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红楼』师友时常浩

2015-02-07王福久

侨园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师友红学

文 / 王福久

我的『红楼』师友时常浩

文 / 王福久

读书学习须有老师,因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有友,与朋友同学,互相讨论琢磨切磋砥砺,互相启发共同长进。时常浩老先生就是我的重要师友。

他是我工作中遇到的老师,是我阅读和欣赏古文、古典小说上的老师。而友情缘于我对他思想性格学识为人作风非常倾慕,思想契合投缘对意。

初识时老师,是因为工作关系。上世纪80年代,我被组织上派往县供销社工作,时老师是教育科负责人。与之接触,其为人十分开朗,我们一拍即合。

时老师幼时有良好的家教渊源,传统文化国学根基很好,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底子深厚。稍长酷爱读书,眼前的古典文学古典小说无一不熟。我也爱读书,但大都不求甚解或浅尝辄止。跟时老师聊起来,特解渴。把平时不清楚的东西向他请教,诸如《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古典诗词,他不但能讲得清晰准确,而且随口就可以把那原文背诵出来。至于古典小说,从四大名著到《东周列国》、《聊斋志异》、《三言二拍》、《今古奇观》等等,都烂熟于心。每次与他交谈,都有新的收获。

其中的诗词歌赋,背诵起来抑扬顿挫有滋有味,甚是了得!于是我心悦诚服地叫他“时老师”,因为他管教育,而且经常给职工讲课,县社上下都这么称呼,他也欣然。那时候,他从基层社刚刚调上来工作,而且还曾经是“右派”,人们头脑里“文革”余毒尚有残留,有一些人不愿接近他,更听不进他讲的这些东西,所以他也从不对牛弹琴浪费时间。我愿意倾听,并与之交流,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

时老师之于《红楼梦》,更是精耕细作,每一章讲的什么,能差不多跟原文一样地讲述出来。每一首诗词曲赋,包括对联酒令,无一遗漏,都可背诵。有一次,县红学会的众多朋友聚会,他把《红楼梦诗词曲赋》一书丢给在座者,大家可以从中任选其一,都不用点名,指出某页数码即可,他就能将该页的诗文背诵出来。众友人随机点了十首,竟全部背出。有的页面上没有正文,他把那注释、说明都能背出来。哪首诗词寓意何在,要抒发作者什么心声,他都很精到,而且条分缕析,说得透彻明白。听时老师讲解之后,再翻看《红楼梦》,就会有更新的认识,更新的领悟,幡然进入新境界,眼前一片新气象。再读起来真是不忍释卷。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县供销社,时老师也退休了,但是我经常能听到时老师的消息。他依然读书,还教小朋友弹奏电子琴。退休的老同志经常聚会闲聊,谈古论今,时老师就是人群里的中心发言人。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知识面、他对世事的认识深度,都是常人所不及的。这是因为他每天读书看报,思考问题,与时俱进。思想总是很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特别是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事,他的认识与党中央完全一致。他的这种一致,是发自骨子央完全一致。他的这种一致,是发自骨子里的,是完全自觉的。有人不服,他能从宏观到微观,从大事到小事,用无数的事实,说得你心服口服。这是我最佩服他,也是我和先生最有同感最为契合的地方。

多年来,他积极主张,奔走呼吁,把县里“红学”爱好者组织起来,大家在一起学习研读《红楼梦》。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领导热心关怀和大力支持,辽阳县《红楼梦》学会于2011年成立,他年近八旬荣任会长。学会每年举办多次活动,他登台亲自讲解。讲起课来声音洪亮,神采焕发,越讲越兴奋,宛如时光倒流青春再现。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具有与名家商榷争鸣的资格,由于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阅读红楼研究红楼,在本县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红楼热。在时老师精心培育下,在红楼文化广阔的园地里,开放出辽阳县红学会这样一朵鲜花。

时老师干了一件好事,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辽阳县文化史上值得大书一笔,同时也折射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没有今天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此事是不可想象的。我经常想,研究红学也像建筑金字塔一样,基础越深厚、面积越广大,基础质量越好,塔身才能越大,塔尖才能越高。民间的红学会就是红学文化研究这座金字塔的群众基础。愿民间涌现更多时老师这样的热心人,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翘首仰望中华文化的灿烂光辉。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师友红学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师友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看官”是什么官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红学研究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