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探析
2015-02-09张妩云
张妩云
(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5)
湿疹中医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探析
张妩云
(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5)
目的:研究湿疹的中医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按中医处方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34例患者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36.52±3.2)分,服药7天后,中医证候积分降至(23.12±3.6)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痊愈无复发现象。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湿疹可祛风清热、除湿止痒、凉血活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湿疹;中医治法;配伍规律
湿疹病因复杂,通常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障碍及失眠、感染等内因,气候改变、食物等外因均可导致湿疹发病[1]。湿疹是一种病机复杂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为探讨湿疹的中医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34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且治疗前1个月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无严重肝肾心功能异常且年龄在16岁以下。34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25±11.3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6.25±2.54)年。病变部位:四肢、肛周、乳房及躯干。其中20岁以下1例,为男性患者,学生,曾患过敏性鼻炎,因食海鲜而发病,就诊时躯干部、颈部、双上/下肢已经有大片鲜红斑片出现,且密集分布丘疱疹,没有渗液,其双上肢部位出现抓痕、结痂,有明显瘙痒灼热感,同时伴随有大便秘结、脉浮滑数、小便短赤及苔黄不腻等症状。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方剂进行治疗,处方组成为大黄粉、甘草各3g,生地、当归各9g,茯苓、白鲜皮、防风、蝉蜕、荆芥、丹皮、地肤子、苦参、蛇床子、草解、赤芍、泽泻各10g,黄柏、银花、黄连、连翘、黄连、黄芩各12g,夜交藤 15g,用水煎煮30min左右,1天/剂,2次/天,连续服用1周。嘱患者注意观察大便情况,以合理调整大黄粉剂量,若1天大便次数在2次以上则应减少用量。服药期间,患者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及乳制品,避免抓搔皮肤破损之处,且不能用肥皂烫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根据患者主症及次症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分别为1、2、3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36.52±3.2)分,治疗后为(23.12±3.6)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皮肤湿疹明显消退,仅有部分色素沉着,且皮肤疱疹干涸脱皮,结痂明显愈合,皮肤瘙痒与灼热感基本消失,舌红脉滑,大便通畅,睡眠恢复正常。在上述处方中减去大黄粉、苦参、黄柏及黄连,继续服用7天巩固治疗效果。嘱患者在用药期间禁食海鲜、糕点、巧克力及鸡蛋等肥甘厚腥食品,6个月以后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均痊愈且无复发迹象。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性皮肤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目前约为25%。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炎症,临床可分为慢性、亚急性及急性三期。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湿疹,有肥厚及浸润倾向,但多数患者为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有渗出倾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强烈瘙痒,皮肤损伤呈对称性、多形性,向湿化发展,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浸淫疮”范畴,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湿疹的主要病机为患者机体禀赋不耐,饮食不调,加之情志内伤,机体内蕴藏湿热,外部感染风、热、湿等。本研究使用的处方中防风、蝉蜕与菊花为君药,具有驱邪外出、开泄膜理、调节营卫、散理机体邪气的功效,其中蝉蜕具有疏散风热、镇静宁神、祛风解痉的作用。对于热入血中、血热诱发内生风、外感风湿热邪导致内风的患者而言,采用上述三种中药配伍可标本兼顾,起到良好的止痒效果。曾少峰[3]认为,痒自风来,因此止痒首先要疏风。大黄性苦寒,沉降,具有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功效,而蝉蜕性甘寒、轻浮,具有疏散风热邪气的功效,此两味中药配伍,一浊一清,一降一升,共同发挥凉血消肿祛瘀、泄热毒、散风热的效果。
苦寒类中药黄柏、黄连、黄芩、苦参可有效祛除患者体内湿气、火气及毒气,解除表层药物的辛味,可开可通,兼有辛、苦两种作用,通且降,泄且开,共同起到宣畅气机、通阳散结的效果,可恢复中焦气机斡旋。脾胃是人体日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枢纽,若湿热邪气郁结于此,只有采用辛、苦类中药才能疏通壅滞。单纯的苦寒清热可能伤及脾阳,不能有效解除邪气,只能采用温燥方法去除湿气。连翘与银花配伍清气凉血,可强化清热解毒的疗效,进而散结止痒止痛,解除风透邪气,使热毒从卫气分解。
所谓湿热邪气、非辛不通、非苦不降,只有辛开苦降,才能有效解除湿热。本研究使用的方剂中丹皮、赤芍具有凉血清热、化瘀止痛的功效,两药合用可消除血热且不妄行,使患者血液流畅且不遗留淤塞,达到凉血不碍祛瘀、活血且不动血的效果;泽泻、茯苓、草解三味中药配伍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促使湿热随患者小便排出[4];当归、生地具有养阴生津、补血护肝、防止热邪损伤阴津的作用,同时又能合理约束苦寒药物的弊端,确保邪泄不伤正,有效防止湿疹从急性期转入慢性期;地肤子、白鲜皮及蛇床子具有止痒除湿、清热解毒的作用[5];甘草能缓解中毒症状,调和诸味中药;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舒经通络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活血养血、祛风湿毒的功效[6]。
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医学话题。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在此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医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依旧有很多新的中药方剂配伍知识需要学习。随着对中药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深入,中医学的精华之处将进一步得到传承、发展。
[1] 达文慧.中医治疗皮肤湿疹60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90-91.
[2] 王金英,蔡琳,杨洪军,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湿疹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9):12-15.
[3] 章洁,方兴.湿疹外用方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191-192.
[4] 何士兵.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3,32(21):118-119.
[5] 杨娟.中医治疗湿疹的27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249.
[6] 郑芳.中医治疗内科湿疹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72-7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9-22
张妩云(1983-),女,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临床应用。
R275.1
A
1673-2197(2015)02-0083-02
10.11954/ytctyy.2015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