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2015-02-09陈灵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诱导

陈灵空

【内容摘要】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问题既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预估学生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其自主建构知识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有效诱导 途径策略

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垄断话语权;学生很少发问,很少有源于自身问题的对话。这种被教师主宰的课堂,也就成为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荒漠之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的建构”。思品课堂教学不但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与经验积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因此,思品教学中的学习问题应该由学生发现、提出,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当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不代表教师完全放手让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适时诱导,促使其思维的形成。诱导时机不是等来的,必要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实施“刺激”,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教师的有效“诱导”使学生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一、预估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是“诱导”的前提

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与认知冲突、学习动机与兴趣点)和生成问题,就是要考虑没上课前,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是什么?他们不清楚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可能有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会有哪些?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分别有怎样的关系?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世界文化之旅》的优质课比赛,教师甲展示了中国舞蹈和俄罗斯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舞蹈片断图像展示后问学生:“二者有何不同?”学生毕竟不是搞舞蹈专业的,这样的学习问题致使教学活动立即停滞,教师乙也设置同样的情境,但在展示两种舞蹈图像后这样巧妙地问学生:“你喜欢哪种舞蹈?请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同学回答说:“都喜欢”,并讲出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差异性的特点。可见,教师乙在充分预估学生起点问题和生成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学习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可见,教师设计学习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效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和生成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是“诱导”的基础

当教师充分地思考完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和生成问题以及学科的问题之后,才有充分的理由思考在课堂上该提出怎样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问题是帮助学生生成问题、扩展问题、聚焦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问题,也是最终为形成问题系统服务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可能包括了在课堂导入时的驱动性问题,统领本课的核心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具有内在联系的具体推进的系列问题。

1.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教师在课堂导入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开始之时启动思考的问题,通常它需要具体的问题情境,以谋求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结,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动机与自主学习的愿望。驱动性问题通常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例如学习《无形的财产》,“什么是专利权,为什么要保护专利权”这一知识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然而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此设置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现在世界上每四台DVD就有一台“中国制造”。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从2004年起,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家DVD企业宣告破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随后教师讲解并继续提问:国内厂家不具有生产DVD的核心技术。因此,DVD企业每出口一台就要向拥有核心技术的日立、松下、飞利浦等企业缴纳10~20美元的费用。在国内销售一台要缴纳1美元的费用。也就是说我们谁家里买了一台DVD,人家就将近挣7元。据相关报告介绍,除去各种成本,每台DVD只有5元钱的利润。难怪有人说,“卖DVD不如卖大白菜。”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奇怪现象?学生分析思考后提出许多问题:这笔10~20美元的费用该不该缴?为什么?这笔费用是用来做什么的?随着问题的不断被发现和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打开,学生自觉地进入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诸如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课堂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指在学科基本问题的引领下,依据学科在本课时的重点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问题后,产生的课堂统领性问题,它是最能集中体现“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疑难为起点,教学意图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设计取向。例如有位老师教学《诚信是金》,在第三个环节设计了《王二小的选择》问题情境: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年仅13岁的王二小为了掩护乡亲,将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地。教师提出问题:王二小不诚实、不守信,也不是为对方利益而考虑,那他的选择是诚信吗?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本节课能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此问题的设计功不可没,这一问题教师既把握了学科基本问题 ——培养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也预估到了学生的起点问题——对诚信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诚信就是不说慌,从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诚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衡量核心问题是否有效要考虑的基本方面:一是问题的解决对达成主要教学目标起决定作用:二是问题基于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基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保留适度挑战;三是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思维含量与开放度;四是问题统领课堂的主线索,能够解决学科基本问题的关键性问题。

3.推进的问题

课堂推进的问题,往往呈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追问,围绕核心问题不断聚焦与深化的问题、归纳与引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又形成了内在的系统关系,可以是层层推进的问题链,也可以是逐步扩展的问题圈,它反映了对核心问题的分阶段、多层次、多角度演绎、归纳的思考。例如教学《礼貌显魅力》,教师出示这样一则资料:我国著名的作家夏衍临终前,突然他感到非常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就在秘书正欲开门的时候,却听到老人极其艰难的说了一句:“不是‘叫,是‘_____。”说完,老人就昏迷过去,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看过材料后教师提出这样的系列问题:你知道老人在临终前说了个什么字吗?(学生:一个“请”字。)你从夏衍身上学到了什么?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夏衍老人极其艰难又极自然地说出的“请”字,仅仅表现为礼貌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老人的遗言厚重无比,甚至超过了他生前写过的文章,这句扎根于老人心灵的话,是他倾其一生的人格写照,他告诉我们:礼貌更是一种修养。这样以问题的层层推进,深化了主题:由“礼貌”升华到“修养”。相反,如果再出示材料后换一种问法:夏衍老人的做法是礼貌的吗?这是一个封闭式提问,学生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完了,不会推动学生往深思考,这样的问题不让人动脑子,没有思维度,不能引导学生思考“礼貌”与“修养”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学生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原地,没有发展。

总之,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的引导性问题或驱动性问题,从而形成聚焦的有效率(效益)的学习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做到既尊重学生经验又兼顾知识体系;既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又重视教师有效引导。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是“诱导”的关键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辅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会学生抓住“题目”质疑,思想品德课的题目有单元题、框题和每目的题目,题目是中心,是所属各块内容的结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让学生抓住题目质疑,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在学到人生的价值的时候,学生就问: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

第二,让学生在“对比”中质疑,扣住关键词质疑,如学到中共十六大中对公有制的全面认识这部分内容时,讲到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学生就问,“主体和主导有什么区别?”

第三,让学生抓住“矛盾质疑”。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充满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能够发现矛盾就能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在矛盾处质疑,如学到人生的价值的时候,学生就问:都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又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价值,那些罪犯的人生到底有没有价值呢?

第四,要求学生抓住“细节”质疑,初三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关注课文的每一个细节,如在学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宪法,它已经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成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有一个学生就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提出的要求,怎么能成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呢?学生通过质疑后能更深入地理解内容,真正成为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主体,因此,质疑问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功地自主建构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天蓉. 有效教学设计[M]. 教育科技出版社,2010.

[2] 赵东芳.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诱导学生思维方法探讨[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 刘其明、汪生.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 杨文娇、罗婷. 问题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科教导刊,2013 (2).

[5] 陈德祥.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新探[J]. 学术论坛,2013(5).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临海市白水洋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诱导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