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八)

2015-02-07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3期
关键词:和平原文

习得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八)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同引用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明”是让百姓懂法,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在这点上,任何人都不应有例外,而领导干部尤其要出于一颗公心,真正从心底里敬畏法律。因此,只有为官者“寸心不昧”,方能使“万法皆明”。法度明,纪纲正,大治之势必成。事实也证明,哪里的领导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哪里的正气就上升,事情就好办。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从政体会漫谈》

典出: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原文:同引用

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激”浊“扬”清一说,用的是两个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动词。和不良风气与恶势力斗争,绝不是吹吹风、挠挠痒,必须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决不能当“鸵鸟”,也不能当“开明绅士”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铁腕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是为“激浊”;践行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扬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党员干部是否能做到正字当头,一心为民,秉公办事,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

天下篇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

典出:《左传·隐公六年》

原文: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释义: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自古以来友善的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亲仁善邻,是春秋时代儒家处世原则在诸侯国关系方面的运用。当下,中国有很多好邻居。 如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一致决定,把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点,为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重要推动力。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谈话(2013年3月19日)

典出:《邓析子·转辞》

原文: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快车也难追上。

中国人历来讲究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曾留下商鞅南门立木等很多有关诚信的故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说到做到。现在,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中国说话是算数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是说到做到的。习近平说,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

典出:《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有朋友从远方过来,怎么能不高兴呢。

中国人热爱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流传千年而不衰背后,是中国人对这一观点的深刻认同。现在,每年从五大洲四大洋有大量朋友来中国出差旅游。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世界更见证了中国的热情友好。2014年,在中国召开的亚信峰会和APEC会议,更是有大量的国家元首和各界友人来华。

猜你喜欢

和平原文
和平之路
让句子动起来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尝粪忧心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和平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