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高频电切术成功治疗小儿结肠息肉1例
2015-02-09王宽锋,屈晖
全麻下高频电切术成功治疗小儿结肠息肉1例
王宽锋,屈晖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延安716000)
1病历简介
患儿女,4岁,因“间断便血、腹痛2月”之代诉入院。2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出现便血,初为成形大便表面带有鲜血,量少,日约1~2次,后转为大便末端带有脓血,伴有间断腹痛,以左下腹为主,无明显规律,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不伴发热,无里急后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入院查体:T:36.5℃,P:120次/min,R:30次/min,Wt:14 k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轻度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左下腹压痛存在,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红细胞++,粪细菌培养阴性。消化科电子内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息肉。经术前谈话,并签知情同意书后在全麻下行结肠镜高频电切除术。术后第6天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2治疗方法
常规检查及治疗,包括术前准备,并于术前24 h进流质饮食,12 h禁饮食并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番泻叶,清洁肠道,给予足量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在全麻下,全程鼻导管给氧,患儿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在结肠镜下于乙状结肠距肛缘15 cm处可见一约2.2 cm×2.0 cm×1.0 cm大小之息肉,表面光滑充血、无出血、具粗蒂,行高频电凝切除术,约30 min顺利切除息肉,并送检病理检查。病理回报:幼年性结肠息肉。在术中及术后24~48 h,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出血情况及有无腹痛、腹胀、发热、感染等情况,同时支持对症治疗。
3讨论
结肠息肉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与息肉的定位及数目有关,大多数表现为慢性少量反复出血,不为患儿家长注意,部分患儿出现消瘦、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小儿结肠息肉好发年龄段在2~10岁,绝大多数单发,病检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很少发展及癌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多数不需要定期随访。
结肠镜检查是最直接的诊断和直视治疗方法,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但能明确息肉的大小、部位、数量、性质等,而且还可在镜下进行相关治疗,相对其他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与器械的改进,尤其是内镜粘膜切除(EMR)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完善使得内镜下治疗已经成为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高频电治疗技术因其安全、有效、简单、痛苦少、适用范围广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治疗方法。我院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除术的开展,可减少患儿的痛苦及由其引起的并发症、并存症,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经济及社会效益好,值得推行。本例患儿系我院成功诊治首例,标志着我院小儿结肠息肉诊疗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王宽峰(1977—),男,陕西延安人,儿科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2015-03-11;责任编辑赵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