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锅里绣个蛋
2015-02-09JurgitaLudaviien(
Jurgita+Ludavi?ien?(立陶宛)
掀开锈迹斑斑的铁皮罐头盖,罐子底部不知被谁丢进了烟头;平底锅已被磨蚀,锅底竟然还盛着尚未煎熟的蛋;桶底早已不知所踪的园艺花洒,裸露的铁皮上还清晰地留下朵朵蓝白绣球花……拿起有些“与众不同”的旧物件凑近去看,竟发现经纬交织的细密针脚,原来这所谓的“烟头”、“煎蛋”、“绣球花”居然是使用十字绣技法绣制而成,而这块“绣布”可是货真价实的铁皮。
绣针穿越铜墙铁壁
独坐绣楼,身旁一方绷子,绷着一块绫绢,飞针走线,绣上娇艳欲滴的花,或戏水的鸳鸯。这诗意的画面吸引了万千现代女孩在十字格布上,拾起古老的针线活。可是,立陶宛艺术家塞维丽佳·克里奥内维 (Severija In?irauskait?-Kriaunevi?ien?)竟然让超级大众化的十字绣跳脱出布匹的限制,将精巧细腻的针脚,转移到了硬邦邦的废铜烂铁上。
比起端坐绣架前一针一线地刺绣,塞维丽佳则需耗费更多的力气,因为她要先将金属铁皮钻出许多“针孔”,继而再运“针”走线。“之所以选用十字绣的针法,是因为十字绣所用的是钝针,针头较圆且针孔较大。”并且,区别于其他复杂的刺绣方式,十字绣比较符合“铜墙铁壁”做绣的基本条件——针法简单。
塞维丽佳的工作室像个小型金属加工厂,里面时常传出阵阵刺耳的电钻声。“别人刺绣都要安静的氛围,而我却工作在噪音十足的环境中。” 噪音的来源是一部电钻,其钻头有多种规格,它们可都是塞维丽佳多次打磨改良出的特制款,与绣针一般粗细。“我用电钻在绘好花纹的器具上钻出小孔,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网格布。然后再将略粗的绣线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穿梭于网格间,以线迹构成花纹图案。”
也许在旁人看来,塞维丽佳的创作最困难的应该是钻孔打洞工序,仅是飞起的金属屑就已经令肺部无法承受。由于防尘面罩会对视线造成阻碍,塞维丽佳并没有佩戴任何防护工具,呛人的尘屑也使创作过程时断时续,相较于布面刺绣自然耗时更久。
美丽技艺的生活之源
在塞维丽佳众多作品中,“体格”最大的当属这台报废汽车。用深浅色度不同的线绣出蓝绣球花,与淡蓝车身完美融合,这台“古董车”瞬间变得抢眼无比。“东欧地区传统民间刺绣喜爱花卉图案,我的创作也遵循这一传统。但是针对不同的‘布,我还是会选配与其气质相符的图案,比如平底锅里我会绣‘煎蛋。并且在配线时,会尽量保持与原器具色系一致,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
凭借这独特的技艺,“绣女”塞维丽佳成为当地众人皆知的艺术家。谈及自己的创作缘起,塞维丽佳说道,“在我儿时生活的小镇里,村妇们会绣靠垫、方巾等,一来装饰自己简陋的屋舍,也给拮据的生活带来少许收入,一针一线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但是现今许多设计师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偏离生活的本源,一味求快、求‘奇,抛弃了生活本真。”
煎锅、铁铲、水盆、勺子、汽车……塞维丽佳用于创作的器具,都是来自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彻底废弃的普通用具,只是经过她巧手一“绣”,宛如重生的艺术品。但是在塞维丽佳看来,自己的这些作品尚不能称之为艺术,她只是借由这一形式,为进入衰退状态的十字绣以及处于瓶颈期的东欧刺绣产业探寻更丰富的可能性。
绣品仅仅依靠独特新颖的图样早已远远不够,一针一线耗费很大精力创作的作品被裱上画框从此束之高阁,抑或融入家居设计或是时尚衣饰中的,也比比皆是。如何让这美丽的技艺重拾光芒呢?也许角落里抖落木屑的旧衣柜,或是“垂垂老矣”的生锈脸盆,可以成为你创作的灵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