾,停留若干秒的深情凝望,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涟漪渐渐泛起,紧接着镜头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转向主人公的回忆——因为群众有需求,所以才接受社区书记这个岗位;因为要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才几十年不求回报地坚守着这个岗位。一幕幕往事将主人公对工作的那份执着与热爱深刻表达出来。

“心”明则“眼”亮。只有预先对镜头手法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主观镜头”这双“慧眼”刻画得如此闪亮传神。

猜你喜欢

明灯小巷主观
《古村小巷》
百年党史(一)风雨飘摇待明灯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小巷深处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