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集萃

2015-02-08

产权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股市因素经济

观点集萃

perspective

把握中国经济 目光不要仅停留在GDP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7月15日表示——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主要矛盾已经由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追求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此背景下,我们把握中国经济,目光不要仅仅停留在GDP上面,还要全方位、综合地看待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第一要把握好就业,第二要看物价,第三要看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经济将探明中长期底部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7月11日在2015年证券市场中期策略会上表示——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会探明中长期底部。一方面,目前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而且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低位盘整,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大宗商品已跌破成本线。另一方面,最近一线城市房地产出现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回暖,未来房地产的回升更多是总量上涨和结构分化,房地产投资不可能再回到10%左右的长周期上涨。另外,出口继续下跌已没空间。这意味着,拖累经济下半年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耗竭,经济将探明中长期底部,但经济探底以后是L形还是U形走势还要观察。未来半年或一年是经济走势的一个关键节点。

中国将于2030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在新浪·长安讲坛第275期做主题演讲——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时期,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可概括为“五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预计2016到2030年,经济增长潜力会在7%左右,一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到2030年能够达到美国人均GDP的1/2以上;二是人类发展指标(HDI)到2030年达到0.82进入世界高人类发展水平;三是从恩格尔系数角度看正在向更富裕型转变。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的社会。

经济减速的关键是中期因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7月6日在“中国交易市场第二届高峰论坛暨东交所移动互联战略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正受到短期周期性因素、中期产业竞争力因素及长期结构调整因素多重影响。而中期产业竞争力下降是夹在短期与长期之间的重要因素。我国过去拥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正在快速失去竞争力,而新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造成经济增长减速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从中期因素来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都很重要,但更关键的则是中期因素,中期因素的核心就是要产业升级,产业要不断变迁,这是今天经济增长减速最主要的原因。

下半年经济将缓中趋稳 可能会有1-2次降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前对我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一系列预测——

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出口增速将回升,但国内外新环境下出口潜在增长能力下降,全年出口只能实现3.2%左右的低速增长。下半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徘徊。CPI小幅回升,全年涨幅在1.5%左右,低于去年;PPI降幅收窄,工业通缩压力将有所减缓,但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全年同比-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调控空间,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前低后稳。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有1-2次、每次0.5个百分的下调点。未来经济增长存在两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在年内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二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债务置换和推广PPP项目能否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股民不能绑架政府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7月9日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现在,政府做点什么事,或者采取点什么措施,都被解读成是“挺股市”或者“砸股市”。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多了,实体经济需要政府做的事情也多了,怎么可能围绕着股市做事呢?我现在确实有种担心,一些股民会劫持政府,劫持政策。如果政府只能做有利于股市的事,不能做不利于股市的事,那政府就不用做事,也不敢做事了。而且,如果政府总想着维护股民利益,维护股市,生怕股民不满,该办的事不办,那也是一种民粹。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

房企应借股市调整 加速平价走量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开朝7月9日为《每日经济新闻》撰稿时指出——

现在的股市约等于经济,主要是因为现在股市对经济增量的带动超过任何一个行业,也超过了传统的“三驾马车”。股市行情好, 消费就会被带动,进而带动其他行业,这是股市作用为什么超过任何一个行业的原因。每次央行降息降准,有利于股市,更有利于楼市。由于有来自政策和股市的两股力量强力推动,预计下半年楼市行情将加速升温,局部区域、个别房企或迎来火爆销售局面。但这种回暖很容易消退。如果楼市是因为股市调整而火爆,那么房企能抓的时间窗口其实非常短。此时,明智的房企最应该平价甚至降价来促销走量。

经济有望在四季度或稍晚企稳回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7月4日在“新供给2015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受人口红利消失、垄断因素过度、创新动力不足影响,中国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三期叠加”的纠结。2015年已过半,宏观经济仍面临明显下行压力,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破7%是大概率事件,要做好在6.8%左右的增速区间进行经济调控和改革治理的准备。当然,经济探底企稳的支撑力正在加强。如果能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引导和深化体制改革,有望在今年四季度或稍晚实现经济总体企稳回升。

“三低”是全球经济调整通性 中国或不可避免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庆7月4日在“新供给2015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新常态的静态特征就是“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三低”是全球经济这波调整以后共同的特点,美国最先走出危机,也要结束它的量化宽松,但是即使这样的话,它的利率水平从历史上看仍然很低,欧洲低利率,甚至出现负利率,中国恐怕也会这样。

中国具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三个条件

经济学家李稻葵7月3日在《新财富》发表文章表示——

当前,中国人均GDP在7500美元左右,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两个百年”战略部署的第一步。二战后的70多年来,全球上百个非发达经济体只有12个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研究表明,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突破陷阱: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高素质的人口;对发达经济体开放。对照来看,中国完全具备跨越陷阱的可能,但必须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调整结构稳定增速,加快改革,开放升级。

中国经济未来会有四大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6月25日在“中国未来经济论坛”上表示——

未来经济可能发生四个变化:第一,中国经济体制会发生一个全面深刻的转轨,有望初步建成一个开放型的现代市场经济架构。第二,中国经济现处在下行阶段,正蓄势待发往上走,所以中国经济有望在下一轮周期,到十三五末期,在经济总量方面接近或超过美国。第三,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会进入一个历史性阶段。重工业可能已在外延扩张方面到了顶点。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潮阶段可能也要慢慢在未来五年接近尾声。第四,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前已稳居全球经济增长增量贡献最大的国家,未来中国经济领跑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范围和深度会逐步加深。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会主导一些国际治理结构的增量改变。

猜你喜欢

股市因素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解石三大因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