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2015-02-07段璎轩

法制博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诉讼时效时效民事

段璎轩 毕 波

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民事时效制度历史悠久,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民事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律制度。所谓时效,即时间的效力、法定的有效期间,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的法定期间,即发生权利变动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包括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以有权行使某权利之意思公然持续行使该权利,经过一定法定期间之后,依法取得该权利的法律制度。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经过一定的法定期间,该权利便消灭或不受法律保护的制度。

一、目前我国民事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民事时效制度并不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够尊重私权

民法是私法,注重对私权利的保护,而时效制度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制度,理应首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从我国时效制度的发展来看,其对权利主体要求过于严苛,对公益价值的关注往往大于对私权的尊重,例如,我国规定的两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因期间较短而给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带来了诸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民法的权利本位精神。

(二)时效制度类型的缺失

众所周知,时效包括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但我国采取了单一的立法例,民事时效制度中只规定了诉讼时效,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有学者认为诉讼时效只是消灭时效,另有学者认为诉讼时效不只是简单的消灭时效,它兼具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的性质。笔者认为,从狭义上看,诉讼时效和消灭时效并无太大差别,一般可看做同一类时效,但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虽都属民事时效的范畴,两者差别却很大,是两种不同的时效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模式的时效制度暴露了很多的弊端和不足,已不够全面满足人们的诉讼要求,我国完善时效制度的类型势在必行。

(三)相关时效规定模糊,司法实践性不强

我国目前的立法技术不高,在时效制度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清晰和明确,一些法律条文容易引起人们的歧义,这些不具体的规定造成了司法实务中的主观臆断,无形中给司法机关的工作增加了负担。特别是时效问题还涉及到期间的计算和当事人的胜诉问题,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

二、完善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现有的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1.为消灭时效正名

我国虽有消灭时效制度,但一直都沿用前苏联“诉讼时效”的名称,认为此时效旨在完成消灭诉权。“诉讼时效”一词不仅逻辑搭配不当,[1]而且消灭时效与诉讼时效两者内涵与外延并不完全等同,这还容易引起人们对消灭时效的误解。除此之外,“诉讼时效”的称谓和现在其他国家的相关时效称谓有出入,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有必要为消灭时效正名,借鉴德国法,明确消灭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以尊重法的严谨性。

2.适当调整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定期间

我国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此期限明显过短,不利于权利人权利的行使,容易造成不公正现象出现,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所以应该适当延长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同时,对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事由作分类和系统化的调整,把诉讼时效期间的主观起算点变为客观起算点,减轻当事人负担,充分尊重私权地位。

3.明确民事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时效虽有中止、中断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一定的疏漏和模糊,使人们在适用时容易造成误解和不便,因此,需要明确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中中止和中断的规定。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止和延长,我国应参照德国民法的时效不完成制度,扩大对请求人的保护,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而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我们应对其方式做更具体的分析,让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的更多现象能分门别类的包容进去,以及对一些容易引起歧义、让人难以判断的法律条文作具体说明,方便人们正确运用相关规定。

(二)在我国逐步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一般而言,物权和债权作为民事主体最主要的两大财产权利都应受时效的规定,取得时效关注物权问题,消灭时效针对债权问题。但是,我国仅规定了和债权相关的诉讼时效制度,忽略了能完善所有权取得体系的取得时效制度,这是民事时效制度不健全的体现。[2]诉讼时效制度无法代替取得时效制度,我国因缺乏取得时效制度,很多时候难以确定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为健全、完善我国时效制度的相关立法,就要站在我国现在的国情需要上,科学引入取得时效制度中的积极因素,以合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取得时效制度的建立是对民法体系的重要完善,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节约交易成本,及时解决纠纷,促进物尽其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所以,我国应逐步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1]李莉,赖怡芳.论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5.

[2]温世扬,廖焕国.取得时效立法研究[J].法学研究,2002(02).

猜你喜欢

诉讼时效时效民事
带您了解虚假陈述新司法解释诉讼时效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民法典诉讼时效制度新变化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一种新型耐热合金GY200的长期时效组织与性能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破产程序与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民事保全:价值回归与平等保护