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塑化剂的另一个重灾区
2015-02-07董燕
文 董燕
儿童玩具塑化剂的另一个重灾区
文 董燕
儿童玩具,是塑化剂“兴风作浪”的另一个重灾区。其中以搪胶类玩具的危害最甚,为了达到柔软性,有些玩具塑化剂与PVC粉的配比达到了60%到200%。无论是洗澡小黄鸭,还是其他玩具,一旦遇到热水或者沐浴乳等油脂性物质时,塑化剂就容易释放出来,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潜在的伤害。婴幼儿喜欢啃咬玩具,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案例一:央视曝光山东临沂丁南村一家玩具厂生产的玩具,增塑剂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普遍超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竟然超标368倍。记者走进玩具仓库暗访,闻到一股令人头疼的刺鼻气味。车间内几个工人正在给小黄鸭嘴上喷颜料,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另一个车间里,堆放着很多装的满满的袋子和铁桶,袋子里装的是做玩具的PVC原料,铁桶里装的是增塑剂。要生产玩具就要把PVC和增塑剂混合搅拌在一起,制成糊状,然后装入模具,在高温炉里加热再冷却就制成了玩具。
案例二:台湾消基会与台湾标准检验部门抽验的20件“儿童沐浴玩具”样品,均是来自网上、玩具零售店及商场。检测结果显示,有5件检验出含有塑化剂,其中4件标示为中国内地制造。超标最严重的是 “洗澡鸭12只装”,邻苯二甲酸酯(DEHP)含量高达36.05%,邻苯二甲二丁酯(DBP)含量也达2.009%,严重超出当地标准380倍。
为什么玩具含有塑化剂
台湾检出沐浴玩具含塑化剂,无异于一记重磅炸弹,在玩具行业炸开。除了沐浴类玩具,其他的玩具是否能够幸免?记者走访各大商场超市玩具区发现,婴幼儿玩具大都以塑料材质为主,并在原材料一栏标注有“安全塑料”、“塑胶”、“ABSPOM”等字样,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记者拿在手里捏了捏,这些玩具的软硬程度都不一样。但是,要从玩具表面来探究其是否含有塑化剂,基本不可能。
环保专家介绍,塑化剂是一种能增加材料柔软性的添加剂。它在软化塑料上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功效。因为成本低、效果好,受到塑料行业的青睐。因此,塑化剂常出现在柔软的塑料制品中,如软塑胶沐浴玩具、充气玩具等。对于企业来说,塑化剂的检测要求高、成本大,很少企业有自检能力。而对于消费者,如果想对玩具进行检测更困难,巨大的成本对普通家庭来说不可能实现。
其他国家玩具塑化剂限令
2005年,欧盟发布2005/84/EC指令,禁止在玩具材料中使用塑化剂,这是最早提出禁止在玩具中使用塑化剂的法规。
2008年,美国发布《消费品改进法》(HR4040),明确规定玩具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不得超过0.1%。
2009年,欧盟玩具新指令(2009/48/EC)再次明确塑化剂不得在玩具中使用,并将其列入REACH法规。REACH,全称“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2006年12月13日在欧盟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包括DBP、DEHP等在内的六种塑化剂在法案中被禁止使用。
之后,日本、韩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修订玩具法规,控制塑化剂含量。
2011年,欧盟REPAX系统和美国CPSC通报的不合格玩具产品中,塑化剂超标成为玩具化学不合格的首要诱因。
我国无玩具塑化剂含量限制
我国曾在2008年颁布了一项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国家标准,但对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要求并无相关规定。
2008年颁布的另一项国家标准《玩具及儿童用品聚氯乙烯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对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s,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简言之塑化剂的一种)的测试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但亦未对其含量设限。
2009年,国家标准《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规定了玩具涂料中各类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得超过0.1%。
而事实上,邻苯二甲酸酯不仅仅存在涂料中,更多的是用在塑料玩具本身。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正在制修订的有关婴幼儿的玩具标准,如《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泳池套装安全要求》等,将对塑化剂的限量进行规定。
此外,我国即将颁布实施的婴儿奶嘴(安抚奶嘴)安全标准中,已对6类塑化剂的限量值进行了规定,其限量值与欧盟相同。
购买玩具认准3C认证标志
虽然目前儿童玩具中含塑化剂含量未被约束,但国家对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等6类玩具产品已实施了强制性认证制度(简称3C认证),此类产品未获强制性认证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专家建议广大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一定要看包装上有没有3C认证标志。含有3C认证标志的产品,其质量安全相对可靠。
此外,为了鉴别真伪,消费者还可以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点击“CCC认证查询”,输入玩具包装3C标志下面的数字,查看是否与包装上的信息对应,以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