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与特色种植

2015-02-09周雪松张碧海怡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塑料大棚保护地蓝莓

周雪松,张碧海怡,赵 娥

(天津市蓟县农业局,天津 301900; 2.天津中天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与特色种植

周雪松1,张碧海怡2,赵娥2

(天津市蓟县农业局,天津301900;2.天津中天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08)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规避了自然因素对作物生长的限制,使人类更加自如地进行农业生产。天津市的保护地生产设施经过60a的改进,从原始的芦苇和蒲草扎草苫子苫盖蔬菜、挖掘立壕子和小暖窖等土办法,到实现塑料小棚、大棚、节能二代温室和全光室的组合发展,实现瓜果蔬菜的周年生产。组合设施的应用,从初期单纯生产蔬菜,现已经发展成规模化生产葡萄、蓝莓、西瓜、花卉等特色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设施农业;保护地;发展;特色种植

天津市是我国特大型沿海城市,城市中心距离北京市城市中心120km。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理念下,设施农业以北京首都为榜样,瞄准高科技,处在较先进的水平。天津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出特色种植的高效农业,设施葡萄、蓝莓、西瓜、花卉等成规模种植,颠覆了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实现高效益。

1 天津保护地种植起源与发展

1.1保护地起源

1.2早期保护地建设

1954年农业部组织天津、山西和东北的代表到北京市学习阳畦和温室生产技术,当年在津城东南西北4个郊区各建温室生产蔬菜。1957年全市建成温室1131间、小暖窖1580个、阳畦5450个,蔬菜保护地形成规模并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1.3保护地塑料薄膜的应用

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安志信,1964年在天津市农业局工作期间,利用来自日本国的塑料薄膜,在国内率先开展蔬菜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对塑料薄膜节能日光温室、大中小棚的性能和配套技术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中小棚种植蔬菜获得成功。1973年天津市塑料薄膜覆盖面积53.8hm2。1989年发展到2123.9hm2。

蔬菜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增产效果显著、社会效益突出,1982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3年获天津市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4塑料大棚的应用

1972年,天津市引进塑料大棚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大大前进一步。大棚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操作方便,有控制环境的手段。与自然生长的蔬菜相比,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有春提前、秋延后的优势,使得塑料大棚进入快速发展期。1973年起步面积仅有8hm2,到20世纪70年代后5a天津市塑料大棚面积每年200hm2左右。1989年塑料大棚面积1061.4hm2,1993 年1984.1hm2,1998年3200.0hm2,2000年4000.0hm2,2007年5496.9hm2。

1.5塑料中小棚的应用

(4)软件自动生成带有编号的三维轴侧图与带有管道长度及配件信息的下料尺表的管道预制加工图,同时自动生成下料明细[4]。

与塑料大棚同步发展的是塑料中小棚。由于造价相对低廉且建造容易,塑料中小棚20世纪80年代的应用面积是塑料大棚的2倍以上的面积。例如1988年达到2722.5hm2。1993 年4220.9hm2,1998年8000.0hm2,2000年14666.7hm2。

2 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00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设施农业作为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手段,快速推进。实施设施农业“4412”工程。即2007~2010年的4年时间,在2006年的蔬菜面积基础上,新增面积2.67万hm2。当时12个涉农区县,每个区县建设1个以上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市级和区县级财政对温室和塑料大棚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以造价为基础制定补贴标准,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

由于建设设施的目标明确,补贴及时、足额,天津市各类温室面积从2000年前5a年均7444.7~8280.0hm2,2008年达到117317hm2,2009年达到15741.2hm2,2010年20129.2hm2。

塑料大棚在2007~2010年面积快速增加。2000年前5a,每年面积7444.7~8280.0 hm2,2008年117317hm2,2009年15741.2 hm2,2010年20129.2hm2。此期中小棚面积由11119.3hm2,到2010年下降到4100.8hm2。

天津市设施农业有温室、塑料大棚和塑料中小棚3种不同类型。1991年3种类型合计2056.3hm2,1995年10266.7hm2,1999年20333.4hm2,2008年31683.2hm2,2010年38533.6hm2。种植业设施面积4a建成面积超越前50a。

3 天津市设施高效种植

天津市的设施建设规模快速扩大,围绕设施种植,除传统的蔬菜以外,出现多种高效种植模式。典型模式有设施葡萄、设施蓝莓、设施西瓜及设施花卉。

3.1设施葡萄标准园

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镇域面积71.46km2,农业人口3.16万人,耕地面积4513hm2。设施果蔬面积587hm2中设施葡萄400hm2,占本镇设施的68.1%。按照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要求实施标准园建设。

制定《武清区葡萄标准园栽培技术规程》,确定葡萄主导品种京香玉、乍娜、维多利亚、红旗特早。推有平衡施肥、果树矮化、黄板诱杀、滴灌和臭氧杀菌技术。生产管理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害防治、统一销售的六统一。2010年11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设施葡萄平均单株产量6.05kg/株,每公顷6000株,产量3.63万kg/hm2。产品每公斤16元,每公顷产值16元×3.63万kg为58.08万元。每公顷成本10.5万元,效益47.58万元。

3.2蓟县设施蓝莓

天津市蓟县马伸桥镇在该镇淋河村建立蓝莓种植基地,引进种植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以灌木方式生长的蓝莓。2011年,已生长3a、占地6.7 hm2大棚蓝莓树苗进入收获期,共计4万株,每株蓝莓结果0.25kg,总产量1000kg。蓝莓产品主要供游客采摘、团购和销往京津大型超市,每公斤蓝莓价格400元。2012年5月的收获高峰期,每株蓝莓结1.5~2.5kg果实,每公斤价格100~160元,经济效益显著。2014年马伸桥镇蓝莓园区面积达到120hm²,种植品种发展到蓝峰、蓝金、伯克利、布里吉塔、北陆、天赐4号和天赐8号等多个品种,实现了蓝莓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形成“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产业群。目前,在华北乃至全国的保护地种植,都属于较大规模。蓟县蓝莓从种植技术日臻成熟。

3.3西瓜种植进入温室大棚

武清区高村镇位于京津冀交界处,沙壤土土质适合发展西瓜生产,经多年发展,西瓜种植呈现规模化和产业化。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率等技术措施,西瓜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镇西瓜类种植面积达1600hm2,占耕地面积58.7%;温室、大棚等设施瓜类种植面积400hm2,占瓜类种植面积的25%。2002年注册西瓜产品商标“高村”,并逐步打造“高村”西瓜品牌。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机械化卷帘、反光幕增光、弥雾机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加大防虫网、杀虫灯、诱杀虫板等无公害物理综合防治技术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逐步建立有机食品基地,提升西瓜产品档次。

静海县台头镇种植台头西瓜已有上千年历史,台头西瓜具有皮薄、汁多、清脆、籽少、瓜瓤鲜红、含糖量高、纤维少的特点,并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消夏的保健佳品。2007年,静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台头镇政府,申请并成功注册产地标志“弘历福”牌商标。台头西瓜在北京大兴西瓜节—科宝・博洛尼杯中国西甜瓜擂台赛上获得优秀奖,2009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确定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2009年,台头西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在温室和冷棚进行多膜覆盖栽培西瓜0.3万hm2。设施冷棚嫁接西瓜栽培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后,不但解决西瓜不能连茬种植的难题,还实现一年冬春茬、秋延后茬两种两收,纯效益达到17.19万元/hm2。

3.4花卉生产产业化

天津大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著名商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作为天津市科普示范基地,全光温室规范化、现代化的生产使大批市民和学生在基地增长知识。成为花卉行业的排头兵,带动天津乃至全国的花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大顺园林集团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成为国内花卉产业的亮点区。

S62

A

1002-0659(2015)04-0011-02

2015-07-03

主要作者简介:周雪松(1979-),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tjnytgzzx@163.com

猜你喜欢

塑料大棚保护地蓝莓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蓝莓建园技术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塑料大棚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