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祠庙彩塑赏析

2015-02-09王和平

雕塑 2014年5期
关键词:彩塑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文化独秀于世界之林。古代的雕塑语言系统发展、传承有序。传统雕塑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主义,其写实是归纳而理性的,质感是提炼而规律的,工不见拙、繁不见缛,超凡脫俗;大的形体大开大合、小的形体归纳统一,变化有序;形体塑造不求解剖真实,追求一种神、气、情的合一状态,推崇理性之美。中国古代雕塑以立意为本,风骨气韵、良工精思、巧极似神、刀力遒劲,展天地之灵、现造化之妙。

关键词:彩塑;罗汉造像;传统文化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culture is considered to be a kind of excellent and unique sculpture art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system has abided by its own way and inherited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differs from western sculpture in many aspects.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realism in China means to be more generalized and rational. Secondly, its tactility base on extracting from art regulation. Some crafts appeal to be quite sophisticated but not exaggerate, refined but not stereotyped. On dealing with modeling subject, Chinese sculptors prefer to sharp general form initial with roughly skill,then the details were created in a simply way , sculptors aimed to achieve the sense of order in every part of subject. Meanwhile, the philosophy of modeling on the phrase of reality distinguished from western anatomical reality, sculptors wanted to emphasize the reality of mental status. Inner conditions usually being took into account as prior condition of the creation of sculpture, they emphasize the mental status, coincidental analogy of figure, accordance of nature and the power demonstration.

Key Words:Painted Sculpture, Statue of Arhat, Traditional Culture

查阅中国历代画史、画论,只有书、画,很少提及雕塑。唐裴孝源《贞观公私史序》中说“终于大唐贞观十三年,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共二百九十八卷,屋壁四十七所,目为贞观公私画录。”“屋壁四十七所”是指有名师绘有壁画的庙宇,而拥有雕塑的寺庙不止于此数。斐孝源的画论虽然不怎么重要,但所做查考却是现存考证隋代之前古画名目之祖本,十分珍贵。尤其他列出的四十七所寺庙,清楚标出了各寺庙的所在之地。由记载后人得知,壁画中由张僧繇亲笔所绘的有十四所,其中,晋《瓦官寺》与顾恺之共同完成,是顾恺之唯一“下海”的记载。我们还得以了解重要庙寺以长安、洛阳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十七所),江陵、江宁和江都也占了三分之一(十六所),荆州和南京当时已是文化重地,难道那时江都是扬州的中心?这些都是史料具有的价值所在。

中国历代排斥匠人,中国美术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书画史。雕塑不入流,不为史家看重,惜墨置评竟在历朝历代延续下来,形成一种不正常的局面。以道家的看法,能工巧匠除了破坏世道、人心之外,基本没什么价值,只是“术”而已。尽管历代史论家一直以来忽视传统手工艺人所创造的艺术价值,但是民间的传统雕塑、彩塑还是一直有系统地在发展和存在着。继戴逵、陆探微之后,中原地区的彩塑艺术风格相继出现了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周(昉)所形成的有影响力的“四家样”。盛唐时期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佛教造像曾流行一时,它的特点是气势磅礴,形象健劲,超凡脱俗。而到中晚唐,受周昉的影响,出现端严柔美之体,被誉为“周家样”。雕塑家经常与画圣大师操艺一堂,造型的神韵,敷彩的配色受影响是必然的。而立体塑造自有一套师承、手法,平面到立体有一个提炼、转化过程,甚至存在再创造,不可轻视。史书盛赞吴道子功力非凡,能左右开弓,徒手画圆铁线描线点交合不见起止痕迹,垂直与平线与界画无异,堪称神奇。但当我们看到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的晋城《玉皇庙》十二元辰真君之八像(图1),不得不叹为观止:须眉线描之功力不在吴道子之下,笔劲绵韧,挥洒飘逸,笔墨浓淡之间有放马驰骋之势。内行深知线描运行在立体的形制上难度远远大于平面线描,笔力控制随起伏转折流淌,行笔快慢稍有气滞,笔意就断。这种举重若轻、力承千斤的气场运行,紧密刚劲、风驰电掣、简笔达意、不施繁复的艺术功力,令人震憾!

也是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的崇庆寺,深埋山西长子县的紫云山中不为人知,至上世纪90年代才面世,其艺术价值之高令人肃然起敬。祟庆寺大士殿十八罗汉彩塑之一愤激罗汉(图2),赤面黑须,膛目怒视,拔腰耸肩,气势饱满,塑造生动。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雕塑铸像,亦本曹、吴。”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和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是史学家对其艺术风格的高度总结。此尊彩塑的衣纹折绉之繁复,堪称史无前例,然工不见拙,繁不见褥。中国传统雕塑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主义,它的写实是理性的、归纳的;质感是提炼的、律动的。大的形体大开大合,舒展自如;小的形体归纳统一,变化有序,追求理性之美。北宋时代的卓越雕塑家,将蜿蜒曲迴、舒卷自如的绵软衣纹,以极富美感的装饰化手法加以程式化的处理,塑造出富有动感、节奏的衣纹线条,在规律有序地不断变化、重复叠加中,用浮雕的手法,写意生动地表现出来。既有“吴带当风”的力度,又有“曹衣出水”的质感。雕工技艺熟练如庖丁解牛,深浅不一之线刻,在准确理解体现形体、质感基础上,紧密遒劲而连绵,循环反复而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当我第一眼看到持蟾罗汉(崇庆寺大士殿十八罗汉之一)(图3),脸部密布的皱纹,就联想到洛阳龙门石窟力士腹肌的艺术表现——犹如绞力棒。中国传统雕塑追求那种脱离现实的“视而不见”,罗汉形体塑造不求真实,唯以表达心中所追求的大形大势为要旨,达到一种以神、气、情为鲜活的状态。此塑像以立意为本,风骨气韵、良工精思、巧极似神;刀力遒劲、展造化之妙。唐张怀瓘评名家风格中云:“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此言十分贴切,而雕塑需将肉、骨、神三位一体同时展现出来,这也就是雕塑的难处。持蟾罗汉与踏狮罗汉是一组既独立又联合的彩塑,在全国无数罗汉堂中非常罕见。塑像中的老者凝神遐思,心如止水,从自然中得到的妙悟,不也参悟到了禅的妙理吗。踏狮罗汉,面貌冷清绝俗,神气质胜,神情刻画精微细致,准确传神。蟾的表现手法非常生动,塑造十分深入。这组罗汉雕塑衣纹处理写实,巯密有致,转折起止生动自然。整组造像写实为表,写意即里,禅意深远。其中的踏狮罗汉,展开暗合禅机的聚焦一指,在与持蟾罗汉及蟾的一呼一应中,紧扣观者的应景视觉,在提升禅境的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笔者对明以前的正统汉文化关注长久,一直以来在学习传统的雕塑造型理念与形态样式,并结合馆寺设计项目进行过一些艺术创作和探索。创作的苏州《泰伯庙》,泰伯、仲雍、季札三像的重塑(图4),作品造型风格严格遵循传统雕塑的规矩,尽量去除外来文化的影响,注重内敛和收聚含蓄的精神,追求“六法”以达形神兼备的境界。泰伯等面部塑造,吸取了《玉皇庙》造型和彩绘样式,体量充实,甚至可以过一点,须眉雕塑不做“起位”,留给彩绘足够空间。彩绘着色不能紧,须眉廖廖几笔带过,但笔力须遒劲,气韵贯通为要。(图5)面部上色要衔接流畅,不留笔迹,染色过渡暗合,雕塑结构处要加强对塑造感的渲染。衣服配色重在协调和谐。(图6)苏州名人馆的先秦名人注重脸部塑造刻画,追求有古风仙骨神气,如有南方夫子之名的《言子》塑造,以追求清癯、书卷气的内涵为重。(图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一贯。历朝历代的政权皇位的更替,对文化传承来说都是浩劫。到了汉明帝才有爱好艺术的皇帝,开设画室,创立鸿都学,用来收集奇特的艺术品,当时天下的艺术品都收藏于此。董卓之乱时,汉献帝被曹操挟持西迁,除了金银玉玺,艺术品的价值远不及一碗粟米,兵士扯下皇宫内的图画锦帛作包装袋,一路遗弃,汉室名画基本殆尽。后梁武帝始又收藏积累,至梁元帝时珍奇书画充滿了内府书库。元帝投降前大哭之后一把火烧掉名画、法书及典藉二十四万卷!边上人在灰烬中仅抢出四千余件。隋炀帝酷爱字画至痴迷,每每出行悉数带出,途中船翻,大半字画淹没损失。唐之前的经典大作基本上都是在水火中消失。唐张彦远说到他祖父被迫向唐宪宗进献字画清单上,钟繇、张芝、卫夫人、索靖各一卷书法,书法祖师杜度、崔瑗的己无。画圣顾恺之、陆探微的画作唐时己罕见,行情为无价。张彦远指出“晋之顾、宋之陆,首尾完全,为希代之珍,皆不可论价”。陆探微在世时,王公大臣要得其一幅肖像画,需花“二万金”(即二万两银子)。吴道子画的论丈计的“妙绝动宫墙”寺庙消亡己久。谁见过西安的《瓦官寺》?四十七所寺庙寄托我们的想象早己灰飞烟灭。时代变迁,兵火大量焚烧,江波多次争淹,历代的文字记载成为唯一印证。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西部的干燥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唐宋艺术瑰宝得以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山西、甘肃两省所存精美彩塑居全国半壁,当弹冠相庆。

(王和平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彩塑传统文化
关于设立晋中传统彩塑艺术馆的可行性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色彩研究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