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鸡产业 打造十堰市张湾区畜牧业新的增长极

2015-02-09朱立平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十堰市土鸡养殖

朱立平 胡 强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畜牧兽医局,湖北张湾 442000

发展生态鸡产业 打造十堰市张湾区畜牧业新的增长极

朱立平 胡 强*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畜牧兽医局,湖北张湾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最高目标,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展生态鸡产业,已经成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介绍了张湾区生态鸡产业发展优势、生态鸡产业的发展成效以及生态鸡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张湾区;生态鸡;发展优势;成效;改进措施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中西部,总面积657 km2,辖两乡两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汽车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密集区,是一个以蔬菜、畜禽养殖、林业为支柱产业的城郊特色农业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穿境而过,辖区内两乡两镇的大部分村庄处于环境优美的环库区周围。2014年末统计,全区总人口3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5万人,畜牧业产值11 060万元,占大农业的31.6%;在大农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畜牧生产是城郊近1/3留守农民和库区移民实现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最高目标,按照“生态、安全、环保”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加速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大力支持“适度规模、环保安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小规模养殖企业和特色养殖业优先发展,其中生态鸡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已经成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1 全区生态鸡产业发展优势

1.1 资源条件优势

十堰市张湾区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位于汉江二级台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847 m,地貌特征构成“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本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少雨雪严寒,立体气候明显,光热水条件较为适宜,年平均日照为1 889.3 h,年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46 d,年均降雨量1 000.8 mm;地貌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家禽生产,十堰地方良种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及外来地方良种鸡如固始鸡、江汉鸡等在本地均有较大范围分布。

1.2 传统习惯优势

张湾区养鸡历史悠久,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时期,由于山高路狭、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民“养鸡换取油盐钱”的养殖习惯悠久;近些年来,在政府主导和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生态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创了“茶园养鸡”、“林地养鸡”、“634生态养鸡模式”等,2009年张湾区荣获“十堰市土鸡养殖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张湾区土鸡产业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生态鸡养殖模式创新荣获2012年度“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这些年来生态鸡产业发展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产业发展的良好习惯。

1.3 城郊区位优势

产品销售便捷,利润率高是城郊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堰市作为鄂豫陕豫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常住人口80余万,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较大,高收入群体是优质生态鸡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需求旺盛。全区东西相距38 km,南北相距34 km,最远的乡村离城市中心区也不超过25 km,交通发达,道路宽敞,信息畅通,物流便捷,畜产品的销售占尽地利天时之便。

1.4 劳动力资源优势

目前城郊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以中老年人和少数留守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受投资能力、场地条件、科技水平的限制,多数勤劳朴实的留守农民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发展生态鸡养殖。

1.5 技术服务优势

张湾区畜牧兽医局下设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控、畜牧技术推广3个二级单位,8个乡镇街道下设畜牧兽医工作站,共有30余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执业兽医师占职工总人数的20%以上,多年来服务于生态鸡产业发展,技术力量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是全区畜牧业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2 生态鸡产业的发展成效

2.1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按照“统一养殖方式、统一品种、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协调销售”的“六统一”服务模式,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稳步推进生态鸡养殖大村大户培植,发挥示范效应,产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14年末统计,以张湾区西边的方滩乡、西沟乡、黄龙镇、柏林镇为主的养殖基地年饲养规模在1 000只以上的生态鸡养殖核心户和规模户已达103户,共饲养商品土鸡36万只,销售22.4万只,产值1 120万元;土鸡蛋470 t,产值940万元;直接参与规模生产的农民达1 082人,辐射带动农民199人,共计1 281 人920余户。涌现了黄龙镇朱庄村、青石村等生态养殖重点村,辐射两乡两镇22个村的养殖基地初步建成。生态鸡养殖已经成为茶园、果园、林地等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养殖辅助形式。

2.2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2014年,生态鸡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 060万元,纯收入412万元,直接从业人员人均养鸡增收3 216元,户均增收4 478元;其中65户核心户销售土鸡15.4万只,产值770万元,纯收入154万元,户均增收2.36万元。与此同时,小规模散养户的养殖效益十分喜人,特别是近郊农村的部分留守老人,每户饲养生态鸡30~50只,按照目前市场售价,土鸡18~20元/500 g,土鸡蛋1.2~1.5元/枚,十分畅销,每只鸡的鸡蛋收入可以在120元以上,销售土鸡的收入可达70~80元,养1只鸡1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0元左右。而实际投入的仅仅是少量的玉米、小麦等粮食,鸡大部分的食物来源是杂草、昆虫等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工投入主要是老人们的闲散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每养1只鸡的纯收入在100元以上,对大部分留守老人而言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增收渠道。

2.3 合作经营雏形初现

在生态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同时得到较快发展,“张湾区朱庄村绿色环保养殖基地”共吸纳养殖核心户32户,带动规模户64户,“张湾区七里垭荣旺禽业养殖合作社”、“十堰市彭氏土家鸡”2家合作社共吸纳养殖核心户25户,带动户37户,通过合作社形式将各养殖专业户组织起来,互通信息,加强了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2.4 品牌打造渐成气候

2013-2014年,共有11家规模养殖户通过了湖北省家禽业协会的“生态鸡养殖方式认定”,共有“瑞康”、“久久”、“都好”、“白马山”等12个独立注册的土鸡和土鸡蛋品牌,“瑞康”、“久久”2家公司的生态鸡产品已通过电商销售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取得较好的效果。

3 生态鸡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产业提升空间较大

多数从业人员技术管理水平低,生产水平层次不齐,缺乏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市场营销和统一的生产组织管理不到位,如土鸡养殖户鸡群批次不一,不能做到整进整出,疫病防控和生产管理水平低,造成产品规格不整齐;个别月份产品形成不了批量,缺乏生产和销售连续性,难以形成影响;市场营销宣传力度不足,优质而不能优价等。上述诸多原因,导致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偏低,但同时意味着产业利润提升潜力较大。

3.2 生产安全隐患较多,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安全”是生态鸡产品的第一属性,要想塑造品牌,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必须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从生产环境的管控,生产过程中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疫苗的规范使用,休药期的执行等必须严格遵循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规定,但由于全区生态鸡生产分散,大部分农民素质偏低,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等原因,生产安全隐患较多,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3.3 农民技术水平低,技术培训需要持续推进

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意识是生态鸡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基础工作之一,意义重大且迫切。因此必须坚持科技领先原则,不断深入地持续推进技术培训工作。技术培训内容要从养殖模式优化、栏舍建设、品种选择、饲料调配、疫病防控、科学管理、环境保护、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

3.4 品牌影响力小,合作经营更需加强

目前虽有一些独立注册的土鸡和土鸡蛋品牌,但均存在规模较小,生产较为分散,单兵独斗,各自为阵,宣传造势不够,合作经营乏力,品牌虽多但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的现象,造成了生态鸡产品没有实现“优质优价”和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下一步的产业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品牌打造和合作经营,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的指导,共同组织生产、共闯市场、共享信息、共御风险、共同受益,力促生态鸡产业做大做强。

种公牛饲养管理注意要点

1)注意饲料营养成分的全价性。

2)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平衡性。

3)注意饲料配置时间的长短、均匀度对饲料成分的影响及对种公牛饲养管理的危害性(通常10 d左右配1次料比较合理)。

4)注意季节与饲料成分的变化对种公牛繁殖力的影响。春夏产生的精液的不再发情率平均为74.2%,明显低于秋冬所采精液的不再发情率76.2%。

来源:永德县农业信息网

2015-07-29

*通讯作者

朱立平,男,1964年生,经济师,十堰市张湾区畜牧兽医局局长。

猜你喜欢

十堰市土鸡养殖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先劝后罚”,该赞!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