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于呼格吉勒图冤案的反思

2015-02-07包钰琴朱群杰

法制博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呼格吉勒冤案

包钰琴 朱群杰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一、呼格吉勒图案案件回顾

1996年,全国范围内的第二次严打期间,呼和浩特卷烟厂工人呼格吉勒图和工友闫峰向警方报案,在烟厂附近的公厕内发现一具下身赤裸的女尸。48小时后呼格吉勒图被认定在女厕对死者进行流氓猥亵时,用手掐住死者的脖子致其死亡。62天后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2005年,数起强奸、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赵志红落网,自称其才是该案的真凶。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组成了案件复核组对案件进行调查,复核得出结论,证实“4·09”命案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的证据明显不足,该案确为冤案。但“4·09”命案始终没有开启重审程序。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高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立案再审通知书,此案才进入再审程序。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对呼格吉勒图案作出再审判决,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时隔十八年,申诉九年,呼格吉勒图案终于被认定为冤案。①

二、从呼格吉勒图案反思中国司法制度

在呼格吉勒图案中,侦查制度、审判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等司法制度暴露了许多问题,致使本案疑点重重、难以解释。

其一,警方提取了受害者体内的精斑,但没有将呼格吉勒图的精斑与凶手的精斑进行比较。在赵志红供述自己是“4·09”案真凶后,原本保留在公安局的凶手精斑样本又奇怪丢失。关键物证的遗失无疑是本案的一大疑点。其二,呼格吉勒图被抓后,媒体报道中均称呼格吉勒图其对案件“供认不讳”。但1996年的笔录表明,在被枪决的一个月前,呼格吉勒图仍坚持自己是无辜的,这令人不禁怀疑“呼格吉勒图对案件‘供认不讳’”这一消息的可信度。遗憾的是,这份笔录并没有引起检察机关的重视。其三,在赵志红供认“4·09”命案后,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组织核查组对案件进行复查,证实该案证据不足后却始终没有开启重审程序,这个案件难以实质性推动的原因与案件反转后问责机制产生的巨大影响有所挂钩。

三、从呼格吉勒图案看程序正义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在进一步了解呼格吉勒图案后,笔者发现该案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程序正义。

首先,为了使被告人、被害人受到公正的对待,法庭应该保证他们在审判过程中始终在场,确保他们有提出有利于自身证据的权利。被告人还应受到基本的人道主义待遇,其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应得到尊重。而在本案中,我们看到了控方拥有强大的政权力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强制措施和不合法的侦查手段以搜集证据并将这样的证据呈堂。在审判过程中,呼格吉勒图作为被告,他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在刑讯逼供中被压迫扭曲,他的被告人的诉权被漠视,其身为公民应有的权利遭到侵害。本案反映出了目前的刑事诉讼制度已不能满足形势和需要,难以保障公民权利。

其次,呼格吉勒图案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期间,“严打”、“从重从快”的政策是导致这起冤案的原因之一。在审判之前,案件侦查的公正性是审判公正不可或缺的条件。“严打”、“从重从快”的政策迫使案件侦查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程序公正。②在侦查过程中出现许多纰漏,导致证据以及口供的可信度令人怀疑,而这存疑的证据与口供却被作为审判的依据,如此看来,此案成为冤案是必然的。

四、从呼格吉勒图案看我国法治进程

时隔多年,呼格吉勒图案终审判决以“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改判无罪。我国是一个“有罪推定”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在我国推行无罪推定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冲破许多的阻碍。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观念正渗透中国法制。呼格吉勒图案以证据不足改判无罪,纠正了非法证据和严重的瑕疵证据导致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形,这正是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虽然对死去的呼格吉勒图而言为时已晚,但也显示了我国法治进程中保障人权的决心。

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由于法制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而导致冤案的发生。要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不仅要减少冤案的产生,还要有纠正冤假错案的勇气和决心。这需要坚持程序正义,在注重实体的同时,重视程序的公正性。另外还应明确冤假错案标准,并采用纠错启动主体和程序。对于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违反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行为,应依法严肃查处。只有坚定减少甚至杜绝冤假错案的决心并付诸实践改革司法体制,才能更加全面地推进依法治国。

[ 注 释 ]

①刘仕毕.以正义之名回望——评呼格吉勒图再审无罪[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add8600102v93b.html,2014-12-25.

②沈海平.从呼格冤案中反思什么[EB/OL].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12/id/1517295.shtml,20114-12-17.

猜你喜欢

呼格吉勒冤案
法国小姐当上“数学大使”
聚焦张玉环冤案
公平正义该有的样子
躲在床下的冤案
操控明宫三大冤案的女人
我国司法鉴定证据规则的缺失及完善建议——基于呼格吉勒图案的反思
测谎仪协助平反“呼格冤案”
内蒙古高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