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治疗水肿机制探微
2015-02-09贺雅琪李铭舜
贺雅琪,李铭舜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知母治疗水肿机制探微
贺雅琪,李铭舜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知母是临床常用中药,但其治疗水肿的功效却较少提及。对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关于知母抗水肿功效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知母主要通过清肺火、滋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三方面发挥抗水肿作用。
知母;水肿;滋阴清肺
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首次提出了知母治疗水肿的功效。此后至唐代,医家多用其清热除烦、滋阴润燥。宋代以后,多数医家又用其滋阴泻火,止嗽除蒸。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对知母的功效主治描述为:“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肠燥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知母具有抗菌、解热、消炎、抗肿瘤、抗病毒、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抗癫痫等诸多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2]。然而,知母“下水”之功效临床较少提及,本文拟通过对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初步探讨知母抗水肿的作用机制。
1 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及临床表现
水肿是由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所致,以颜面、胸背、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对于水肿的最早认识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水”。《素问·平人气象论》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窠微肿如蚕卧起之状曰水。”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这是中医对水肿临床表现的最早认识。后世张介宾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盖凡是水证,必按之官而不起,此其水在肉中,如糟如泥,按而散之,碎之能聚,未必如水囊之比。”该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凹陷性水肿”十分相似,表明古代医家对水肿已经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
2 知母治疗水肿的作用机制
古人认为,肺、肾两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素问·水热穴论》中指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入肺、肾两经,上清肺金而泻火,下润肾燥而滋水之化源,金水相生,使阴气行,阳自化,通调水道,使小便得通,则水肿得消。笔者认为知母利水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清肺热、滋肾阴和清利下焦湿热三方面实现的。
2.1 清肺热以下水
肺为水之上源,水液的正常输布有赖于肺脏通调水道和宣发肃降的功能实现。肺主皮毛,外感风邪,肺先受之,肺脏宣降失司,风水停留肌表,亦可发为水肿。《景岳全书·肿胀》曰:“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忽然浮肿。”张隐庵云:“知母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气。”知母长于清肺热滋水之化源,肺气得宣,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有去路则肿自消。
2.2 滋肾阴以下水
叶香岩云:“肾恶燥,燥则开阖不利而水反蓄。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知母滋肾阴的功效具体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实现。
2.2.1 滋肾阴使阳气得以化生而水自下 肾主水,水液由肾脏的蒸腾气化而解。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湿停聚,外犯肌肤,则发为水肿。《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津液的代谢与膀胱的开阖关系密切,而膀胱的开阖又有赖于肾阳之气的推动。阳气的化生以阴精为基础,若肾阴不足,则阳无以化,膀胱干涸,小便闭塞而水泛溢为肿。《本草汇言》云:“若小便闭塞而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矣。”知母善滋肾阴,阴行则阳自化,肾脏气化功能得以正常行使,水湿自消。
2.2.2 清虚火使水道得通而水自下 《症因脉治》云:“若阴精素亏,色欲太过,肝肾之阴不足,虚火灼金,小水亦不利。”“肾间动气为三焦之本”,肝肾阴虚,耗损阴精,濡养失灵,影响三焦气化。肾阴不足,相火炽盛,则三焦闭塞,小便不通,水气结聚而发为水肿。知母善泻无根之肾火,从而实现下水之功,为滋阴降火之要药。
2.3 清利下焦湿热以下水
知母清泻下焦之热,亦可治疗下焦湿热,气化失司之水肿。《本经逢原》描述道:“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本草求真》又言:“知母味辛而苦,沉中有浮,降中有升。既能下佐黄柏以泻肾水,复能上行以润心肺。俾气清肺肃,而湿热得解。”湿热得清,下焦气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则小便得通,水肿则消。
3 知母治疗水肿临床应用
李东垣创方通关丸,方由知母、黄柏、肉桂三药组成,治疗小便不利、热在下焦血分、渐成中满、腹胀如鼓、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甘淡渗泄不效之证。李杲认为:“又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现代学者张继元[3]采用通关丸治疗风水,疗效满意。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载有桂枝芍药知母汤,称其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历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关节痹痛,现代临床中,许勇等[4]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特发性心包积液,每获良效。
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一大腹水肿,并提出此种大腹水肿可从祛风湿、利小便方面论治,方用丹参、鬼箭羽、白术、独活、秦艽、猪苓、知母、海藻、茯苓、桂心,此处正是取知母下水之功效,提示知母具有良好的消水肿作用。
4 结语
知母是一味治疗水肿的良药,其通过清肺火、滋肾阴、清利下焦湿热而使阴行阳化,从而发挥下水功效。目前有研究表明,知母所含芒果甙具有利尿作用[5],但对其治疗水肿的机制还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仍有待于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与科学评价。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97-198.
[2] 李习平,石继连,胡还甫.知母的研究概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1):90-93.
[3] 张继元.通关丸在临床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8,23(6):843-844.
[4] 许勇,石笋.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新用[J].四川中医,2005,23(10):109-110.
[5] 廖洪利,王伟新,赵福胜,等.知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1):12-14.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3-25
贺雅琪(1995-),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临床。
R285
A
1673-2197(2015)16-0066-02
10.11954/ytctyy.20151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