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九)
2015-02-07
习得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九)
国虽大,好战必亡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年3月28日)
典出:《司马法》
原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释义: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一句,辩证地分析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好战的国家必然灭亡,而没有战备的国家就会处于危险之中。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正如习近平所说: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2013年6月5日)
典出:《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方才有真朋友。这8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一个“恕”字,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在于要将心比心。
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中,习近平引用此句强调平等相待和加强战略协作。他说,贵国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墨两国应该坚持互尊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的努力中,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也是历史必然。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习近平以法国卢浮宫和中国故宫博物院为例,他说,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年4月7日)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典出:《古今贤文》
原文:同引用
释义: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世界经济形势不甚明朗,中国一枝独秀之时,没有忘记亚洲和世界;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横行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有声有色,东方文明大放异彩。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明,这背后都有政治。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引用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他还提到,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