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蓝藻爆发机制与治理
2015-02-09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300141
田 杰(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 300141)
海河蓝藻爆发机制与治理
田杰(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300141)
专题综述
海河是天津的重要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但近年来受到蓝藻困扰,笔者对海河蓝藻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海河蓝藻的治理建议。
海河;蓝藻;治理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经过综合开发改造,环境优美,现已成为天津重要的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但近年来海河受到蓝藻困扰,海河蓝藻最早出现于2008年,2009—2011年没有出现大面积蓝藻。从2012年开始,情况开始恶化,2013年尤其严重,6月份开始,海河部分流域出现蓝藻,到7月中下旬,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海河蓝藻全面爆发,从海河二道闸到海津大桥的13km河道被大面积的蓝藻覆盖。2014年5月末,在首次出现蓝藻颗粒5d后出现蓝藻水华。
1 蓝藻及其危害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因含有蓝色素故名蓝藻。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现在已知约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主要生存在淡水中。
蓝藻多于夏季滋生爆发,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其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极强,一旦环境适宜,将生成大量群体,迅速上浮、聚集,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严重恶化。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鱼类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致其死亡。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直至危害人体[1]。
2 海河蓝藻爆发的原因
2.1海河生态用水不足,水体流动性差
天津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海河基本无上游来水,生态补水主要靠自然降雨。近几年,在引滦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多次向海河生态补水,但补给水源有限。同时海河水流动性不足,置换程度较低,自净能力较差,藻类容易聚集并大面积生长。
2.2海河水体中适合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
藻类数量取决于水体中供其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含量,当水体中总磷与无机氮浓度分别达到0.02mg・L-1与0.3mg・L-1,呈富营养化时,就会引起蓝藻爆发,而当水体中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5~20倍时,就能加速蓝藻生长[2]。海河及与之沟通的二级河道,在汛期承担着市区排沥任务,虽经多年治理,但分流制管网尚未得到彻底改造,部分区域仍然存在雨污混流、管网混接问题,造成部分污水通过沿河口门进入河道,污染物的富集导致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给藻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
2.3气候影响加速蓝藻生长
蓝藻在水温28~30℃时生长速度最快。每年进入6月份后,天津市光照条件充足且气温持续升高。强烈的光照,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加速蓝藻分裂生长。
2.4蓝藻种源增加,缺乏生物制衡
蓝藻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一旦出现,将长期存在于底泥和水体中,成为下一次爆发的种源。经过几年的频繁爆发,海河蓝藻种源数量不断增加,环境适宜时可以迅速繁殖、聚集并形成水华。海河中水生生物种类单一,只有水草对蓝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由于水草生长期短,水草衰亡集中打捞后,基本没有其他生物与蓝藻竞争,造成蓝藻的肆意繁殖。
3 海河蓝藻的治理
海河蓝藻的治理措施,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3.1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采取引水或换水、曝气、吸附、过滤等措施。
为控制海河蓝藻爆发,实施引滦调水,大流量泄水。在蓝藻聚集区域,利用曝气船对含藻水体进行曝气扰动,增加水体含氧量,减少蓝藻聚集。利用吸附船对含藻水体进行过滤,使蓝藻留在过滤网上,将不含蓝藻的河水排至海河。
3.2化学法
主要的化学法有化学灭杀法,通过筛选和合成化学药剂来控制水中藻类的繁殖,通过金属离子抑制藻类的正常代谢而达到杀灭藻类的目的[3]。其他化学法还有絮凝沉降法、光降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为减轻蓝藻对海河水体的危害,在新开河、外环河等部分河段,进行除藻试验。使用复合硅酸铝除藻活性剂作为新型化学试剂,该制剂以具有高活性度、较强吸附功能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作载体,形成复合材料后镧铈的催化、催渗效应与硅酸铝的吸附、絮凝效应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使除藻效力倍增。
3.3生物法
在海河蓝藻防治的除藻试验中,使用的生物法主要有生物控藻剂法和生物膜处理法。
3.3.1生物控藻剂法
复合微生物控藻剂由高效复合控藻酶和控藻微生物复合而成,复合控藻酶由多种溶藻酶和微囊藻毒素降解酶组成;控藻微生物由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硝化反硝化菌、假单胞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复合微生物控藻剂投入水中后,控藻酶可以快速有效地针对单细胞藻(蓝藻、硅藻等)、多细胞藻(水绵等)进行靶向攻击,破坏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质溶出死亡;同时还能有效分解藻细胞死亡后释放的藻毒素。控藻微生物能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限制性营养元素,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消灭水藻,祛除异味,降解含有大量氮磷营养积累的底泥,消除藻类产生的根源,从而使藻类缺乏营养死亡,使水体变清。另外,微生物还能分泌溶藻类活性物质,抑制藻类的再形成,使水体透明度逐渐提高,保证水体清澈。
3.3.2生物膜处理法
膜处理法是一种新型技术—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外观像纤维束,可以固定在河底,微生物附着生长在纤维的外侧表面形成多功能生物膜,由于纤维中空,反应器内生物膜的表面积可达1000~2000m2・m-3。在纤维外侧附着的微生物膜与含藻河水充分接触,使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和氨氮等被生物膜吸附和降解,从而治理蓝藻,使水质得到净化。同时由于中空管只有氧气能渗透出来,可以实现自动给水体充氧曝气功能,效率是传统曝气设备的3倍[4]。
4 结束语
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多种对蓝藻治理方法的尝试,海河蓝藻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治理方法各有利弊,环境变化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尚未形成既经济又有持续显著效果的彻底治理蓝藻方法,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上述方法。河道蓝藻治理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重在预防,减少污染,加强方法研究,提高管理水平,以保障河道的优美清澈。
[1]百度百科.蓝藻[EB/OL].http://baike.baidu.com/ link?url=5x_VbDrxGKlSN6jRogN_F2k14KROLX5edcQ8uRi gaEcZ5JRg69donRprrSAJc4BPDwmdgzjGttTKLhjz2FGll.
[2]沈蓓杰,徐志南,余护.蓝藻防治经验浅谈[J].渔业致富指南,2009(21):51-52.
[3]王扬才,陆开宏.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动态[J].水产学杂志,2004(1):90-94.
[4]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介绍[EB/OL].http://www.hydroking.com.cn/product/html/?100. html.
Q949.22
A
1002-0659(2015)04-0038-02
2015-05-22
田杰(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河河道管理工作。E-mail:tianjie8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