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汇积累实用法举隅
2015-02-09黄绍梁
黄绍梁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要根据文言文或现代汉语的语素出现的频率狠抓常用实词,让学生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熟练地运用,并且注意认真积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确切地掌握词义,千方百计地把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文言文 词汇 积累 方法
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例。纵观文言文考试题型及其对考生的要求,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①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检查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题型包括:划分朗读节奏、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句子等。②与文本对话,对文本作一些文学方面的鉴赏。题型包括:写出符合提示语的相关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法、体验情感、联系实际谈体会等。基于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言”“文”并举,既要注重语言积累,又不能忽视文本的文学鉴赏。前者是基础、是钥匙;后者是提升、是殿堂。要想步入我国古代文学的殿堂,平时就得加强语言积累,不断获取“金钥匙”,做文言词汇积累的有心人。
下面介绍几种大家喜闻乐见且非常实用的文言词汇积累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愿其能助你一臂之力。
一、理解生字字义
一些基本词汇在文言文和现代书面语里出现的频率高,即使学习现代书面语或者其他学科知识也少不了它们。这些基本词汇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和现代语在汉语发展长河中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以《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部分的实词为例:
吴广素爱人 / 寒暑易节 / 增其旧制 / 盖追先帝之殊愚
这些加了黑点的词在文言文里很活跃,它们在现代书面语里也常常作为实词的语素:“平素”“交易”“制造”“特殊”。这种情况说明现代汉语里的许多合成词的语索是由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构成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以古求今或以今解古。因此注意这些词的教学,可以一举两得:既利于学习文言文,又利于学习现代书面语,使学生确切掌握文言文的词义;还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现代汉语词汇去学习文言文。
对于这样词汇,要求能熟练地掌握,真正解决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问题。为此需要安排若干必要的练习,注意积累,定期检查。
另外,还有一些词汇在文言文里出现得较少,在现代汉语里偶尔用到的。例:
八百里分麾下炙 / 复立楚国之社稷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咨诹善道
对这类词,弄懂了当然最好,不全懂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体会到,或者根据语言环境猜中。
二、加强解词释义
要进行文言文的词汇教学,固然要注意形和音,但解释词义是重点。只有把词义讲清楚了,才算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是水上浮萍,不落根底。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是大还是小,常常决定于对词义的辨析是否清楚明白。词义理解清楚明白,学习的困难就少,兴趣就大;反之,困难就多,就不感兴趣。
1.讲清本义
不弄清某些常用词的本义,只图省力,照搬书中注释,就难免会出差错。例如《愚公移山》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一句,《辞海》和初中课本以及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说“惩”作为“苦于”讲,这就绝对排除了“惩”的后面再加“于”的可能性,因为不能有“苦于于”的说法。但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完全可能写成“惩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查《说文解与字》:“惩”是“创伤”。这样,“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就是“以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为苦”,把山的北面受到阻塞,进进出出要绕弯儿当做苦差事。“惩”是心理活动的动词加意用法。当然,对学生不能也没有必要把每一个文言实词都说清本义,但教师本身就有必要掌握它们的本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处理。
2.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逻辑上辨析近似概念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要力求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运用比较法。一般可从六个方面运用比较法:
(1)不同语境的比较。例如“顾”有以下主要词义:①顾野有麦场(《狼》);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这两句中的“顾”有何联系,有何区别呢?“顾,还视也。”就是“回头看”,这中间有两个因素:A“还”,也就是“回”;B“视”,也就是“看”。例1用的是本义,同时包含A和B两个因素,例2抽去了A只有B,作“看”或“看望”讲。现代汉语里“顾问”的“顾”也有“看”的意思。在这辨析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武装学生。
(2)古今词义的比较。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容易出现以今囿古(或者叫做“望文生义”)的问题。古今词义的差别一般有两个方面:①古今形同而词义完全不同。如“牺牲”,在古文中是指“猪牛羊等祭品”,现代汉语中讲“舍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②古今词义形式相同,词义也好像一样,但并不相同。如“信”,古代是作“使者”讲,有“信使往来”等说法,现代汉语的“信”都是“书信”。以上说的只是基本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古今词义并非一刀切,相反,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同义词的比较。如“视”是近看,《曹刿论战》有“吾视其辙乱”;“望”是“远看”,后文有“望其旗靡”;“观”是“集中目标看”,《岳阳楼记》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览”是“看”的文言体式,《岳阳楼记》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现代汉语里“看”是一个词,“览”是另一个词。“察”是“看了以后还经过一定分析研究”,《曹刿论战》有“虽不能察,必以情”。又,“瞰”是“从上往下看”;“瞩”是“注视”;“瞻”是“往前或往上看”。现代汉语里还有“瞥”、“瞪”、“盯”、“瞄”等等。通过同义词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区别词义的一种方法,从而确切地掌握词义。
(4)程度的比较。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的“愿”是“很希望”,比现代汉语里面的“愿意”重得多。
(5)感情色彩的比较。《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是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或“低微而鄙俗”讲,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现代汉语里“卑鄙”是指“品质恶劣”,感情色彩是贬义的。
(6)结构的比较。“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很厉害”,亦即等于偏正短语;“又数刀毙之”(《狼》),“毙”等于现代汉语里的“砍死”,即等于动补词语“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伐”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讨伐”,即等于并列短语。当然仔细推敲起来很难说“全等”,但至少可以说是“相当”或者“近似”。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连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