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乡舍
2015-02-09回声
回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在京郊有这样一个院子,真如陶渊明所言,归了乡间,归了田园。
穿过一片花香四溢的果园,就来到了耀扬和李羊的乡舍。红砖围墙内,是三间红砖房,走进去,红砖墙、石头柜、木屋顶、原木桌椅,除了摆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墙角的那些绿植,再无其他装饰。很简单、很平凡、很自然,让人很想留下来——其实,这才是凡人隐居之地该有的模样,纯粹、恬静,远离喧嚣,却带着人间烟火。
不同于藏红花餐厅,这里鲜为人知。乡舍微博上也只有短短一句介绍:“北京郊区的一个小院,源自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很好地诠释了一切。
两亩田园 三间砖房
自从2003年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耀扬和李羊就爱上了乡间的自然明朗。藏红花餐厅开业后,他们搬回到了城里,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回到乡下,尤其女儿出生后,对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
在北京,找一个乡村院子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几年,艺术家、设计师纷纷回归乡间。可他们想要的不是那样有艺术范儿的地方。“我们就想找一个地方,可以和maimai玩耍、放松,让家人随时可以告别城市的喧嚣,为生活进行短暂的‘充电。”李羊的声音柔和,语调缓慢,说到女儿的时候,尤其温柔。
话虽如此,这个院子却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找到。“朋友告诉我有这么一个院子,说可能符合我的要求。”他们驱车前往,房屋很普通,“是典型的上世纪90年代的农家房,外面贴瓷砖,里面刷白墙那种。”让夫妻俩心动的是,有一个蛮大的庭院,且南边还有一个很大的苹果园。
定下这里后,耀扬和李羊邀请了3位日本设计师,一番商议后,决心保留这栋老屋,但要去掉外面的瓷砖和里面的白墙。当下行动,一番铲除后,露出里面的红砖,经过岁月的积淀,红得更为内敛,如此,屋内屋外都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纯粹。用李羊的话来说,“是恢复了它原来的样子。”
于是借用老屋相同的建筑结构,又添了两间红砖房。于是在这两亩多的土地上,便有了三间独立的红砖房,每个砖房功能独立,或厨房、餐厅,或客厅,或客房。
三间砖房由两个白色框架的玻璃廊连通,玻璃遇见红砖,竟然一点也不突兀,有一种别样的灵动。最妙的在于,两个玻璃廊,正好一个观前院,一个观后庭,1000余平方米的绿植,可以通透地望出去:春来饮茶观花,夏至看雨避暑,秋日观满园红霞,冬日赏雪饮酒……四季美景,气候变幻,一点也没有错过。这是住在城市高楼没法领略的。
“其实一开始没想这么多。”李羊说,“这里离城市太远,不通天燃气,也没法供暖,只能自己取暖。用玻璃廊把三个砖房连通,其实是确保暖气不外泄。”
说到取暖,李羊给我们讲了她的措施。一口气安装了空调,铺了地暖,还装了壁炉,结果才用了一个冬天,壁炉就烧坏了。我笑着问今年怎么办,她想了想,到时候再说,应该冻不坏吧。
就在乡舍 实在乐园
问及乡舍这个名字的由来,李羊微微一愣:“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刚开始觉得给一个房子起名有点怪怪的,但这里以后会招待朋友,所以想还是有个名字比较好。乡舍,就是乡下农村的房子,仅此而已。”
纯粹的理念也用到房屋布置上。裸露的红砖墙用做外墙,自是野趣横生,用做内墙,就有一点问题——它会掉渣。“其实掉得很少,几乎不影响使用。”他们还是把卧室床头这面墙做了处理。“万一掉眼睛里就麻烦了。”
除了石头,乡舍用得最多的就是原木了。屋顶是用木板铺了一层,再盖的瓦,还有房屋隔断、柜子、床、厨房台面、桌椅板凳……足足拉了一车的老木料才够用。
这么多木料,夫妻俩便想着自己设计点什么,捣鼓了部分家具。最有意思的一个当属女儿maimai的儿童床,小小的高低床,上面是一座小木屋,还有一扇小小的窗户。这是李羊看了一幅外国作品后自行设计、特别定制的床,添加了安全防护和屋顶。“乡下的房子顶都很高,孩子睡在上铺会没有安全感,就加盖了一个顶,做成小木屋。”这么一加,简单的儿童房瞬间充满童趣和冒险,maimai喜欢得不得了,每次一到乡舍,都会先去看看自己的木屋床。
不知道是红砖的映衬,还是原木的烘托,无论是现代的墨绿沙发,还是内敛的旧货,摆在屋内,都变得格外熨帖,好像它本来就应该在那里。这个发现,让我们很是欣喜。
既然是乡舍,肯定逃不开大自然的包围,1000余平方米的庭院,种着海棠、柳树、杏、柿子、山楂,装点空间视野,好好打理,还会在某个季节带来累累硕果。设计师帮他们把庭院分出前庭、中庭和后院,每个区域都被绿色覆盖,风格不同。前庭如同一个迷你植物园,也是李羊的蔬菜供给地,闲暇时,她就带着女儿在园中,一边劳动一边玩耍;中庭类似日式小庭院,精致优雅;后院种了一大片草坪,还挖了一个小沙坑。“这是特意给maimai留的,多让她接触泥沙、回归自然,就像我们儿时那样,把整个自然当做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