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5-02-09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肌病病因

林 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林 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指由原发性心肌疾病导致的影响心肌收缩功能疾病,临床表现为左侧或(和)右侧心腔扩大。对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猝死等,是心脏移植的常见原因。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DCM的5年病死率为80%,而国外DCM的5年病死率约为50%,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晚期DCM患病率约为36.5/10万[1],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现就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因研究

1.1 病毒持续感染

Fujioka等[2]在47例日本和30例美国DCM患者的心肌组织中,通过PCR方法获得了萨科奇病毒DNA,分别为32%和23%。文献研究[3]通过动物实验模型,验证表明柯萨奇B组病毒可引起心肌炎,也可引发与DCM相类似的心室重构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1.2 基因突变及遗传因素

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06年推出的最新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中,提出心肌病的发病与突变基因关系密切,从微观分子角度研究,体现了对心肌病发病机制的新认识[4]。此外,在DCM家系中已定位的26个染色体位点与该病发病机制相关,其中22个致病基因已成功鉴定为致病基因[5]。

1.3 自身免疫

Jahns等[6]采用β1肾上腺素受体相应的合成肽免疫近交大鼠,使大鼠血清中产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大鼠9个月后出现了与DCM相似的表现,左室扩大伴左室功能障碍;将其血清转移至同一种大鼠,也出现相同反应,表明自身免疫与DCM发病相关。研究[7-8]发现,心肌中的心肌线粒体ADP/ATP转运载体蛋白抗体和肌球蛋白抗体与DCM发病存在一定关联。

2 中西医治疗

2.1 中医药治疗

2.1.1 病因病机 在祖国医学中无“扩张型心肌病”病名,但历代中医文献关于心胀的描述中,包括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原则等,与扩张型心肌病均具有相似性,故将扩张型心肌病归于中医“心胀”病范畴。《灵枢·胀论·第三十五》[9]指出:“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在病因病机方面,韩丽华等[10]认为心气不足为该病基础,多因胎禀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或劳倦过度,或感邪侵心,而致心气不足。后期可见气阴两虚、心阳不振证。心气亏虚、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行,可致瘀血内停;也可见水湿内停,聚为痰饮。故该病病机多属虚实夹杂,少见实证。

2.1.2 中医辨证治疗 DCM多表现为气虚、阴虚、阳虚、血瘀、水停,故治疗上多以补气活血、气阴双补、温阳利水、泻肺逐水法。

(1)DCM早期阶段及治疗后恢复阶段多为气虚血瘀证,治以补气活血;若气损及阴,或邪毒耗伤阴液,可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证,治以气阴双补、活血化瘀,可予生脉散、桃红四物汤等。

(2)DCM发展到心衰阶段时,多出现气虚血瘀水停证,治宜补气利水、活血化瘀,可加用五苓散利气行水。

(3)DCM发展到心衰失代偿期,多属阳虚血瘀水停证,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可选真武汤温阳利水。

(4)DCM发展到终末阶段,多出现阴竭阳脱证,治以回阳救逆,可加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独参汤。

2.1.3 针剂治疗 目前DCM治疗,除口服中药或中成药外,中药针剂应用较广泛,如丹参、红花、银杏叶等中药提取物以及具有补气养阴、回阳救逆功效的中药针剂,如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扩大了DCM的中医治疗范围。

中医药治疗DCM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药治疗DCM作用机制尚未明确;DCM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疗效评价等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DCM的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等。

2.2 西医治疗

2.2.1 药物治疗 D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以改善心功能、优化心肌代谢、改善心律失常、抗感染、预防栓塞并发症及延缓病情发展等治疗为基础。在DCM患者早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被激活,可引起心肌重构,进一步导致DCM恶化,而ACEI、ARB通过拮抗RAAS系统,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抑制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预后。当DCM发展到心衰失代偿期时,出现液体潴留,可加用洋地黄类的正性肌力药和利尿剂,如地高辛、呋塞米等,改善临床症状。DCM伴终末期CHF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短期可使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和硝酸异山酯类药物。采用内科治疗仍不能缓解症状者,可借助外科手段。

2.2.2 非药物治疗 目前DCM药物治疗虽已有很大进展,但DCM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可行非药物治疗。对于左室收缩不同步且药物治疗无效的DCM心力衰竭患者,可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使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而不增加耗氧,进而减少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Kaparthi等[11]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CM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近期心功能和活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基因治疗已成为家族性DCM的研究热点。同时,还可通过外科手术,如动态心肌成形术、左室减容手术、左心室辅助治疗、心脏移植等,改善心功能,从而减少DCM死亡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对DCM的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持续感染、自身免疫、基因突变及遗传因素等方面。西医治疗扩张型心脏病主要采用内科、外科方式,住院率及病死率已有所下降,但仍然需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医治疗DCM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的阶段不同、证之不同、缓急之不同,标本之偏重,治以不同。目前,对中医药治疗DCM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研究,无法准确反映中医药治疗DCM的真实疗效。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7.

[2] FUJIOKA S,KITAURA Y,TERASAKI F.Etiology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viral infection in the myocardium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Mol Cell Cardiol,2008,45(Suppl 1):S33.

[3] 张晓伟,蔡文峰.扩张型心肌病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5):60,

[4] 卢永昕.从心肌病的新观念看分子心脏病时代的来临-2006年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专家共识简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7):385-38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3-16.

[6] JAHNS R,BOIVIN V.Direct evidence for a betal-adrenergic receptor directed autoimmune attack as a cause of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Clin Invest,2004,113(10):1419-1429.

[7] 张群燕,蔡辉.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0,22(2):264-266.

[8] 张麟,杨新春.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6):363-365.

[9]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0] 韩丽华,王振涛,莫晓飞,等.“心胀”浅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62-63.

[11] KAPARTHI PLN,GUPTA N,LAKSHMI K,et al.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delivery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a clinical trial[J].Afr J Biotechnol,2008,7:207-21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7-26

林玲(1989-),女,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内科疾病。

R542.2

A

1673-2197(2015)02-0056-02

10.11954/ytctyy.201502021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肌病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